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觉得疲倦、乏力、气短,这是怎么了?怎么调理?

2023年12月04日12:35:06 健康 1556

在生活中,许多人会遭遇这样的状况:早上起床时感觉四肢无力,办公室坐不到一小时就觉得身体疲惫,甚至有时候呼吸都感觉费力。这些迹象可能是气虚在作祟。在中医理论中,气虚指的是身体的基本能量不足,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下降。

时常觉得疲倦、乏力、气短,这是怎么了?怎么调理? - 天天要闻

气虚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睡眠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气虚。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在夏季,高温多湿的环境会使人们的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来适应气候变化,从而引发或加重气虚的症状。

气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多样的,但最常见的包括身体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呼吸短促等。具体到中医的辨证分类,气虚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 肺气虚:主要表现为呼吸短促,容易感冒,可能伴有盗汗和声音低弱等症状。
  2. 脾气虚:这种类型的气虚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以及大便不成形等。
  3. 肾气虚:肾气虚的人可能会出现腰酸背痛、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等问题。
  4. 心气虚: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

时常觉得疲倦、乏力、气短,这是怎么了?怎么调理? - 天天要闻

针对气虚,中医有一整套调理方法。首先,从情绪方面入手,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压力。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对气血的平衡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其次,是日常生活的调整。中医主张“生活有常,不逆四时”,强调按时作息,合理饮食。夏季应当特别注意避暑降温,但也不能过度依赖空调,以免伤害身体的阳气。

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一些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扁豆、鸡肉等。同时,减少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最后是药膳营养的支持。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补气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或者是一些中成药,例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丸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气虚的状况,但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时常觉得疲倦、乏力、气短,这是怎么了?怎么调理? - 天天要闻

总结来说,气虚是一个常见但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如果感觉身体有这方面的不适,应及时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进行针对性治疗。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气虚,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治疗高血压时,为什么低压难控制,选择药物时需注意什么? - 天天要闻

治疗高血压时,为什么低压难控制,选择药物时需注意什么?

有位患高血压的老年朋友跟华子说,他服用降压药之后,现在血压是130/90mmol/L,高压控制得很好,但低压还是偏高,要怎么办,要不要换降压药呢?华子说,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收缩压(高压)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效果明显;而舒张压(低压)对降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 天天要闻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身体正在悄悄抗议

清晨第一眼看手机,似乎成了现代人的 “开机仪式”。解锁屏幕、回消息、刷社交媒体吃瓜、打开短视频,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却可能让身体在刚苏醒时就埋下健康隐患。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 天天要闻

生姜可以预防脑梗?医生提醒:保持大脑健康,这6物要多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中国人的厨房里,生姜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炒菜提香、驱寒暖胃、泡水解腻,一物多能,风头不减。最近有种说法在网上悄悄流行开来: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 天天要闻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9岁!哪个省市的人更长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比上一年度的2023年提升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第4位。而在1949年时,这一数据还仅是35岁。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另外,什么是“人均预期寿命”?不同省份之间,这一数据又有多大区别呢?这些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和形象,你能认出几个?▼先别沉迷黑神话悟空了,这些游戏没20年网...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 天天要闻

小暑时节,要护好心脾,推荐10个小妙招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大医精诚】天渐渐热起来,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精神疲惫,口渴汗多,会觉得脘腹胀满,有时候会感觉到恶心,甚至腹满腹泻、胸闷气短。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跟盛夏暑邪的2个特点有关:一个是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火
“直线升高”胆固醇的3种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别自己害了自己 - 天天要闻

“直线升高”胆固醇的3种食物,管好自己的嘴,别自己害了自己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我这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