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4日,国际医学顶刊《JAMA》上重磅刊登了一项中药研究——“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此项研究一出,世界为之瞩目。
研究结果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一年,可显著降低30天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30%、再次心肌梗死风险的65%,同时也使1年后的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率大大降低。
为什么说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呢?首先,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JAMA》杂志。《JAMA》杂志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也是大名鼎鼎的四大医学周刊之一(另外三大刊分别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和《英国医学杂志》)。《JAMA》于1883年创刊,影响力逐年上升,最新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在国际医学界可以说是标杆级别的存在!
通心络CTS-AMI研究作为首个发表在《JAMA》主刊上的中药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标志着中医药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将成为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载入青史的里程碑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冷血杀手”
长时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AMI)都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困扰着现代医学界。尽管大量的心梗患者已经接受了现代医学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治疗,却仍面临着较高的损伤、死亡风险。
当然,心梗只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除心梗外,心绞痛、脑卒中等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现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冷血杀手”。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如何以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策略来改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现状,成为困扰整个医学界的头号难题。
而通心络此番登上《JAMA》,凭借过硬的实力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杀出重围,为困扰医学界多年的这一难题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通心络胶囊:为所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
通心络自1996年上市来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荣获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中,证实了通心络在微血管保护及微血管病变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成绩,不得不提到通心络显著的治疗作用,首先,通心络的组方“过硬”——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虫方”的使用,能够更快更强的除痹通络、活血化瘀,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可以说非常对症。
其次,通心络的优势还在于特有的血液-血管-组织三重保护作用,即通过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保护方面,通心络具有降脂、抗凝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及增强纤溶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有效改善血液流变状态,防止血栓形成。
血管保护方面,通心络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结构,维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使细胞间紧密连接,改善内皮屏障功能,从而加固血管“防波堤”;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调节内皮细胞关键分子及信号网络;稳定抑制易损斑块,解除冠脉痉挛。
基于微血管保护的心脑组织保护方面,通心络可以有效保护微血管,保护心肌灌注单元和心肌细胞,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此外,通心络对于改善记忆力、认知功能亦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循证之路上探索长达二十多年,这一次,通心络用实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医药延续传统、推陈出新、治疗顽疾的实力,也为上亿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我们相信,此次登上《JAMA》不是一个结果,而只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通心络还将继续创造属于它的辉煌。而中医药,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