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烂腿”二十年好不了,老农面临残酷截肢,这只脚该如何保住?

2022年11月03日15:03:11 健康 1206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朱世均 鲁青

下地插秧,上山砍柴,像许许多多勤恳务实的农民一样,王大伯的双腿踏遍了村里每一寸土地。

如今医生却告诉他,“这条腿保不住了,截肢吧。”

他的右小腿,抵挡住了大自然的风吹日晒,却没有躲过顽疾的入侵,以势不可挡的速度糜烂……

这只曾用脚步丈量大地的腿,还能保住吗?

小腿溃疡二十年都好不了

终日笼罩在截肢的阴霾下

王大伯老家是江西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务农,20多年前右小腿曾出现过皮肤溃疡。王大伯记得,当时这个伤口老是长不好,还被当作麻风病治疗,后来好不容易才痊愈。

多年前,他的右小腿再次出现皮肤溃疡,症状比之前更重。当地治疗效果不佳,王大伯远赴外地求医,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市面上各种保健产品服用,但伤口总是时好时坏,没有彻底愈合。

今年,王大伯在一次务农工作中不小心右小腿擦破了皮,诱发溃疡再次复发,一个多月时间内,伤口就从一个硬币样大小迅速蔓延至大半条小腿。除了大面积的伤口外,还伴随着严重的疼痛,王大伯说痛起来都要在地上打滚了。当地医院治疗数月后无奈地说只能建议他截肢。

王大伯心想,虽然腿烂了,但我腿骨头又没问题,怎么舍得截肢?

在杭州的女儿听闻老爸的病情,多方打听后带着他来到浙大二院心血管病院区血管外科就诊。

血管外科接诊后,随即诊断王大伯小腿的伤口主要病因是下肢血管(静脉)的病变,建议住院完善血管检查并且行血管手术治疗。

同时,血管外科的保肢治疗中心前来会诊。保肢中心医生见到王大伯右小腿大面积的溃疡伤口,并且有着严重的感染,一起讨论后敲定王大伯一边完善下肢血管、血流的评估,一边在保肢中心进行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

经过一系列下肢血管检查,王大伯被确诊右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右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右侧髂静脉狭窄,同时检测出伤口有着多重细菌的严重感染。

“老烂腿”二十年好不了,老农面临残酷截肢,这只脚该如何保住? - 天天要闻

给与王大伯伤口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血管外科医生随即进行了右髂静脉球囊血管成行术、右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右下肢静脉剥脱术及右小腿静脉注射硬化剂等手术治疗,术后血管保肢治疗中心开始给予王大伯右腿伤口进行损伤修复的治疗,并且促进伤口组织再生。

“老烂腿”二十年好不了,老农面临残酷截肢,这只脚该如何保住? - 天天要闻

老烂脚根源是下肢静脉疾病

仅仅处理局部伤口效果不佳

在血管外科和保肢中心通力合作下,王大伯的伤口恢复极快,术后2周时间即愈合了大半,他终于露出许久未见的笑容。

王大伯坦言,其实右小腿伤口那么多年了,听到要截肢仿佛也许是一种解脱,但总还是有点不甘心。哪怕来到杭州就医,他也就是抱着最后一试、最后一搏的心态,住院治疗期间也没有报太大期望,但是当看到伤口恢复速度那么快,终于恢复了信心。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主任陈兵说,王大伯小腿的伤口就是我们俗称的“老烂脚”,在医学上称之为下肢静脉性溃疡,主要特点就是经久难以治愈,且治愈后易复发,“他的病因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液淤滞、静脉内高压引起的足靴区(尤其是足踝部内侧)出现难愈合的创面。”

这样的患者常常先有多年的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然后逐渐后出现小腿皮肤瘙痒、湿疹皮炎、干燥脱屑和色素沉着等等体征,最后可能因为抓痒或是皮肤破溃合并感染后,出现缺损溃疡。

而这样皮肤溃疡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肢静脉疾病,所以仅仅只是局部处理伤口,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就算治愈也容易反复发作。

陈兵主任介绍:“在门诊我们常常遇到患者这样描述,原本就只是一个指甲盖或是硬币样大小的伤口,经过长期的换药甚至配合输液抗感染治疗,伤口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变越大,因此治疗血管原发疾病才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首要工作。”

浙大二院血管外科有着全国首创的血管保肢治疗中心,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心宏观上治疗血管原发疾病,微观上促进损伤组织再生,从而实现创面修复肢体的保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 天天要闻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这些解暑药的用法与禁忌要知道

7月20日入伏后,一年中最潮湿闷热的“烤验期”即将上线。购置祛暑药品成了当下热门的健康防护选择。​数据显示,某外卖平台的防暑药品订单量月环比增长超120%。不过,热销的背后也藏着疑问,不少人把藿香正气类药物当成“万能解暑药”,这样科学吗?面对五花八门的防暑药,又该怎么选怎么用? 藿香正气类药品更适用治疗暑湿...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 天天要闻

年过70岁的老年人打乒乓球需要注意些什么,这6点千万要做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常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生存标准了。现在中国14亿人口,超过70岁以上的人有1亿3139万之多,未来20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这些高龄老人想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但是绝大多数体育运动已经不适合他们了。基本上各类体育场...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 天天要闻

男子抱冬瓜睡觉能降温?《黄帝内经》里的消暑密码大公开!

最近,全国多地高温“爆表”,空调、风扇全力运转都难以驱散周身暑气。这时,一条“男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新闻迅速走红网络,不少人纷纷效仿,把冬瓜从厨房“请”上了床。那么,抱冬瓜睡觉真能有效降温吗?从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中,又能找到哪些夏日养生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重磅通知 | 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活动启动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578 篇文章创新之星由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万方医学网、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共同发起,光明网、中国医学传播学教学联盟、医学传播学创新实践基地共同支持的第三届“医学科普创新之星”推荐遴选活动正式启动。附:推荐表格第...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 天天要闻

最高收费21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医疗界人士看来,这一喊停并不突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处了解到,早在国家卫健委通知正式出台前,该主任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所在地的...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 天天要闻

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

微美芒市—芒市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如何识别山洪前兆请掌握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责编:雷斑努 虞有琪审核:张崇喜 们文杰往期回顾收藏!2025年芒市公交漫游指南面对暴雨,这些知识要牢记“马路市场”退市 芒市山货交易有了“新家”“700开头” 15位电话号码要来了!@芒市创业者,市妇联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