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饮食重点各不同,看看营养科的康叔怎么说!

2023年11月13日17:26:09 健康 1994

通过合理营养维持健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对于一日三餐,不要矫枉过正,偶尔多吃了一口,少吃了一口,无关紧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不过,在一日三餐大体能量分配上,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长期坚持。膳食指南建议,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三餐可以这样吃。


早餐:一定有,蔬菜不能少


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比规律吃早餐的人增加40%。早餐的时间可以安排在6:30~8:30之间,用餐时长可在15~20分钟之间。


早餐中建议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粗细搭配的主食,对于晨起胃口小、没食欲的朋友,也可以把鸡蛋或牛奶其中之一挪到上午当加餐吃。


一日三餐饮食重点各不同,看看营养科的康叔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本号编辑拍摄


早餐非常容易忽略的食材是蔬菜,建议确保餐餐都有蔬菜,营养才更加均衡,也有助于餐后血糖水平更平稳,避免餐后出现犯困。早餐摄入的蔬菜,建议生重在100克以上。


我每日的早餐就能有5种以上的食物,包括至少2种主食(如全麦面包燕麦粥蒸红薯等)、鸡蛋、牛奶(或无糖豆浆低糖酸奶)、至少2种以上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生菜等),有时还有豆腐酱牛肉


一日三餐饮食重点各不同,看看营养科的康叔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康叔拍摄

午餐八分饱,西式用餐很必要


基于健康考虑,午餐吃七八分饱比较合适。


午餐可以采用西式用餐方式,将所有菜类分量装在同一个盘子里,这样不但能达到营养均衡,又能轻松控制食量,如果再放慢用餐速度,自然容易得到饱足感,可避免吃过量。


一日三餐饮食重点各不同,看看营养科的康叔怎么说!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康叔拍摄 图片来源:康叔拍摄


晚餐遵循“清淡至上”的原则


晚餐不可过于丰富,尽量吃得清淡一些,不能太浓汁厚味,适当吃些肌纤维短、好消化的海产品、瘦肉、蛋类都可以,少吃肥肉,也可以用豆制品替代部分肉类。


晚餐的时间最好不要晚于20点吃完。晚餐的进食内容应以粗杂粮、蔬菜、菌菇类、薯类食物等低能量食物为主,主体一定要是蔬菜。对于消化功能弱的朋友,晚餐的粗杂粮量可以适当减少。


晚餐还是平衡早午餐的好机会,因此在食物种类上,最好选择与早午餐不同的蔬菜、肉类等。


也可应用“3+3进食法”


对于一些消化功能比较弱的朋友,也可采用“3+3进食法”,即三餐之外再加三餐,有助于消除饥饿感,减轻对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渴望,还可避免低血糖。


加餐要选低能量食物,一般都是些简单便捷的食材,例如黄瓜、西红柿等可以生吃的蔬菜或者西瓜、苹果、梨、猕猴桃、草莓等低糖水果,也可以是汤粥类或奶制品、鸡蛋、原味坚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原有三餐食用量的基础上加餐,而是把原来三餐的食物总量,分散到六餐中去,这样才不会造成总热量超标。


例如,将早餐的鸡蛋放到10点左右加餐;减少午餐主食,下午加餐添一份红薯;晚餐少喝些汤粥,8点左右可加一杯牛奶。过了晚上8点之后,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就尽量不吃东西了。


这样做,摄入的总热量不变,但是能量的摄入更加均衡,可以避免两餐间出现饥饿感或低血糖。


当然,选择一日三餐还是一日多餐,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酌情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于康教授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 天天要闻

告别强降雨,河南今起迎大范围“桑拿天”,注意防暑或热射病!

告别了昨日的强降雨,今天(7月2日),河南的天气主题迅速切换为“晴热”。阳光重新回归,气温也随之快速攀升,新一轮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已拉开序幕。回顾7月1日,我省天气状况以降雨居多,淮河以北地区出现了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其中黄河以北及郑州、开封等地部分县市遭遇了中到大雨,局地甚至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 天天要闻

太原:吹着空调睡觉 老人患上面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讯(记者 刘涛)“医生,快给我看看,一早起来嘴角歪斜,眼睛也闭上了。”65岁的李大爷焦急地描述着病情。原来,李大爷晚上开着空调睡觉,空调温度调至20℃,且冷风正对着身子吹,一觉醒来,结果吹出了周围性面瘫。
优质医疗服务再升级 省儿童医院两中心开诊 - 天天要闻

优质医疗服务再升级 省儿童医院两中心开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讯(记者 魏薇 通讯员 张倩 张玲霞)为落实国家关于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体重管理年部署,落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部署,6月25日,山西省儿童医院睡眠管理中心和体重管理中心开诊。
装上进口人工耳蜗 231位患者听见了 - 天天要闻

装上进口人工耳蜗 231位患者听见了

“党业融合”医疗器械进社区服务集市。 好吃不贵的长者助餐,社区里的“幸福食堂”就能吃到;世界知名的足球教育资源不再难得,学校的体育课上就能安排;进口的人工耳蜗不再重金难求,231位患者从这里重返“有声世界”......在南山,群众“心声”就是“民生”,城市发展的成果落到了每个居民的切身感受上,这些可感可知的变...
减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凶!不戒掉这些习惯,瘦不下来! - 天天要闻

减肥不掉秤的三大元凶!不戒掉这些习惯,瘦不下来!

很多人都说:“我明明已经很努力在减肥了,为什么就是不掉秤呢?”绝大多数都是这三个原因,只是你平时忽略了,才会导致减肥不掉秤。有时候,非常细小的事情,都会导致你在减肥过程中不掉秤,最后发现自己努力好久,可体重就是纹丝不掉,然后到处说我喝凉水都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 天天要闻

走路快和走路慢,哪个更有利于长寿?新研究显示衰老或差12年

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走得很慢,反正不急。”或者“我走得快,别嫌我冲!”走得快,似乎是一种动力满满的状态,而走得慢,则给人一种悠闲、从容的印象。但如果告诉你,走路的快慢竟然可能影响寿命,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有研究显示,走得快的人,衰老速度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 天天要闻

密密麻麻,60岁大叔腹中藏着199颗“黄金豆”

因为胃部手术后长期饮食受限,导致胆汁代谢紊乱,60岁刘大叔胆囊里竟塞满了199颗结石!刘大叔30多年前曾因胃部疾病做过手术。然而,近期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起初并未在意,直到疼痛加剧难以忍受,这才匆匆来到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 天天要闻

医保局的创新药“百亿补贴”来了!

来源:市场资讯(转自:拇指药略)更灵活的支付限额管理作者:西北哽从昨天开始,国家医保局要推出支持创新药新政策的消息就在圈子里传遍了。可直到7月1日上午开会的时候,医药板块都没什么动静。说实话,这些年创新药支持鼓励的政策出了不少,也解决过一些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 天天要闻

你习以为常的6个行为,正在加速结节生长!很多人忽视了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一体检就查出各种结节。有人焦虑不已,害怕结节长大或癌变;有人则执着寻找原因,“为什么我会长结节”。到底什么样的结节会癌变?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容易“集齐”各种结节?结节真的会被“气”出来吗?资料图 孙良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