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图/视频 医院提供
“要对病人有爱心,病人的安全、生命至上。”9月24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区庆嘉肝胆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逸仙胆道外科高峰论坛、第十三届岭南胰腺外科高峰论坛”,发布了纪念一代医学宗师——区庆嘉教授逝世五周年纪录片。
纪录片展示了区庆嘉教授作为一名外科专家在临床、科研以及教书育人上取得的硕果。而他的治病救人,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外科医生的成长。

用一生在肝胆外科领域开疆拓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是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医院涌现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区庆嘉教授便是杰出代表。

区庆嘉1936年出生于东莞的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80年-198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和克里夫兰医学中心进修。2017年9月17日区庆嘉教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1岁。
医者济世,师者厚德。区庆嘉教授用一生在肝胆外科领域开疆拓土,救人无数,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爱院、敬业、仁心、智慧”是这位“肝胆英雄”一生功绩的写照。
他敢为人先,创办广东最早的外科实验室,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结扎肝静脉可保留所属肝段”的新论点;他治病救人,坚持生命至上,一年365天,天天都回病房查看病人,即使是春节假期。有次他坐飞机刚到海南,得知台风欲来,怕台风耽搁回广州的时间,他惦记着患者,便直接购买机票返回广州,连机场都没踏出。他勤学不辍,“活到老学到老”,56岁学电脑,60多岁学开车,生病住院时仍不忘查看文献。

病人的安全、生命至上
被患者称之为““华南一把刀”,区庆嘉教授还是我国肝静脉外科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奠基人,他曾总结了自己50多年的从医经验和教训,潜心反思外科医生手术前的决策流程,提出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自我回答的八个问题,即“区八问”,整体而言就是得做到知彼知己。
他反复强调,作为医生要多接触病人,要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患者主诉,因为凡事必事出有因,病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痛,没有无缘无故的血压下降,医者要坚持找出原因。
同时,他还强调,“对病人要有爱心,病人的安全、生命至上,千万不要在病人发生合并症,需要再手术的时候,把医生个人的面子、个人的事务、个人的安全放在病人的安全和生命之上,这个很重要的。”
在医院的口述史文集中,区庆嘉教授曾对自己一生做了三点总结:“一是这大半辈子作为一个医生,治好了不少的病人,也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治好的病人还是多数。二是培养了一批弟子,弟子们也正在发光发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对病人、医院和社会有所贡献,我甚感欣慰。三是本人对其他的东西都不大感兴趣,唯独面对病人,发现还有弄不清楚的问题时,喜欢寻根问底、‘上蹿下跳’、查来查去,希望搞个明白,我对这一点情有独钟。”

区庆嘉教授是外科医生和科学家的一座丰碑
9月24日,以区庆嘉教授名字命名的肝胆外科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在会上表示,“区庆嘉教授是一位有着深厚血管外科背景的肿瘤外科专家,在他从医从教的57年间,不仅带领了医院外科团队实现诊疗技术上的一次次突破,还培养了一大批外科领域的领军人才。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但是他所创立的肝胆外科技术和理论,他为人师表和济世救人的高尚品格,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区教授是外科医生和科学家的一座丰碑。我们在此召开会议,是为纪念区庆嘉教授,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和医学理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肝移植学科带头人刘超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医教研事业取得迅猛发展,肝门部胆管癌规范化诊疗、腹腔镜肝切除、胰腺微创手术等诊疗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为培养我省肝胆胰相关专业人才、提升肝胆胰诊疗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举办此次肝胆外科学术研讨会,就是为肝胆胰专业同道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肝胆胰外科事业蓬勃发展,更上一层楼。(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