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多放生而不要杀生,多奖赏而少惩罚,多给予而少夺取。这就与春生之气相适应,是养生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这是因为春天养生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不足了。
夏季三个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交通,各种草木开花结果。适应这种环境,应该夜卧早起,不要厌恶白天日照时间太长。心中没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使腠理畅通,就好像被所爱之物吸引一样,使阳气疏泄于外。这就是与夏长之气相应,是养育生长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心气,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这是因为夏天长养的基础差,供给秋天收敛的能力也就差了,冬至的时候就会得重病。
秋季三个月,是草木自然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早卧早起,和鸡同时活动。保持意志安定,从而舒缓秋天劲急之气对身体的影响。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就是与秋收之气相应,是养收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会损伤肺气,到了冬天就要生飧泄病。这是因为秋天收敛的基础差,供给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季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寒冷的天气,使河水结冰,大地冻裂。这时不能扰动阳气。适应这种环境,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心里很充实,好像已经得到满足。还要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要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这就是与冬藏之气相应,是养藏的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会损伤肾气,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这是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差,供给春季养生的能力也就不足了。
如果违背了春天之气,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会使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如果违背了夏天之气,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会使心气内虚。如果违背了秋天之气,那么太阴之气就不能收敛,会使肺热叶焦而胀满。如果违背了冬天之气,那么少阴之气不能潜藏,会使肾气衰弱。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应这个规律,春夏养生养长,秋冬养收养藏,以适应养生的根本原则。假如违背了这一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由来、死生的本源。违背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掌握了养生规律。不过这个养生规律,只有圣人能够奉行,愚昧的人却会违背。如果顺从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生存,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就会死亡;顺从这个规律就会安定,违背了,就要发生祸乱。如果不顺从阴阳四时的变化而违逆,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一以马莳为主,认为养者顺也。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倡顺时令调阴阳之养生观。李时珍从四时药物的配伍规律,强调顺时之治的原则。
二以王冰为代表,认为养者制也。善养生者当借药食寒热温凉之性,以制四时阴阳之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不偏,以保健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以制其过盛之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制其过盛之阴。
三以张介宾为代表,主张建立四时疾病互治的规矩。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如今之冬病夏治、春病冬治之类,即体现了这一精神。
四以张志聪为代表,认为养者补也。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补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补其内虚之阴。#新手小白冲刺1000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