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叠加流行,国家疾控局:不推荐“预防性”服药

2025年01月18日10:50:36 健康 4403

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叠加流行,国家疾控局:不推荐“预防性”服药 - 天天要闻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情况显示,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5日,我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流行强度和医疗负荷较去年低。其中,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在高位平台波动,其中北方省份阳性率上升趋缓,14岁及以下病例中阳性率开始下降。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0至4岁病例中呈波动上升。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持续下降。

不少家长提出,当下孩子越来越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是否代表着呼吸道病原体种类更多了。今年引发关注的人偏肺病毒真的是新病毒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黄芳:人偏肺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研究表明它已经存在至少60多年,不属于新毒株。我国人偏肺病毒呈现冬春季流行的特点,一般主要流行在12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监测显示2024年的12月以来,人偏肺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略高于2023年,但是检测阳性率呈现相对较高,并不意味着流行强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25年第一周人偏肺病毒阳性率是6.2%,不是我们当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优势病原体。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大家更为熟悉的呼吸道传染病原体一样,人偏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后常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冒样症状,具有自限性特点。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弘坦言,这类病毒的首次感染多在婴儿期,5岁以上的儿童,几乎都曾感染过人偏肺病毒。在治疗上主要考虑开展退热、缓解不适等对症治疗手段。

张弘:人偏肺病毒很多是隐性的感染,成人来说感染后症状很轻微。通常来说,感染过后如果只是一个咳嗽、鼻炎这些症状,好好休息几天内通常就能好转。如果病人出现明显的喘息、发热持续不缓解的情况,我们还建议医院到医院去就诊,人偏肺病毒目前来说并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一旦确诊通常对症进行治疗。通常做好隔离、保持很好的社交距离、注意洗手戴口罩等措施就能预防人偏肺病毒的感染。

上周,全国哨点医院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经达到35.5%,大多数省份流行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预计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可能会逐步下降。

近期,因担忧感染流感,不少人在社交媒体分享囤药经历,包括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有不少患者分享自己的感染症状,高烧、头疼、肌肉酸痛、全身无力。今年流感流行强度比往年更厉害吗?流行的病毒亚型有什么特点?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副处长王丽萍透露,从监测情况预计,今年冬春季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并不存在“流感疫苗脱靶”“病毒耐药”等问题。

王丽萍: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对今年流行的病毒亚型抗原性进行了分析,显示当前流行的毒株跟今年我们的疫苗的匹配是非常好的,接种疫苗是有效的。当前流行的毒株对于抗病毒药也是敏感的,证明我们的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张弘进一步解释,即便感染同一个病毒,不同患者因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也可能出现不同症状。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等都是常见症状,部分药物服用后也可能有一些不适症状,目前临床实践和疾控监测都未发现新的病毒出现。

张弘:抗感染的药物通常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嗜睡乏力等症状,有的病人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大便次数增多、腹痛或者腹泻这种情况。这种胃肠道症状、乏力症状出现是很常见的。通过这样的表现,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有新病毒出现。

同时,针对不少人因担忧感染而采取“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方法,张弘提醒,对于健康成人和儿童,不推荐“预防性”服药。

张弘:目前也有很多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发现是甲流阳性的话,可以使用奥司他韦或者玛巴洛沙韦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注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流感的高发季节,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比如公共场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等。对于身体特别弱、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或者病人发生明显暴露史,比如说家里多人出现感冒,有的病人可以考虑在没有出现症状前进行药物的预防,但是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王丽萍表示,对日常体健、免疫力较好的人群,流感一般可以自愈。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同时,“一老一小”、孕妇及慢病患者群体属于流感高危人群,尤其是要注意防范重症发生。接种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王丽萍:当前处于流感的流行季,针对人群的这种暴露或者发病的存在风险,还是推荐去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的整个流行期还是持续有效的,可以减少发病,减少进一步发生重症的风险。对于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如果现在还没有接种,还是推荐去及时接种疫苗,那么仍然是可以起到保护的效果。

疾控部门提醒,预计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为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疾病危害,日常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与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王丽萍特别提醒,春运已经启动,幼儿、老年人和体弱人群尤其要防范旅途中交叉感染。

王丽萍:对于有出行安排的,无论是访亲探探友还是出境旅行,首先要对目的地的疫情和天气情况及时的了解;如果在出行前出现了发热、咽痛等呼吸道的症状,建议把出行时间就往后推一推,别带着病出去走亲访友,等症状缓解以后再开始出行。旅途过程中乘坐飞机高铁等空间密闭的交通工具的时候,像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建议佩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接触公共设施后注意勤洗手。抵达目的地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手、清洗面部,并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来源:中国之声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支气管扩张能不能治愈,那治疗目标又是什么?

在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种疾病如同取经路上的顽固妖怪——支气管扩张。不少人天真地以为,把它“打败”治好后就能高枕无忧,嘿,这想法可就大错特错啦!咱今天就结合《西游记》来讲讲这支气管扩张背后的门道。话说这支气管扩张啊,就像是那盘丝洞的复杂迷宫,一旦被缠上,气道病变与扩张就成了“既定事实”,是不可逆的。...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 天天要闻

越吃癌细胞可能越疯长,这5类食物赶紧少吃!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些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或不良成分,可能会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加患癌风险。以下这五类食物,建议大家赶紧少吃!1.
小暑时节防“暑湿”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防“暑湿”

7月7日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中医专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头伏前后,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难耐,养生防病应从“暑”和“湿”两方面着眼,注重益气生津、健脾祛湿。“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暑湿’二邪夹杂,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 天天要闻

女子吃冰激凌突发“脑结冰” 医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学→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阵剧烈疼痛,持续好几分钟,胃也不舒服,连忙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脑结冰”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 天天要闻

流言|鱼刺卡喉时可以喝醋、吞饭解决?

流言:吃鱼卡刺时,可以使用民间流传的“土方法”来解决,如喝醋、吞咽米饭、馒头等。真相:鱼刺的主要成分是钙,可与醋中的醋酸发生反应,但想要用喝醋来软化鱼刺,效果甚微,因为醋在喉咙中只是短暂停留,作用时间不长,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软化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 天天要闻

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气血足 夏季养气血,试试这3招→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夏季,我们该如何养气血?身体哪些部位“发红”说明气血充足?身体这5处“发红”说明你气血充足!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出现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况,也是“血虚”的表现。如果身体这5处“发红”,则说明你气血充足、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养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时04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夏时节的开始。此时初伏将至,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万物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