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2025年04月06日23:42:11 健康 1050

一场海鲜烧烤引发的“灾难”

广东广州的夜晚,灯火通明,大排档里弥漫着海鲜烧烤的香气。43岁的浙江男子应先生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兴致勃勃地围坐在一张油腻腻的桌子旁,桌上摆满了刚出炉的海鲜:烤鱿鱼、炭烧虾,还有一盘手掌大的生蚝。应先生是个爱吃海鲜的人,看到这盘色泽鲜亮的生蚝,他眼睛都亮了。没多想,他一口气连吃了三只,边吃边夸:“这味道,太鲜了!”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可还没等他回味完那股鲜美,一个小时后,麻烦来了。他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紧接着一阵恶心,冲到路边就吐了。回到酒店,他还是吐个不停,吐到最后连酸水都出来了。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瘫在床上动弹不得。妻子小丽急得满头大汗:“是不是吃坏肚子了?”一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急诊

医生开了点药,说可能是食物不新鲜导致的胃肠炎。可第二天,应先生的状况没半点好转,甚至更糟了。一家人只好提前结束旅行,灰溜溜地从广州赶回浙江慈溪。谁也没想到,这场“吃蚝之旅”会让他住进ICU,更没想到,真正的祸根早在8年前就埋下了。

应先生其人:糖尿病“老病号”的漫不经心

应先生,43岁,家住浙江慈溪,是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老板。身高1米75,体重却有90公斤,挺着个圆滚滚的啤酒肚,走起路来气喘吁吁。他平时爱吃爱喝,尤其是海鲜和烧烤,几乎每周都要和朋友聚一次,啤酒配大虾是标配。家里人常说他:“你这身材,得注意点了。”他却满不在乎地笑:“男人嘛,有点肚子才显得有福气!”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8年前,应先生体检时查出了糖尿病。当时医生告诉他,血糖偏高,要开始打胰岛素控制。他听完也没当回事:“我才30多岁,又没啥症状,不至于吧?”医生叮嘱他定期测血糖、调整饮食,他嘴上答应,心里却想:“打上胰岛素不就行了?哪有空天天测血糖?”

从那以后,他的日子照旧过。胰岛素倒是打了,但剂量从没调整过,血糖监测更是屈指可数,一年也就测个两三次。他总觉得:“我这么壮,糖尿病能把我怎么样?”妻子小丽偶尔念叨几句,他还嫌烦:“你看我活得好好的,别瞎操心!”就这样,8年过去了,他从没认真管过自己的病。

从呕吐到ICU:一场惊心动魄的连锁反应

回到慈溪后,应先生被送进当地医院。医生初步判断是急性胃肠炎,开了点消炎药和补液。可没过多久,他的状态急转直下:不仅恶心呕吐没停,还开始发热、头晕,连说话都费劲。医生赶紧完善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他的血糖高达55mmol/L(正常值小于7.8mmol/L),血液里还有大量酮体,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这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吗?”小丽吓得腿都软了。医生解释:“血糖太高,身体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液变酸。这种情况很危险,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致命。”应先生被紧急转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住进了ICU。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更糟的是,第二天检查发现,他的肌钙蛋白高达26.51μg/L(正常值小于0.0342μg/L)。医生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情况危急。ICU、心内科、内分泌科的专家紧急会诊,反复检查后才松了口气:肌钙蛋白升高是酮症酸中毒的“副作用”,不是心脏问题。治疗重点还是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

经过胰岛素治疗和补液,两周后,应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顺利出院。小丽抹着眼泪说:“差点以为你回不来了。”

全家吃生蚝,为何只有他中招?

一家四口吃了同样一盆生蚝,小丽和两个孩子屁事没有,为什么偏偏应先生进了ICU?内分泌科医生张龙一语道破:“问题不在生蚝,在他8年前就没管好的糖尿病。”

张龙仔细询问了应先生的病史,发现他虽然打了8年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这次住院,他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1%(正常目标小于7%)。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11%说明他平时的血糖高得离谱。张龙推测,这次胃肠炎只是导火索,真正的祸根是长期失控的糖尿病。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他以为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其实胰岛素剂量要根据血糖调整。”张龙说,“剂量不够,血糖控制不住;剂量过大,又可能低血糖。他完全是‘凭感觉’用药,等于慢性自杀。”

这场胃肠炎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应激状态下,他的血糖飙升,身体拼命分解脂肪,酮体堆积,最终酿成大祸。而小丽和孩子们没糖尿病,自然没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隐形杀手有多可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到底是什么?张龙解释:“这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血糖过高,胰岛素不足,身体没法用葡萄糖供能,就开始分解脂肪。脂肪分解产生酮体,血液变酸,扰乱全身代谢。”

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数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在5%-10%之间,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昏迷、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像喘不过气),严重时还会意识模糊

张龙补充:“应先生还算幸运,发现得早。如果再拖一天,可能就没命了。”

为啥这么多人管不好糖尿病?

应先生的故事不是个例。张龙说,他见过太多这样的患者:确诊糖尿病后不当回事,觉得“没症状就没事”,结果拖到并发症才后悔。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中国有1.4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一半以上血糖控制不达标。

为什么管不好?原因五花八门:

  1. 忽视监测:像应先生这样,一年测不了几次血糖,完全不知道自己病情怎么样。
  2. 用药随意:胰岛素或口服药不按医嘱调整,剂量不对,效果打折。
  3. 管不住嘴:高糖高脂随便吃,海鲜烧烤加啤酒,血糖想不高都难。
  4. 不动弹:久坐不动,体重超标,加重胰岛素抵抗。

张龙感叹:“糖尿病是慢性病,医生只能开药,管好它全靠患者自己。应先生这次是捡了条命,但下次未必这么幸运。”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糖友自救指南:别让“祸根”再发芽

这场风波让应先生彻底醒悟,出院后他跟张龙表态:“以后我一定好好管!”张龙给他开了份“自救清单”,也适合所有糖友:

  1. 每天测血糖:早晚各一次,尤其是饭前饭后,记录下来给医生看。
  2. 按时用药:胰岛素或口服药别乱调,有问题找医生。
  3. 管住嘴:少吃高糖高脂,像生蚝这种高嘌呤食物也得悠着点。
  4. 迈开腿:每天走路半小时,控制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5. 定期复查: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控制在7%以下。

张龙叮嘱:“血糖控制好了,酮症酸中毒这种事就不会找上门。别等到进了ICU才后悔。”

应先生的反思:从“无所谓”到“要命”

出院那天,应先生看着病历本上的诊断,苦笑了一声:“8年前要是听医生的话,也不至于这样。”他跟小丽说:“以后我不瞎吃了,血糖仪我随身带着,咱俩一块儿监督。”

小丽也松了口气:“你没事比啥都强。这次旅行没玩好,下次我还想带你去广州,吃顿安全的海鲜。”应先生哈哈一笑:“行,但生蚝我最多吃一只!”

这场“3只生蚝进ICU”的经历,像一记重锤,敲醒了应先生,也敲响了所有糖友的警钟。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当回事。

3只下肚,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 - 天天要闻


结尾:健康面前,没有侥幸

43岁的应先生,用一场ICU之旅换来了教训。3只生蚝看似无辜,真正的“凶手”是8年失控的血糖。我们总觉得“年轻”“没症状”就能扛过去,可身体不会跟你讲情面。健康这东西,平时不在意,出事就晚了。

所以,别再“跟着感觉走”了。管好血糖,管好自己,别让下一个“应先生”是你。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3只下肚,浙江男子进了ICU!家人吃了都没事,没想到祸根竟已埋了8年》,宁波晚报,2024-03-24。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2021。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谚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今天我们还要遵守吗? - 天天要闻

谚语“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今天我们还要遵守吗?

“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是一句反映农忙时节的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芒种节气后夫妻短暂分床睡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这句谚语还适用于我们当代生活吗?一、千年农谚的起源明代的《农政全书》里提到的“过了芒种节,夫妻各自歇”这一谚语,最早可追溯至
人福医药RFUS-949片获临床试验批准 - 天天要闻

人福医药RFUS-949片获临床试验批准

智通财经APP讯,人福医药(600079.SH)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宜昌人福”)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RFUS-949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本品开展用于急慢性疼痛的临床试验。...
常山药业:艾本那肽最终能否获批上市及获批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 天天要闻

常山药业:艾本那肽最终能否获批上市及获批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智通财经APP讯,常山药业(300255.SZ)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2025年5月27日、2025年5月28日、2025年5月29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公司艾本那肽注射液尚未上市销售。公司艾本那肽注射液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许可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亚洲最大医院”原院长被查! - 天天要闻

中央巡视组进驻后,“亚洲最大医院”原院长被查!

据河南省纪委监委5月29日消息: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阚全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阚全程 资料图阚全程,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河南光山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文化程度。他长期在被称为“亚洲最大医院”的郑州大...
11.98万的小鹏,上市一小时卖了12566台! - 天天要闻

11.98万的小鹏,上市一小时卖了12566台!

后台回复品牌免费获得《50本品牌营销必读书》作者 | Sunnyue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5月28日晚间,小鹏汽车微博宣布:“小鹏MONA M03加推Max、Plus新版型,上市1小时大定12566台!超过去年上市同期,其中Max版订单占比83%!” 五月的北京已经有了夏天的热乎劲儿,751D·PARK那个满是钢铁厂房的地方,昨天来了群看热闹的人。 ..
烟龄40年、每天4包烟,70岁“老烟枪”3个月成功戒烟的秘诀原来是…… - 天天要闻

烟龄40年、每天4包烟,70岁“老烟枪”3个月成功戒烟的秘诀原来是……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通讯员 张乐昕 程婉琳5月28日,湖北襄阳襄州区民发广场上气氛热烈,人群围聚。在第38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由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的2025年襄阳市“世界无烟日”活动在此拉开帷幕,百余名市民齐聚现场,聆听戒烟故事、签署无烟承诺,身体力行传递健康理念。“烟龄40年,用了3个月成功...
想让血管越来越干净,这5样食物要多吃!越吃身体越健康 - 天天要闻

想让血管越来越干净,这5样食物要多吃!越吃身体越健康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喜报】乐安县中医院再添3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天天要闻

【喜报】乐安县中医院再添3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来源:乐安发布】喜报5月21日,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江西省名中医、江西省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乐安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袁明华成功入选江西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名单,主任中医师谢建明、副主任中医师潘富荣成功入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