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1日讯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血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做好血压日常管理,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举行“全国高血压日”义诊活动,设有健康教育讲座、高血压诊治咨询、指导饮食等环节,指导群众做好血压的自我监测、管理,有效控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022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 130/80mmHg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需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建议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
2、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以确保平稳降压。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设定全国高血压日是为了加强大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5亿,且近年来患病率仍在不断攀升,是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的首要病因。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均将高血压作为我国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国家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与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负担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每3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中,有1例归因于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减少群众的认知误区,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给广大高血压患者提出如下建议:
1、限制食盐摄入:每人每天钠盐不超5g;
2、远离烟草,限制饮酒,最好戒酒;
3、运动锻炼,控制体重,通过经常性的身体活动防控高血压;
4、多吃新鲜果蔬,少吃快餐,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
5、保持充足睡眠和愉快心情,避免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防止心脑血管事件。(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