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2023年03月27日21:42:22 健康 6059

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于3月16日公布的流感监测周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仍呈上升趋势,我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比第九周上升11.7个百分点。“这一波究竟是甲流还是新冠?是否还会叠加感染?”很多人充满担忧,那么,如何应对新冠二次感染呢?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如何应对新冠二次感染?》的健康科普讲座,直播获得38.6w+的关注。

“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 天天要闻

直播现场

甲流合并新冠症状会加重

“其实甲流和新冠属于两种不同的感染疾病,虽然发病症状类似,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教授解释道,甲流的症状通常比较急性,例如突然发热、喉咙痛、肌肉酸痛等;新冠肺炎的症状则相对较慢,通常在感染几天后才会出现,并伴随味觉和嗅觉丧失、干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流感,需要尽快去医院就医呢?“普通大众仅从症状上比较难区别甲流和新冠,还是要做病原学的判别,居家可以做新冠的抗原检测或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彭劼提醒,如果出现了不仅仅是呼吸道的症状,还出现了肌肉酸痛、头痛、高热持续不退等症状,同时家里几个人都发生了,可能是流感,要及时就医。

“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 天天要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

“新冠和甲流存在叠加感染的风险。两个病毒同时感染,容易导致全身症状以及肺部病情的加重,免疫功能比较低下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彭劼强调,尽管目前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已过,但国内的新冠病毒大多仍处于低水平散发的状态,并未完全消失。根据《柳叶刀》研究报告发现,与仅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相比,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的可能性高4倍以上,死亡的可能性高2.35倍。

有基础疾病的老人、重度吸烟等是二次感染的高危人群

从病毒学及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较低。但去年12月感染高峰至今已有近四个月的时间,不少人开始担心过了这段“保护期”,再次感染新冠是否会更加严重?

彭劼表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预防二次感染主要还是靠提前接种疫苗以及做好个人防护,不需要过度紧张,二次感染一般来说会比第一次轻。但对于以下几类高危风险人群,老年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肥胖(体质指数≥30);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等人群仍需特别关注,避免重症风险。

“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 天天要闻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和主持人曾姐姐

彭劼:“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烧三天以上不退、血氧仪饱和度下降到93%以下等症状,务必要及时就医,尤其是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家人更要特别关注。”另外,百姓也没有必要囤太多的药,现在医院都做了很好的药物储备,就算二次感染的高峰来了,也能应对,不要太紧张。

抗病毒治疗前,这两个问题先弄清楚

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及时阻止新冠病情由轻转重,是临床上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前一定要遵循医嘱,尤其有两个问题先要问问清楚。

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有长期服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一直是慢性病合并传染病治疗的一大挑战,指两种或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药效及药物安全性改变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来说,若使用的新冠感染治疗药物与长期服用的慢病药物出现了相互作用,则可能导致疗效减弱、原有病情无法控制等不良后果,隐患极大。“患者、家属一定要知道这些信息,告诉医生平时有什么基础病、在用什么药,才能帮助医生在处方抗病毒药物时平衡利弊,规避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彭劼表示。

“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 天天要闻

彭劼主任

患者是否属于肝肾功能不全人群?彭劼强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高危风险人群之一,应尽早就医、谨慎选择新冠药物。肝肾是目前很多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当肝功能不全时,会损害新冠药物的代谢、排泄、剂量和预期浓度,从而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变差,甚至加大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而肾功能不全时,同样也会影响新冠药物的耐受性和疗效 。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首先要使用不经肝肾代谢的、包括没有用药禁忌的药物,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如莫诺拉韦、阿兹夫定都可选择;发生感染后,需特别做好原基础疾病的维护。“随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逐渐加深,创新药物研发也会越来越多,医生对治疗的经验也会越来越充分,大家可以放心。”彭劼强调。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甲流+新冠”叠加感染?听专家解答,重点人群应如何防治 - 天天要闻

直播:南都记者 曾文琼

采写:曾文琼

摄影:崔俊超

实习生:蒋源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 天天要闻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您发现了吗?今年立夏后的天气像坐过山车——清晨薄雾未散,午间骄阳似火,傍晚又飘起细雨。这种忽冷忽热、湿气弥漫的初夏,正是身体最"遭罪"的时候。而即将到来的5月21日小满节气,更像一扇隐形的健康门:推得对,安然度夏;推得错,可能给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 天天要闻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花生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说它油脂高、热量大,吃多了发胖、不消化,还对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说它是长寿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这种说法各有一套逻辑,没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内科医生开始重新关注花生的作用,特别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调节、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 天天要闻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很多人担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实不是“突然形成”的。它从不是一块血块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受损、局部炎症慢慢积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几种机制交织在一起,最终才出问题。而伤害这一整套系统的,不是剧烈运动,不是情绪波动,而
中日友好医院肖某确在患者麻醉时中断手术离场!处罚结果公布 - 天天要闻

中日友好医院肖某确在患者麻醉时中断手术离场!处罚结果公布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其妻子举报违反生活纪律、医德医风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5月15日,南都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事发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成立调查组,派出工作组进驻涉事单位,会同有关方面,对肖某执业行为、医德医风等进行彻查,现将调查处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肖某(左)。据通报,肖某,男,1986年10...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 天天要闻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2025年5月12日,第29届中国美容博览会(CBE)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作为全球美妆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200余家展商,展出超过7万款美妆新品与科技成果。在这场国际化的美妆盛宴中,中国科学家品牌凌博士携其核心科技“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惊艳亮相,以创新实力诠释国货护肤从“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