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计毅主任提示您:九九重阳话养生,这些养生常识要牢记。
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从阴阳观念来看,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与重阳之处,且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故重阳节登临;“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秋菊自古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长寿之草”,菊是汉方医学重要的入药植物,陶渊明曰“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故重阳节赏菊、饮菊花美酒;晚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恶气,有驱风逐邪、消积祛寒作用的茱萸便成为驱病疗疾的重阳节用品。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重阳糕亦称“花糕”,是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 。吃重阳糕也要有所顾忌。重阳糕是一类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后,会促使胃酸分泌过多,引起泛酸,甚至烧心等情况出现,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诱使发病,所以不易空腹食用。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 “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九九重阳宜艾灸,众所周知,艾灸可以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经常艾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补阳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敬老爱老的重阳节让老年人做艾灸更是大有裨益。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肾俞、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关元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此穴是体内阳气所在之地,更是精气化生之所。从古至今,人们都将此穴置于养生的重要穴位。
肾俞穴。肾封藏肾精,主水纳气,是人体阴阳根本,刺激肾俞穴,可改善人体肾脏的生理功能,防治肾虚所致的病症。
足三里穴。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足三里穴称为“长寿穴”。艾灸足三里穴最直观的功效则是养脾胃、滋补气血,并且能够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还能消除疲劳、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中脘穴。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脘穴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以上四个穴位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本期专家】
计毅,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及中医康复临床工作,擅于用针灸及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系疾病,如神经系统中风、帕金森、偏头痛等,骨科系统颈椎病、骨性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科如带状疱疹、湿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