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老旧小区的楼道里,李大爷像往常一样,迈着略显迟缓的步伐下楼遛弯。他今年 70 岁,身子骨还算硬朗,可最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晚上起夜时,会莫名地心慌,白天偶尔还会头晕。但李大爷没把这些当回事,依旧保持着多年的老习惯。
李大爷退休前是个司机,常年久坐,三餐不规律。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可他爱吃重口食物的习惯没变,顿顿都离不开咸菜和红烧肉。晚上,他还喜欢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节目边喝上几杯白酒,惬意得很。
一天深夜,李大爷起夜后,觉得口渴难耐,便顺手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咕咚咕咚” 喝了一大杯温水。可刚躺下没多久,他就感觉脑袋一阵剧痛,紧接着半边身子麻木无力,连话都说不出来。家人发现后,急忙拨打了 120,可最终还是没能挽回李大爷的生命,他因突发脑中风永远地离开了。
这起悲剧并非个例,脑中风已然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我国,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 21 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 。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埋下健康隐患。医生提醒,为了心脑血管健康,这几件事千万要注意。
一、脑中风的前兆信号
脑中风来袭前,身体会发出一些微妙的信号。比如,当微小血栓随血液流经视神经,就像河道被杂物堵塞,会导致视物模糊,看东西重影,甚至视野缺失。王大妈就有过类似经历,有一天她正准备做饭,突然发现眼前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还出现重影,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当时她没在意,可没过几天,就因脑中风住进了医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别让小问题酿成大祸。
还有脖子僵硬,这也是脑中风的一个常见前兆。脑出血时,脑膜受到刺激,就像紧绷的琴弦,会引起颈部肌肉紧张疼痛。赵大叔某天早上起床,突然感觉脖子僵硬得厉害,转动都困难,他以为是落枕,没放在心上。结果没过几天,就突发脑中风。所以,突然出现脖颈僵硬,一定要留心心脑血管健康。
走路时步态异常也要警惕。当动脉硬化严重,下肢就像缺油的机器,能量供给不足,会感到麻木无力,走路向一侧偏移。李大叔平时走路就不太稳,总感觉腿使不上劲,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当回事。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血管出了问题,好在发现及时,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面部异常同样不容忽视。中枢性面瘫常伴有抽搐,常见于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患者面部肌肉麻痹,表现为面部一侧下垂,嘴歪眼斜。张阿姨有次照镜子,发现自己嘴角有点歪,还以为是睡觉压的,没在意。可没过多久,就因脑中风被紧急送往医院。所以,一旦发现面部异常,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脑出血早期还可能引发抽搐、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抽搐时,患者会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呕吐通常无明显原因,且频繁发作;头痛是持续性的,强度大,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语言障碍则表现为说话不清楚,语言理解困难。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
二、夜间饮水的潜在危害
很多人都有夜间喝水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起夜后常觉得口渴,忍不住喝上几口。但你知道吗,夜间过量饮水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睡眠时,身体会通过汗腺排出水分,就像植物的蒸腾作用。如果睡前或半夜摄入过量水,肠胃就像超载的货车,负担加重,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流速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李大爷就是因为半夜喝了一大杯水,加重了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最终引发悲剧。
过量饮水还会导致水肿。水分不能及时代谢出去,就会在体内积蓄,第二天早上,眼睑或脸颊就会肿得像馒头。张姐有次睡前喝了太多水,第二天起床,发现自己眼睛肿得都快睁不开了,整个人看起来没精神。
对于患有血压、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夜间喝水过多更是雪上加霜。它会引起血压波动,增加心脏负担,大大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赵大爷患有高血压,晚上总喜欢喝很多水,家人劝了多次都不听。结果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心慌、头晕,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说,这和他夜间过量饮水有很大关系。
另外,摄入过量水还会导致频繁起夜,睡眠质量大打折扣。长期休息不好,不仅会出现头疼、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能诱发大脑功能衰退,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有些老年人还会出现上吐下泻、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
喝水过多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尤其是患有肾脏疾病的人,会加重病情。吃完饭后,胃正忙着分泌胃液消化食物,此时大量饮水,会稀释胃液浓度,长期下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雷区
不良饮食习惯:健康的 “隐形杀手”
有些人吃饭口味重,喜欢多加盐油,或者爱吃生冷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这些习惯就像潜伏的敌人,悄悄危害着健康。
重盐食物会使血压升高,就像给血管打气,增加脑中风风险。张大爷就是个 “重口味”,每餐都离不开咸菜,结果体检时发现血压飙升。医生警告他,如果再不控制盐的摄入,很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生冷食物不仅刺激肠胃,还会使肠胃黏膜收缩,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诱发脑出血。李阿姨爱吃冷饮,夏天经常一口气吃好几根冰棍。有一次,她突然腹痛难忍,还伴有头晕、恶心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原来是血压升高引起的。
高胆固醇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增加脑中风风险。赵大叔爱吃动物内脏,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顿。最近去医院体检,发现血管已经开始硬化,医生建议他一定要控制饮食。
酗酒、吸烟:健康的 “双重打击”
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为脑中风埋下隐患。酒精中的乙醇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损伤身体细胞,还会导致血压升高、胆固醇增加、血液黏稠。李大叔是个 “老酒鬼”,每天都要喝上几两白酒。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后,诊断为脑中风。医生说,这和他长期酗酒有很大关系。
吸烟同样危害巨大。吸烟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一氧化碳使血管壁通透性加强,加速脂蛋白沉淀积累,加速动脉硬化。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脑中风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2 - 3 倍。香烟中的尼古丁就像毒药,侵蚀着心血管健康,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张大爷烟龄几十年,每天至少一包烟。最近他总觉得胸口闷,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管已经严重硬化。医生劝他戒烟,可他总是戒不掉。
久坐缺乏运动:健康的 “慢性毒药”
当代人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长期久坐缺乏锻炼,就像给身体套上了枷锁。研究发现,每天 8 小时不运动,患中风的风险会增加 7 倍。
久坐不仅增加肥胖风险,还影响腰椎健康,阻碍全身血液循环,影响葡萄糖、脂质代谢。时间长了,会对心血管造成伤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王大叔退休后,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很少出门活动。最近他总觉得腰酸背痛,去医院检查,发现血脂、血糖都偏高。医生建议他多运动,可他总是懒得动。
对于男性来说,长期久坐还会压迫前列腺,使其处于水肿、充血状态,容易引发前列腺炎。久坐还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尿路炎症风险。张大哥是个程序员,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最近他总觉得尿频、尿急,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前列腺炎。医生说,这和他长期久坐有很大关系。
长时间久坐还会影响心脏供血,加速心脏机能衰退,引发心肌萎缩,甚至促发心肌梗塞。赵大哥是个办公室白领,每天久坐不动。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心慌、胸闷,被送往医院后,诊断为心肌缺血。医生说,这和他长期缺乏运动有很大关系。
四、正确饮水,守护健康
把握饮水时间
水是生命之源,合理饮水至关重要。适量饮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和垃圾,预防血栓形成。
饭后不宜立即喝水,否则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吸收。一般建议饭后半小时饮水,一次 200 毫升左右,慢慢喝,避免大口快速喝水,以免引起烧心。张姐以前总是饭后马上喝水,结果经常消化不良。后来她听从医生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喝水,消化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主动饮水,别等口渴
从起床到睡前,每 2 - 3 小时喝一次水为宜。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因为此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身体缺水不仅会口渴,还会出现小便减少、出汗量变少、皮肤干燥等情况。排尿少会导致体内毒素垃圾无法及时排出,增加患结石的风险。李大爷以前总是等口渴了才喝水,结果经常上火,小便发黄。后来他养成了主动饮水的习惯,身体状况明显改善。
饮水不加料
有些人觉得白开水没味道,喜欢在水里加糖、蜂蜜或盐,其实这些都没必要。摄入过多盐会使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加糖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身体发胖,加速细胞衰老;加蜂蜜虽然有一定润肠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且蜂蜜主要成分是糖。所以,喝水最好还是喝白开水。赵阿姨以前喜欢在水里加蜂蜜,每天都要喝好几杯。后来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医生建议她少喝蜂蜜水。
拒绝冰饮和滚烫开水
夏天,很多人贪图凉快,喜欢喝冰饮。但夏天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突然喝冰饮,会使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腹泻,损伤脾胃。张哥有次夏天喝了一杯冰饮后,突然腹痛难忍,上吐下泻。去医院检查,原来是肠胃受到刺激引起的。
同样,过烫的食物和水也不健康。它们经过食道时,容易破坏食道黏膜,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李奶奶喜欢吃热饭、喝热水,每次都吃得满头大汗。最近她总觉得食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发现食道黏膜已经受损。医生提醒她,以后要注意饮食温度。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