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胃痛不适,小心这4种胃病!对症处理才有效

2024年03月13日10:25:15 健康 1998

到了夏季有部分疾病要积极预防,因为夏季天气变化明显,温度高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变质,如果没有注意饮食安全,健康,获取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食物,可能会引发疾病,其中急性肠胃炎在夏季十分常见,因此,要掌握正确的妙招来积极预防,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另外,有部分人说夏季胃痛是常见的情况,事实是否如此呢?

夏季胃痛不适,小心这4种胃病!对症处理才有效 - 天天要闻

胃痛引发的原因较多,不能在局部疼痛时单纯利用某些止痛药来减轻痛苦,要先了解疾病的来源是什么,再通过正确治疗进行改善,而在夏季胃痛确实是常见的情况,作息不规律,饮食不恰当往往会增加胃痛的风险。

因此,需要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这方面也加以节制,生冷,刺激性大的食物少吃,这样才能保护好胃粘膜,远离胃部疾病

哪些胃病要对症治疗?

1、胃炎

夏季有部分疾病要远离,特别是胃炎。胃炎分为多种情况,较为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而夏季正是急性胃炎的高发季节,和摄入不卫生,变质的食物有关,可能会让某些病菌入侵而影响肠胃功能,多表现为腹泻、呕吐、胃痛、发热

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应该适当休息,同时调整个人饮食来缓解。病情较严重,各种不良症状持续,应该及时就诊,通过合理用药治疗来改善。

夏季胃痛不适,小心这4种胃病!对症处理才有效 - 天天要闻

2、胃痉挛

夏季还比较容易出现胃痉挛,胃痉挛也是胃部病变的一种情况,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胃部的肌肉会抽搐,还有烧灼样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呕吐,恶心

胃痉挛出现的原因和刺激性食物获取过多有关,偏爱吃辛辣食物,性质寒凉的食物,可能会让胃部受到刺激而出现病变,从而有多种症状,要及时治疗。

3、胃溃疡

夏季还应该警惕胃溃疡,胃溃疡出现很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病菌入侵后没有针对性治疗,胃部功能下降,除了局部容易产生炎症,溃疡也可能会出现,发病期间较常见的症状就是胃部疼痛

如果没有引起重视,针对性治疗,持续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能会增加胃癌的患病率。此时应该配合用药,同时清淡饮食来改善。

夏季胃痛不适,小心这4种胃病!对症处理才有效 - 天天要闻

4、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也是胃病的一种,属于功能性胃病,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作为多发疾病,会间歇发作或者持续发作,发病期间腹部会有隐痛感,伴随着反酸、烧心、呕吐等情况出现,还可能会影响其他脏器功能。

精神因素,胃运动功能障碍都会让非溃疡性的消化不良容易出现,也要及时处理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艾叶用得好,疾病不来找!掌握艾叶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 天天要闻

艾叶用得好,疾病不来找!掌握艾叶的用法,大人小孩都受益

“妈,你这两天怎么又贴膏药了?”“唉,老毛病了,腰又酸又冷,晚上都睡不踏实。”56岁的林阿姨和女儿的对话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日常。年轻时忙事业、操家务,如今身体反应来了:腰酸、膝冷、怕风、胃寒……什么都往“冷”里靠。跑了几趟医院,医生说是“寒湿
东京大学研究:一旦打上胰岛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别害了自己 - 天天要闻

东京大学研究:一旦打上胰岛素,4件事就不要做了,别害了自己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李阿姨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胰岛素笔,熟练地注射完毕。这已是她患糖尿病后的第三个年头,胰岛素注射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就在上周的复诊中,医生严肃地告诉她:"您用胰岛素后的生活习惯需要调整,有些
一图解读丨膝盖最怕的“运动”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 天天要闻

一图解读丨膝盖最怕的“运动” 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夏日炎炎大家又开始把减肥计划提上日程减重既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 但有些看似健康的运动方式可能正悄悄伤害你的膝盖如何避免关节损伤又能有效健身呢?一图带你解锁夏日健身的正确打开方式你是否get了既减脂又不伤身适合自己的运动?正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气渐热快快根据自己的运动计划动起来吧! 监...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 天天要闻

男童掉进开水锅全身烫伤,生殖器碳化需多次手术,浑身插管看着都痛

“救命,救我命啊……”孙子昊昊求救的声音一声低过一声,等徐奶奶赶到时,滚烫的开水已经把昊昊吞没,虽然徐奶奶很快将孙子昊昊从锅里捞起,可孙子此时已经陷入昏迷。怀中的昊昊就像出锅蒸熟的茄子,全身都散发着热气,徐奶奶跪在地上发疯一样地嘶吼着,她想大声呼救,可嘴里硬是喊不出一句话。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却是昊昊一...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 天天要闻

当心!不少认证过的“真医生”在做伪科普

近年来,医疗科普类短视频在互联网上走红,但相关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不少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近期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的“白大褂”虽然有医生资质,但他们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也不可相信。真医生也做伪科普随着政府和平台监管的加强,是否拥有认证信息已成为区分是否为正规医疗科普账号的关键。不过,即使是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