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生健康部门通报,近年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报告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相对最多,均占到总数的50%左右。其中沙门氏菌感染又占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70%~80%,位居“致病榜首”。
近期,国内因沙门氏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悉,在西安的一所幼儿园内,百余名幼儿们集体出现了便血、恶心、高烧等不适症状。当地疾控中心初步判定为感染了沙门氏菌的一种食染性疾病。
什么是“沙门氏菌”?
它喜欢藏在哪里?感染了有何症状?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医生怎么说!
一到夏天,沙门氏菌又来凑热闹。沙门氏菌是一种很常见的极易侵扰身体导致患病腹泻,对小孩子尤其不友好。
得了沙门氏菌有啥症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后发病较为迅速,初期腹部不适,继而出现腹部绞痛,绞痛可以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重,同时还会出现恶性呕吐等症状,呕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多。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立即送往医院。
一,腹泻且高烧超过38.9摄氏度。
二,腹泻超过三天,且症状没有改善。
三,严重时拉血便。
四,长时间呕吐。
五,出现脱水迹象,如排尿减少,口唇干燥,站立时头晕等应立即送医。
如何预防呢?
一,购买检疫合格的禽、畜、蛋类食品,确保食物安全性。
二,正确储存食品,防止沙门氏菌繁殖。
三,食物要烧熟煮透。
四、注重厨房卫生,生熟砧板,刀具分开使用与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五,饭前便后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日常预防措施
- 购买检疫合格的禽、畜、蛋类食品,使用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原料,降低食品中含有沙门氏菌的可能性;
- 正确储存食品,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剩饭剩菜建议冷藏条件存放(2-8℃),并尽快食用,防止沙门氏菌繁殖;
- 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禽类畜肉类和蛋类);
- 注重厨房卫生,生熟砧板、刀具分开使用与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携带者传染或自身反复感染。
认真做好以上这些,
确保夏季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