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2025年05月06日18:52:08 健康 1903

医药圈的4月,迎来一波首家过评药品的“小高潮”,这些药品不仅突破技术壁垒,更有望改写市场格局。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本月倍特药业福元医药立方制药等22家企业的24款药品(按批文号计)首家过评,共23个品种。

一、4月首家过评药品清单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数据库,整理自摩熵咨询

二、单品分析

1. 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

4月8日,成都赛璟生物研发的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作为国内首仿3.1类新药,正式获批上市。该药品是国内企业首个且唯一获批治疗罕见病囊性纤维化相关肝病(CFALD)的药物,填补了国内目前上市的熊去氧胆酸片剂/胶囊剂无此适应症的空白。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外源性胆酸药物,通过补充机体缺乏的胆酸,从而调节胆固醇代谢和胆汁的胆碱酸(胆酸的代谢产物)浓度,改善胆汁分泌功能。它主要通过在肝脏中增加胆汁酸的合成和排泄,促进胆盐的肠道循环,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据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显示,2023年熊去氧胆酸全国医院端销售额达25.84亿元,由于纳入集采原因,2024年销售额受到较大影响,2024上半年销售额8.84亿元。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国医院(全终端)销售数据库

成都赛璟生物获批的熊去氧胆酸口服混悬液,相较于传统的片剂和胶囊剂,更符合儿童生理特征,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佳的选择。

2. 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

4月8日,江西艾施特制药的哮喘治疗用药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获批上市,该药由济民可信集团创新技术药物研究院研发,江西艾施特制药有限公司落地生产。

研究表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当前已成为哮喘长期控制的核心药物。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作为国际公认的高效局部抗炎糖皮质激素(ICS),其原研药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开发,通过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气道,可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并减少全身性激素副作用。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临床亟需高效、安全的吸入制剂以改善患者预后。据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显示,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2023年全国医院端销售额达233.12亿元,2024上半年销售额119.95亿元。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全国医院(全终端)销售数据库

此次江西艾施特制药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国内首仿上市,将为国内哮喘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新选择,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儿童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治疗方案,并有助于降低我国对哮喘药物的进口依赖。

<END>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医药圈的4月,迎来一波首家过评药品的“小高潮”,这些药品不仅突破技术壁垒,更有望改写市场格局。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本月倍特药业、福元医药、立方制药等22家企业的24款药品(按批文号计)首家过评,共23个品种。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 天天要闻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我们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肠菌对各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参与程度超乎我们想象,因此也有很多针对肠菌的干预疗法出现,例如粪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过粪菌移植来恢复平衡的肠菌组成,首先需要目标菌群能够定植,而这又受到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期发表在《自然》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