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70岁的赵阿姨,10年前突发室颤,阳光融和医院心内一科赵令时、邵静波主任参与抢救,经及时医疗救助、反复电除颤,保住了患者生命。为预防患者再次出现“猝死”,他们为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0年间,赵阿姨从未出现室颤情况,ICD也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去年开始ICD已经提示电量低,每天定时发出声音报警,但赵阿姨却不以为意,不想更换,甚至一度想找医生取出ICD。

前不久,赵阿姨突感心脏不适,瘫倒在沙发上,同时有电击感,10多分钟后再次出现相同情况,电击感过后症状缓解,但仍感乏力。赵阿姨不敢懈怠,赶紧联系了赵令时主任来到了阳光融和医院。赵令时主任分析患者的不适症状很可能是10年前的情况再现,又是室颤!电击感为ICD自行识别后自行放电终止室颤所致。邵静波主任立即安排对患者ICD起搏器进行程控,调取ICD心电记录,证实患者确为2段心室颤动,ICD连续两次的放电,最终电量全部耗竭。如果患者没有安装ICD并紧急放电,他将因为来不及抢救而直接猝死。ICD做了10年旁观者,最终用微弱的残余电量,挽救了他生命。随后,科室紧急安排手术,为患者进行了ICD的更换,这枚新的ICD将再继续为赵阿姨的心脏保驾护航十年以上,新款的ICD使用寿命更长了。
ICD,时刻守护生命
提到猝死大家不陌生,我们国家每年猝死几十万人,其中不乏名人、公众人物,其直接原因多是室颤。室颤一旦发生,极少可能会自行终止,所以最终的归宿就是死亡。这个过程非常快,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几分钟。若在医院以外,周边没有医生,基本上无力回天。如果能在几分钟之内,对患者的心脏进行电除颤,就可以像电脑的重启按钮一样,让“死机”的心脏重新开机,回归到正常的跳动节律下,患者的生命也可以挽救回来。这就是ICD,像一个尽职的心脏病医生,时刻关注患者的心跳,随时出手相救。(室颤心电图)

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能在几秒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可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患者生命。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它又可起搏心脏。合理使用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
对于心室腔扩张明显,射血分数低于40%,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可植入CRTD,可以人工的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以改善心功能,还具备ICD功能。
闪电新闻记者 韩玉静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