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西安市第九医院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
新医院建成后能为周边百姓就医带来哪些新变化?智慧医疗又为患者带来哪些新体验?近年来,我市采取重点实施、辐射带动、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手段,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近日,市政协视察组走进几家医院,深入了解近年来我市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旧貌换新颜 多家市属医院整装再出发
西安市第九医院始建于1958年,地处碑林区、雁塔区、曲江新区三区交接处,周边新老社区林立,常住人口密度大。然而老旧的设施设备和就医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周边百姓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2023年7月26日,市九院的改扩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全面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床位数量从之前的787张增加到1555张,住院环境显著改善。
11月27日,委员们一行走进市九院崭新的门诊大楼里,宽敞明亮又充满现代气息的服务中心、醒目又别具一格的标识牌、流线型的暖色调护士站、每张病床配备的智能医护信息设备……一系列人性化设计让人倍感贴心。这里,舒适的就医环境、优质的医疗技术、智慧的就医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等,让人眼前一亮。
患者们的就医体验也大大改善。“以前医院设施老旧、环境也不好,现如今各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我们来这里就医方便也放心。”胡师傅是铁路老职工,谈起医院的变化他感触颇深。医院改扩建后,除了硬件条件的改善,诊疗技术也得到了提升。为满足周边老年患者多、急危重症多、多病共存患者多的医疗需求,西安市第九医院紧紧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急救、诊疗、康复一体化体系,重点打造了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仅心血管病院的床位数量就增至360张,医护团队超200人,为心脑血管患者提供了畅通的“生命线”。
西安市中医医院曲江院区是在西安市政府统筹协调下,由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西安市民政局和曲江管委会三方共建的,于2022年8月正式开诊。市中医医院曲江院区的设立,是西安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极大缓解了曲江片区公立医疗资源缺乏的情况。“我们目前已经开展了针刺、艾灸、推拿、理疗、熏蒸、刮痧等中医特色治疗。”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曲江院区,委员们聆听讲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现场观摩了针灸、拔罐、火龙灸等中医诊疗技术的应用。
除了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市中医医院曲江院区作为西安市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还与曲江老年公寓签订合作协议,深入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是西安市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的有力尝试。院区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利用中医药技术给老年人提供多种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推进智慧医疗 提升服务能力
怎样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快捷?随着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医疗,提升服务能力,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多地在“智慧医疗”上得到印证。数据的互联互通极大方便了群众,也为就医带去了更多实惠。
巨大的屏幕,高清的画质……满满的科技感让人眼前一亮。委员们一行来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智能一体化影像阅片室,体验智慧医疗给患者带来的便捷。“诊断得越准确,老百姓在求医道路上就能少走弯路。比如肺结节的诊断,1毫米1层的图像,一个患者肺部CT就有500张图要看,医生从毫米级的图像中揪出‘问题’所在,才能实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医学影像科负责人指着大屏幕上的影像图片向委员们介绍道。为了让偏远地区患者就诊更加方便,医院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云胶片”服务,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线上组织专家进行实时会诊,给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作为西北地区第一所西医医院,经过135年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医院始终坚持“大专科,强综合”的办院理念,以眼科、妇产科等优势专科建设为引领,创新推出“多中心、集约化、全程化、平台化”的一站式日间手术新模式、眼科夜间门诊、家庭化产房等惠民举措,显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023年4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一期正式开诊,医院新增床位1500张,新增手术间54间,新增ICU床位40张、EICU床位24张。新院区设计理念先进,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服务患者硬件水平全面提升。“现在我们除传统优势学科骨科外,先后新增、提升、优化了消化内外科、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中心、神经外科等非骨科学科,为高龄、病情复杂、复合伤等骨科患者诊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逐步实现从‘看骨科到红会’到‘看病到红会’的转变。群众就医体验良好,满意度提高。”医院副院长宋晓彬向委员们介绍着医院的发展。
委员们对医院顺应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群众健康保健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优化就诊流程、改善体检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连连点赞。
扩大服务范围和半径 提升群众获得感
后续行程中,委员们分别前往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西安市第三医院参观调研。西安大兴医院在原有三甲综合医院的基础之上,持续进行硬件条件和设施设备的加速升级,以及人才团队的储备打造,开建综合医院渭水园院区,设置床位2000张。渭水园院区地处西安城北,项目列入西安市重点项目,位于西安市“北跨”第一站,建成后能够满足西安以北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医疗需求。
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委员们了解到,医院以二期扩建项目启用为契机,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率先在市属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逐步优化互联网医院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缩短患者候诊时长。运行“卫星医院”2家,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助力基层诊治能力提升。
“医院改扩建项目的推进,增强了‘硬’实力、改善了‘软’服务,缓解了区域医疗压力。多家大医院利用区位优势,整合周边卫生服务中心,扩大服务范围和半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天的调研行程共参观考察了6所医院,各家医院在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面各显其能、下足功夫,给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服务能力提升是构建群众民生健康福祉的重要‘底座’。作为参与医院发展建设的其中一员,近年来我深切感受到,西安市在依托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送医问诊到基层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和工作。各项措施的出台加快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和区域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协委员吕雅丽说。
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持续推进,在13个三级医院建设项目基础上同时加速推进24个区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其中11个区县级医院项目已完工并开诊运营,新增床位1274张;3个区县级医院项目正在筹备开诊,预期可增加床位664张;10个区县级医院项目处于建设收尾阶段,正在全力加快推进,预期可增加床位4025张。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市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区县级医院真正成为域内医疗服务的“领头羊”,实现远郊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全覆盖。我市医疗卫生承载力的持续增长,带来的不仅是居民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文/图 记者 张黎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