“上腹痛”别只当胃疼!也可能是胰腺、胆囊在求救,有一种情况很“凶险”

2025年07月10日11:30:11 健康 3544

当身体发出疼痛预警,上腹部的不适感往往最易被忽视或者简单归因为“吃撑了”“胃着凉”。但这片介于胸腔与肚脐之间的区域,分布着胃、肝、胆、胰腺等核心脏器,任一器官的异常都可能以疼痛形式“报警”。

山东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刘双提醒,上腹痛绝非简单的主观感受,它或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信号灯”,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先遣队”——从胃炎、胃溃疡的反复纠缠,到急性胰腺炎、肝癌等重症的隐匿潜伏,这一症状背后往往藏着不可小觑的健康“暗礁”。

出现上腹疼痛与不适

除了胃病,还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1.胆囊疾病

随着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多,导致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由于胆囊和胃、十二指肠紧密相邻,胆囊有病,患者会出现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发作。

2.胰腺炎

不良饮食习惯还增加了患胰腺炎的风险。胰腺在胃的后方,当患有胰腺炎时,往往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与胃痛相似。

3.心脏疾病

比如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一些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脉搏过慢或过快、四肢发冷,同时也会感觉到“胃疼”等症状。

“上腹痛”别只当胃疼!也可能是胰腺、胆囊在求救,有一种情况很“凶险” - 天天要闻

误把胆囊炎当胃病?

这三类人群尤其需警惕

在胆囊疾病的诊断中,胆囊炎误诊为胃病的案例并不鲜见。刘双主任分析道:“胆囊与胃的解剖位置紧密相邻,胆囊病变引发的右上腹疼痛与胃痛在症状表现上高度相似,加之两者疼痛的神经传导路径存在重叠,这使得胆囊炎极易被误认为是胃疼。”

在易误诊的高危人群中,长期患有“老胃病”的患者往往因固有认知,忽视新发的胆囊问题;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会导致疼痛感知不典型,疼痛程度与实际病情不匹配,增加了诊断难度;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症状常较为隐匿,轻微的上腹部不适容易被当作普通消化不良。

注意!莫名腹痛又消瘦

警惕“凶险的”胰腺癌

胰腺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生存率极低、预后差,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痛、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如何区分普通胃病与胰腺癌?刘双主任指出:

●普通胃病

1.多是阵发性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胃溃疡,疼痛多呈烧灼样或钝痛,其发病与进食有关,吃饭时疼,饭后休息一段时间会慢慢好转。

2.普通胃病出现的上腹痛,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胃药基本能控制症状。

●胰腺癌

1.多表现为持续性加重疼痛、钝痛,痛感更为剧烈,若病变累及腹腔神经丛,疼痛还可向腰背部放射。

2.胰腺癌引起的腹痛,不但服胃药无效,且呈持续性、基本无明显缓解期。

3.胰腺癌的疼痛常与体位有关,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明显加剧;蹲下、前倾坐位、蜷膝卧位,腹痛减轻。

从胰腺癌高危因素切入

精准拆解科学预防策略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了和胰腺癌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肥胖)、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遗传易感性因素(家族史)、慢性胰腺炎史、胆囊切除史、职业因素等。

刘双主任建议,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可通过以下科学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1.生活方式干预

①烟草控制:主动戒烟,同时远离二手烟环境,减少有害物质对消化道的刺激。

②限酒管理:控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酗酒增加肝脏、胰腺负担。

③饮食调整: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为主,多摄入新鲜蔬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甜点等)的摄入,降低消化道代谢压力。

④运动与体重管理: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户外有氧运动,促进新陈代谢;通过合理饮食与运动结合,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避免超重或肥胖。

2.健康监测建议

①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全身性健康体检,涵盖腹部超声、肝功能等基础项目。

②高危人群(如年龄>45岁、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每半年至少检测1次血清ca19-9(胰腺癌敏感肿瘤标志物),必要时结合腹部ct/mri进一步筛查。

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并定期体检,是降低消化道疾病及相关重症风险的关键手段,需长期坚持。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别盲目自行判断和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互联网掀起“抱冬瓜”消暑热潮?中医专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合这些人群 - 天天要闻

互联网掀起“抱冬瓜”消暑热潮?中医专家: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合这些人群

要问最近菜市场什么最火,无疑是冬瓜了。不仅是夏天家家户户必吃的一道菜,冬瓜“本瓜”还有消暑功效。近日,不少网友购入整个冬瓜,清洗后交给孩子或自己抱着用来消暑。抱着冬瓜真的能降温吗?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绍,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当人体接触冬瓜时,它能快速吸...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 天天要闻

调查发现:每天都喝酒,多数到了75岁以后,身体或变成这样

王大爷年轻的时候是一名资深销售,年轻时候为了跑业务,不得不参加各种酒局,经常把自己灌得烂醉。一来二去这种“不得不”就变成了习惯,退休之后每天不喝两口酒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身边人常常劝他戒酒,他反倒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 天天要闻

长期吃硝苯地平,5大问题要清楚,对降压和预防副作用都很重要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确实能帮助维持血压稳定,但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高血压是个慢性过程,药物控制只是其中一环,很多人忽略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用药知识的重要性。吃药不能光靠医生开,自己也得明白点门道,尤其以下5个问题,搞不清楚,药吃再久也可能白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 天天要闻

中医认为,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养生”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夏季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此时,脏腑相对处在虚寒的环境中,脾胃运化功能也比其他季节要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饮,就会导致脾胃不适,出现大便清稀、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会寒湿困体,引发更
幽门螺杆菌根除是把“双刃剑”?在胃癌预防与反流性食管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 天天要闻

幽门螺杆菌根除是把“双刃剑”?在胃癌预防与反流性食管炎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导读“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值此夏至时节,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昼达到全年最长,草木葱茏,蝉鸣阵阵,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热情。然而,健康领域的挑战依然严峻。全球50%以上人口已感染幽门螺杆菌。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和肥胖率上升,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近期,来自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
什么样的糖尿病最危险?医生呼吁:这5种血糖情况要留意了! - 天天要闻

什么样的糖尿病最危险?医生呼吁:这5种血糖情况要留意了!

昨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位老邻居,他刚做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笑呵呵地说:"才6.2%,比去年好多了,看来我这糖尿病不严重。"我本想祝贺他,却看见报告单上其他几项数据都在飙红。这位65岁的退休教师,正站在一个他完全没察觉的危险悬崖边缘。
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落户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天天要闻

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落户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7月7日,杨志旭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揭牌暨拜师仪式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志旭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贾守凯,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宋利宏、纪委书记周杰、副院长胡新磊、副院长胡成栋以及各职能科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