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江燕
林涓 毛朝青 文/图
“医生的职业追求:严谨、担当和不断创新。”刘景丰来自福建闽清,现任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福建省肝胆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普外科、肝胆外科及肝移植工作,从医30余年来,他将这三个词反复咀嚼,并不断赋予其更深的含义。
福建历来是肝病和肝癌的高发地区。但在过去,福建肝病治疗方面的医学团队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病人要做肝癌切除、肝移植手术往往需要远赴省外,十分不便。外派学习回到福建后,刘景丰和同道们一起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逐渐使我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水平达到全国前列,改变过去病人需要到异地就医的局面。
从无到有 在福建建立完善肝脏外科技术体系
“肝脏,就像一块吸饱水的‘海绵’,稍微触碰就会大量出血,手术危险系数较高。”刘景丰说,过去,病人往往需要远赴上海等地进行治疗。
看到这种情况,身为福建人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十分重视,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建议,要派人到上海学习肝脏外科技术。在此契机下,当时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工作的刘景丰,获得机会,成为了我省第一位奔赴上海深造肝脏外科的医师。
之后,刘景丰又来到武汉,在“中国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身边,跟随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陈孝平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他还到美国德州肝病中心接受博士后培训,研修肝移植。
1999年起,刘景丰和同事们开始着手建设我省首个肝脏外科中心,建立和完善以肝癌为主要对象的肝脏外科技术体系和以终末期肝病为主要对象的肝移植技术体系。“要建一个新的体系,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刘景丰感慨地说道,刚回到家乡时,筹建资金、医疗设备、人才队伍,样样都是问题,都要去想办法。
2004年起,他便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探索组建综合医院肝病中心,改变以往病人分散在不同临床科室,无法达到综合诊疗和全疾病周期管理的局面。
2011年,他开始筹建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在政府关心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下,现已发展成我国肝胆疾病防治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平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改变了病人异地就医的状况。
刘景丰在医疗健康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今年9月,在他指导下,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全省首例钇[90Y]微球精准介入治疗手术,为不能手术切除肝脏恶性肿瘤的福鼎病人张先生争取到手术机会。
“手术历时一个小时,术后我很快恢复了健康,不仅达到治疗预期,而且能下水游泳。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张先生说,他刚到医院检查时,大部分肝脏均已被肿瘤侵占,此时包括手术等在内的多种传统治疗途径均已失效,随时面临死亡危险。所幸,他遇到了刘景丰领衔的专家团队,重新找到生活下去的希望。
人道至上 做背着病人“过河”的人
在不断“升级” 医疗技术和诊疗平台的同时,刘景丰始终遵循“科学之上是人道”的准则,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认为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要造福人类。
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刘景丰带领团队率先引入“云医院”概念,于2014年初建成全国首个肝胆专科领域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孟超云医院”。
“‘云医院’的实质,就是病人的信息在跑,但医生和病人不用跑。”刘景丰解释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基层医生对病人进行首诊,并将掌握到的病情信息同步至平台,与专科医生一起进行诊疗方案的决策,病人不需要来回跑动看病。借此平台,专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至基层,可以惠及更多基层的病人,促进诊疗规范化和均质化。
2016年底,由吴孟超院士亲自牵头,刘景丰又通过整合临床科研数据,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并进一步开发形成“孟超肝胆外脑”,以此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治疗方案选择和疾病风险预测等26项人工智能。
“我的老师常说,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刘景丰说,对此,他十分认同。他说,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打完麻药后,在完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将自己完全托付给医生,这是一种性命相托的信任。医者仁心,医者更要担当。
医德为先 将每一个手术都当做一场考试
“每一场手术,都是一场考试,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刘景丰的学生、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林科灿听刘景丰讲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林科灿说,他跟随刘景丰学医问诊20多年,受益最深的是在老师带领下,养成了“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习惯。在日常工作中,刘景丰常教导他:一名医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治病救人是根本,病人到你跟前,就是你的事。
为了这“跟前的事”,刘景丰总是把病人放在首位,走下手术台后,常常还会陪住在ICU病房内,以备随时应对病人病情的反复。最长的一次,他在ICU病房内住了40天。病人睡病床,他就睡陪护床。
“当时,这位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从手术台上下来后,虽有了一线生机,但仍在‘走钢丝’,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刘景丰说,他每时每刻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保持警惕,病人一有情况,他的神经就高度紧绷。所幸,病人最终熬过难关,如今仍然健在。
克服困难、做好“跟前的事”,刘景丰一直坚守着。“正如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刘景丰认为,做事要知不足就是要追求完美,对医生来说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要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医生要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向老一辈的专家学习,同时跟踪前沿知识和技术,还要忍耐寂寞、大胆创新;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医德为先,淡泊名利,做一名有良心的医者。
刘景丰常与自己的学生分享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三点体会:首先,是心静,做好本职工作;其次,是闯劲,坚持探索和创新;最后,是韧劲,遇到挫折不气馁。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肖肖
实习生:赖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