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餐桌上一道重要的美食,它靠着高蛋白和低热量的特点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相信大多数的人都听家里老人说过吃鱼可以补脑这种说法,所以鱼肉在我们的印象里一直是一种既有营养又有益处的食物。直到目前鱼肉依然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肉类之一。
但是目前有一些研究可能正在打破这一想法,他们提出鱼肉或与癌症有一定的关联性。
网传:鱼肉导致癌症高发
在2022年美国的一项杂志中,有研究团队召集了491367名参与者来参与这项名为“总鱼摄入量与特定类型鱼的 摄入量与黑色素瘤风险之间关联”的研究项目。最后这项研究得出结论:发现较高的鱼类总摄入量,金枪鱼摄入量和非油炸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和原位黑色素瘤的风险呈正相关。
此研究一出就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许多人开始对鱼肉发出质疑的声音,不过真相真的如此吗?
关于鱼肉致癌的说法,我们可以从鱼肉本身和鱼肉被附加的属性这两方面来看。
首先鱼肉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多大的伤害,但是由于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使得许多种类的鱼被生存环境的污染物污染出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这些深受重金属污染的鱼类才是导致癌症的最终元凶。
以下这三种鱼千万别贪食,真的要少吃
除了环境污染引起的肉质变质的情况,鱼的烹饪手法也值得考究一番,以下三种烹饪方法真心建议大家减少食用,不然轻则不适,重则失去生命。
生鱼片:在日本生吃鱼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吃法,近年来国内也颇有流行之势。市面上常见的生鱼片的做法就是以鲜活或者是新鲜冷冻的鱼为原料,再冷处理后就直接给顾客食用。但是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鱼片就有被污染的风险。
一是鱼产品本身就是被污染的,比如携带寄生虫或者是被细菌感染;二是在食物处理的过程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综合国内外的相关事件,日韩有报道过由于生鱼片所引发的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以及肝吸血虫的感染情况;内地的中毒事件中也查出河弧菌、气单胞菌、变形杆菌等的身影。
其实生鱼片的最佳原材料是深海鱼类,且冷冻储存解冻后即食,不要二次冷冻。而淡水鱼一般并无生吃的价值,最好不要食用。
腌制鱼:腌制的鱼类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工产品,但是在产品加工以及贮存的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会被分解为生物胺,由于亚硝酸盐和胺类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N-亚硝胺。这种物质会在人体中长期积累,积累过多就会诱发一些系统的癌变。
熏烤鱼:这种烹饪手法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以前人们会利用熏烤使鱼类保存更久,现在这是一种特殊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但是与此同时一种名为多环芳烃的物质已经悄然无息的进入我们体内。
这是一种在熏烤过程中由于木炭的不完全燃烧和有机物的加热分解所产生的副产物,它具有亲脂性,极易在脂肪中贮存,同时部分种类的多环芳烃被认证附带遗传毒性,致癌性,潜在致癌性的特别属性,这些性质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
你知道鱼肉与哪些食物相克吗
在了解鱼肉的几个不适宜的制作手法后,我们也要注意在食物搭配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
食物相克在本质上是属于我们所食用的两种或是两种以上性状相反的食物产生不良的胃肠道反应,是一种食物间的拮抗作用。这种现象轻则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而重则会使身体产生剧烈的排斥反应。当然我们常见的鱼肉也有与之相克的几种食物。
鞣酸类:我们常见的鱼类特别是海鱼,它们的含钙率都是比较高的,而含钙食物会与鞣酸类相克,原因是钙会与鞣酸类食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叫做鞣酸钙,这种化合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人体消化。如果我们同时食用过多量的这两种食物,就会刺激肠胃继而产生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的胃肠道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鞣酸类食物有山楂、石榴、葡萄、柿子等,大家食用时要多多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克现象。
富含脂肪蛋白质食物:鱼肉本身就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加之据研究调查:鱼类体内有大概3%的脂肪。那么如果这时我们再食用富含蛋白和脂肪的食物就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消化问题。对于健康人来说可能不会出现过重的问题,但是对于本来消化能力就不强的患者来说就需要关注一下了,以防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奶制品,豆制品等。
综上所述,鱼肉有一些相克的食物,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这些相克的反应对于个人来说都不是绝对的,大多是以量为前提的。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内容,特别是胃肠道功能欠佳的人士,建议相克的食物不大量的食用,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反应最好还是及时就医。
有几种人慎食鱼肉,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虽然说鱼肉有一些与之相克的食物,但只要我们平时加以注意,就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而且鱼肉富含多种维生素,有补充营养,保护视力等价值,其中鱼肉中的Ω-3脂肪酸也有增强记忆,降低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的作用。
不过鱼肉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以下几类人食用后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痛风病人: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异常沉积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嘌呤代谢和尿酸排泄异常以及障碍。据相关研究调查发现高嘌呤食物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而鱼类中也有嘌呤成分,不过虽说鱼中含有嘌呤成分,但也有高低之分。像是三文鱼、带鱼、鳕鱼等是属于高嘌呤类,痛风患者尽量避免使用;而低嘌呤的鱼类包括鲢鱼、草鱼、鲤鱼等可以酌量食用。
另外也曾有团队研究过同一海水鱼不同部分的嘌呤成分分析发现:同一海水鱼不同部位的嘌呤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鱼皮>内脏>鱼肉,这对于我们以后吃海鱼类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易过敏患者:对于有个别海鲜过敏史的患者可要注意了,它的一般机制其实是人体对海鲜中的蛋白质过敏,从而引起免疫系统的运作,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鱼当然也属于海鲜类,所以说极有可能发生过敏现象,海鲜过敏的患者最好避免未食用过的鱼类,如身上出现红疹、头晕、胸闷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创伤急性期病人:处于创伤急性期的病人本身的胃肠功能就欠佳,食用鱼肉这种高蛋白的食物会消化不良,再者鱼类在中医角度上属于“发物”的范畴,发物是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易使得体质虚弱的病人病情加重,或诱发一些旧疾。
参考文献:
[1]王梦田,董洪进,余姣君.常见食物相克禁忌对学生群体健康观念的教育意义[J].前卫,2023(30):0008-0011
[2]田培.吃生鱼片,易感染寄生虫[J].健康养生,2023(6):22-23
[3]严泽,林殷.“食物相克”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912-913915
[4]张友杰,刘少伟.常见致癌物大揭秘[J].科学生活,2023(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