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2022年10月12日11:50:41 健康 1570

关注养生知识的人或许听说过梅墨生林海峰两个人的名字,他们都自称是养生大师,经常把养生挂在嘴边,然而他们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长寿,事实上他们一个59岁患肠癌去世,一个51岁时因食物中毒去世,一时间让人们对“养生”二字产生怀疑。

老年人注重养生,是对是错?

其实养生本没有错,养生这件事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在众多名家医书中也有相关记载,而且好的养生方法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比如说《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饱食即卧,乃生百病。”意思是吃饱饭后就躺在床上,这样的行为很容易生病。

再比如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把四季分成阴阳两种模式,根据自然规律调整养生方式,固其根本。可想而知,如果养生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和人体规律,对健康和长寿是不利的。这或许就是“养生大师”没有长命百岁的原因。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不要也罢

误区一:锻炼要趁早

起床的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几点起床比较好,那就要看鸡鸣和日出时间,如果起得比鸡还早或者太阳都到头顶了还不起床,这两种都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古语也有“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的说法。

而老年人常常会赶早锻炼,别人都在酣睡,他们却洗漱好出门了,秋季温度低,运动又会出汗,这样冷热一刺激对心血管很危险。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误区二:一年四季都用一个方式养生

很多人对养生知识一知半解,从电视或朋友那里学来一些知识,然后就开始养生了,一年到头都用一个方法,比如说春季要补充阳气,于是便天天都吃温补的食物,还热衷于运动,但是这种方法到了秋冬两季就不适用了。

中医讲究“秋冬养阴”,因为这两个季节自然界减慢生长,开始收敛气息,而且相对于春夏两季,环境中的湿度和温度都比较低,整体过于干燥,如果还用以前的方法养生,就容易燥热,身体发虚,正确的方法是滋补肾阴,避免津液过度消耗,运动方面也不适合大开大合的项目。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误区三:天热时衣服过薄,天冷时过度保暖

天热时巴不得穿得越少越好,只盼着赶紧散热,而等到天冷的时候,老年人又十分怕冷,恨不得把被子裹在身上,衣服穿了左一件右一件,这种养生方式也是错的,不仅自己不舒服,还很容易生病。

穿多穿少要看温度,但是不能走极端,身体要适应,提高耐寒耐热能力,若贪图凉快,可能会伤及脾胃和关节,若一味保暖,也会使耐寒能力减弱,变得不禁冻。

误区四:人老了少折腾,静养为宜

子女看到父母一把年纪还去跳舞、爬山,会让他们少折腾,没事在家里多休息,不少老年人也这样认为,觉得活动少一点就能像乌龟那样长寿。

但是有句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身体需要多动动,经常下床活动四肢和颈部,对心脏和血管才是有利的,如果总是不动弹,出现斑块或血栓的概率比较大。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秋意渐浓,现在是养生的关键阶段,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养生?

衣服怎么穿?

——内里保暖,外套可脱,盖住腹部和膝盖

衣服要适当增减,早晚才十多度,体感较冷,要穿上外套,而到了室内,有时中午又会燥热,这个时候就可以把外套脱掉,不过里面还要有件薄毛衣,以免受凉感冒。上衣要盖住腹部,避免脾胃着凉,下身膝盖不宜露出来,关节会受冻。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运动怎么练?

——少出汗,避免早晚运动

天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夜跑,现在就需要调整一下时间了,改为早晨或下班后,大概七八点,不要太晚,也可以选择室内活动,能够舒展身体即可,例如瑜伽、拉筋、骑车等等,不要让自己出汗太多,也不要太累。

身体怎么保养?

——注重保湿、保暖

皮肤出汗少,可减少洗澡频次,更换成保湿类的沐浴露,容易长肉刺、足底开裂的老年人,可以涂抹甘油保湿霜,缓解疼痛和瘙痒。如果还是感觉干燥,可打开加湿器,或者多喝一点水。中午要适当午休,老年人容易乏力没精神,要注意养足精神。针对关节疼痛等问题,除了注意保暖,还可进行热敷或针灸进行调理。

两位养生大师没活过60岁,深刻反思4种养生误区,老年人别被忽悠 - 天天要闻


饮食怎么吃?

——减少寒湿,增加热食

脾胃怕寒,秋季要少吃冷饮,寒性的瓜果也要少吃,现在正是柿子当季,不少人都爱吃,但是柿子寒凉,吃多了伤脾胃,老年人一定要控制好。三餐适宜吃热汤、软面条、馒头、炒菜、鱼丸等温软好入口的食物。

老年人养生要多听多看,还要进行总结,不适合自己的方法要尽快调整,不要听别人忽悠。养生除了要注意衣食住行,还要关注自己的情感,要宣泄有度,有气要适当发泄,不能闷在心里,但是也不能像爆竹一样乱炸,调整心态也很关键。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 天天要闻

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两者有区别,不建议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问华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但最近常去的药店断货了,店员推荐他用厄贝沙坦替代,说是两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华子告诉他,不建议两者混用。虽然替米沙坦与厄贝沙坦都....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 天天要闻

今年小满是凶日,5月21日小满,提醒中老年人:牢记这4大禁忌

您发现了吗?今年立夏后的天气像坐过山车——清晨薄雾未散,午间骄阳似火,傍晚又飘起细雨。这种忽冷忽热、湿气弥漫的初夏,正是身体最"遭罪"的时候。而即将到来的5月21日小满节气,更像一扇隐形的健康门:推得对,安然度夏;推得错,可能给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 天天要闻

花生是心脏的“减速器”?医生忠告:这4种花生,建议多吃

花生一直是争议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说它油脂高、热量大,吃多了发胖、不消化,还对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说它是长寿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这种说法各有一套逻辑,没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内科医生开始重新关注花生的作用,特别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调节、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 天天要闻

这5种食物,正慢慢“损伤”血管,不想惹上血栓,尽量少吃些

很多人担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实不是“突然形成”的。它从不是一块血块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受损、局部炎症慢慢积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几种机制交织在一起,最终才出问题。而伤害这一整套系统的,不是剧烈运动,不是情绪波动,而
中日友好医院肖某确在患者麻醉时中断手术离场!处罚结果公布 - 天天要闻

中日友好医院肖某确在患者麻醉时中断手术离场!处罚结果公布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其妻子举报违反生活纪律、医德医风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5月15日,南都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事发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成立调查组,派出工作组进驻涉事单位,会同有关方面,对肖某执业行为、医德医风等进行彻查,现将调查处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肖某(左)。据通报,肖某,男,1986年10...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 天天要闻

凌博士亮相29届CBE上海美博会 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引领国货抗衰新浪潮

2025年5月12日,第29届中国美容博览会(CBE)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作为全球美妆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200余家展商,展出超过7万款美妆新品与科技成果。在这场国际化的美妆盛宴中,中国科学家品牌凌博士携其核心科技“全分子量玻尿酸”技术惊艳亮相,以创新实力诠释国货护肤从“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