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2022年12月10日21:38:15 健康 1958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进入12月份之后,全国各地纷纷“解封”和优化防控措施,好是真好起来了,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在担心,也不知道外面谁是“羊”了,自己外出时就要严格做好防护,一般的口罩就不安全了,更要戴上N95口罩了。

其实,真不是那么一回事。戴什么口罩,是有学问的,并不是防护等级越高,对人就越好。反而,不恰当地戴口罩,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022年8月29日,中国大连一大爷因坐公交车时佩戴的是普通医用外科口罩,没有按规定佩戴N95口罩引发众怒,车内有乘客大喊“缺德”,报警后,该男子被巡警带下公交车。疫情中,魔幻的事就是层出不穷......

至于吗?有这必要吗?原来真是有规定——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之前,在2022年8月25日进行的2022年女排亚洲杯小组赛中国对伊朗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姑娘第一局戴着口罩比赛,时不时地要拿下口罩透口气,狂喘着粗气,结果第一局输了。

后面三局,姑娘们拿掉口罩裸脸打比赛后,才以大比分赢了。这说明队员们戴着N95口罩打比赛,确实已经给她们带来了呼吸困难,导致了她们在运动中缺氧,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疫情三年,戴口罩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的飞沫和气溶胶里面,可能会带有新冠病毒。通常来说,戴口罩就是为了阻挡空气中的飞沫和气溶胶进入人们的呼吸道中~但是,也要注意,口罩该怎么戴?戴什么种类的口罩?还是有讲究的——

目前基础研究已经证实,在密闭空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的气溶胶和飞沫,能传播病毒的最远的距离,不会超过1.5米。也就是说,就是在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内,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如果超过1.5米就安全了。通常情况下,只有在人群密集的封闭的室内公共场所,人们才需要戴口罩。

而在空气流通的户外,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飞沫和气溶胶,很快被空气稀释,只要人和人之间保持1米的距离就安全了。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空气流通的户外,并不一定非要戴口罩,更不必非要戴上较贵且厚重的N95专用防护口罩。

普通外科口罩有三层式结构,可以阻挡近90%的飞沫,防护效果与N95相比,并不差太远。但是,普通外科口罩的通气性能,要比N95防护口罩好很多。所以普通人,在公共场所,戴上普通外科口罩就可以了,真没有必要非戴上厚实的N95防护口罩。

2021年9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下发了(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N95口罩,也就是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范围:核酸采样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感染者手术或者急诊手术人员、确诊病例定点隔离区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人员。除此之外,就算是在医院里,普通人也不需要佩戴N95口罩。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国家不规定让大家都带上N95口罩呢?

呼吸的过程,是先吸入新鲜空气,空气中一些微粒会被气道纤毛挡住,然后,空气在肺泡里进行交换,空气中的氧气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最后再通过口鼻呼出含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戴着口罩,就会导致废气在口罩内和肺之间的循环加剧,使能够吸入肺里的空气中,氧气浓度会比口罩外空气中低。

而且口罩防护等级越高,通气性越差,对人们的危害可能性就越大,轻者缺氧,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碳中毒”。而且长期不恰当戴口罩也会有副作用,会导致人缺氧,出现心率失常等问题,在一些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人戴口罩,必然会导致缺氧,只是人们平时的活动,耗氧量并不大,人体可以代偿,缺氧的感觉并不明显。但是,只要加大了运动量,戴口罩导致缺氧的问题就会马上凸显出来,而脑缺氧,人就会出现危险。这在疫情初期,许多学校要求学生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要戴上口罩,就出现过学生在跑步时当场昏倒的事。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也观察到有人戴着N95口罩跑步时,出现了心脏骤停或猝死的悲剧。在医学杂志上,也可以搜索到不少这种猝死病例。疫情以来,世界各地也时有发生。当然,也不是每个人戴上口罩,都会感觉到缺氧,还要看个人体质。只不过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戴口罩也只是种手段而已,合适就好。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而且,新冠病毒除了经呼吸道传播途径,还有经手接触公共场所的物体,或者病人飞沫留在手上,再摸到眼口鼻都是导致感染的途径。

就算戴上了N95口罩,提高了口鼻防护等级,如果手上没有做到规范的消毒措施,手的防护级别没有跟上,再高级的口罩也算是白戴了~

“新10条”来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吗? - 天天要闻

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也称“新10条”。正式宣布:除特殊场所外不再查“两码一证”(健康码、行程码、核检证明)!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

同时,要求全国各地要按照精准落实。小步不停步,持续优化防控......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晨练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叹息:无论多大年龄,运动一定注意4点 - 天天要闻

晨练猝死的人扎堆!医生叹息:无论多大年龄,运动一定注意4点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你最近的
雨天湿哒哒,自制一杯“养生茶”,祛湿、温脾、养胃 - 天天要闻

雨天湿哒哒,自制一杯“养生茶”,祛湿、温脾、养胃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大医精诚】春末夏初,天地间水气升腾,雨水渐增,广东的雨天仍将持续一两周,到处都湿哒哒的,此时人体易受外界湿邪困扰。加上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管是外出游玩还是亲友聚会,都免不了饮食过量,吃多吃杂。
饭后百步走的危害 - 天天要闻

饭后百步走的危害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句话。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而且都是作为养生之道!可是,经过我这多年的观察,有好多人是不适合饭后百步走的!他们更适合饭后葛优躺,吃完饭躺一会儿会感觉特别舒服!
眼睛突然模糊?别忽视!可能是心梗拉响的“警报” - 天天要闻

眼睛突然模糊?别忽视!可能是心梗拉响的“警报”

你是否想过,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不只是用眼过度或眼部疾病,还可能是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最近,杭州58岁的王先生就因一次“视物模糊”经历,与死神擦肩而过!王先生某天早晨起床后,突然感觉双眼视物模糊,眼前像蒙了层雾,还伴有轻微头晕。他以为是没休
42岁男子按摩后离世!医生提醒:这4类人不宜按摩,风险过高! - 天天要闻

42岁男子按摩后离世!医生提醒:这4类人不宜按摩,风险过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按个摩咋还出事了?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 天天要闻

脂肪肝泛滥背后,是中国人的代谢危机!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提到“脂肪肝”,很容易将其与肥胖联系起来。毕竟,肥胖的确是引发脂肪肝的常见因素之一。当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肝脏也难以幸免,数据显示,超过60%的肥胖者都患有脂肪肝。然而,与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