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关注着爱尔眼科,由于这段时间股市大跌,很多医药、医疗股都相继出现不同的下跌,我记得长春高新从去年的5月的522元跌到164元,跌得也是够够了,而爱尔眼科呢?
看来也好不了哪里去,心里打个鼓,还能不能投呢?
能不能投下去,要看这家企业内部和大环境有没有出现问题,尤其是企业的内因,接下来,我将从【行业规模、竞争格局、护城河、企业分析、财务分析、估值、风险与优势】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企业分析
1.1企业信息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24日,是中国及全球范围医院规模和医疗能力领先的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等业务,凭借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医疗网络已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东南亚,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
目前公司的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达到600多家,其中中国内地500多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80多家,东南亚12家。此外,公司持续完善医教研平台的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在成立了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武汉大学爱尔眼科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后又与暨南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实现了医、教、研等方面的资源互补,医教研体系日趋完善,公司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1.2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
1.2.1行业规模
近年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原因主要在于:
(1)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年龄相关性眼病患者不断增加;
(2)青少年的眼健康状况日趋严峻,特别是近视眼的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上上课、网上办公、网上娱乐、网上社交的趋势化加剧了用眼强度,对视觉健康造成更大影响,带来了更多眼科医疗服务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预计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4亿以上。由此可以预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将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其中,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2020年我国近视患者总人数预计达到7亿。在疫情的影响下,根据教育部2020年对9省份的最新调研,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上半年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增加了8.2%,高中生增加了3.8%。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的形势严峻。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老龄化人口的规模,我们知道,中国每年的人口在增加,老龄化的人口也同步增加,如下图: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亿人,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中国人口数量14.41亿人。
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16.6%,202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17.95%,较2010年增长1.35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3.26%,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占18.70%,较2010年增长了5.44个百分点。
中国2021的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中,60岁以下人口占81.30%,较2010年下降5.44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占18.70%,较2010年增加5.44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中国60岁以下人口占75.2%,较2010年下降11.54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占24.8%,较2010年增加11.54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逐渐接近25%的总人口比例。
从老龄化的人口趋势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逐年在增加,同时老年人的眼疾患病的机率,也会逐年增加。
在人们眼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眼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居民支付能力提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得到不断发展。2019年我国专科眼科医院达854个,预计2021年我国专科眼科医院将突破1000个。
随着干眼病发病率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多眼表疾病得到了有效的诊疗。中国眼表疾病整体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56.5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9 年的 94.4 亿元。中国眼表疾病诊疗市场将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据华厦眼科招股书,2025 年中国眼表疾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9 亿元。
1.2.2发展阶段
我们看一看爱尔眼科的产品营业收入结构,如2020年年报:
从2020年的年报来看,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白内障项目,这三项占比最大,占了73.57%,是眼科的核心业务。
根据爱尔眼科的2020年的年报,其眼科的核心业务来看发展阶段:
1、屈光近视阶段
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发展迅速,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超 700 亿。中国屈光手术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约 59.0 亿元攀升至 2019 年 180.7 亿元。随着中国屈光手术的进一步普及,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据华厦眼科招股书预计 2025 年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增长至约725.0 亿元。
而且民营医院的市场规模占比逐年升高,并且预计到2025年达到408亿元,并且大于公立医院317亿元。
我国乃至全世界近视率都非常高,有强烈摘掉眼镜意愿的人不在少数。2020年中国近视人数为1.01亿人,同比下降1.9%。
2020年8-12岁中国近视人数为8050万人,同比增长0.5%;13-15岁近视人数为4795万人,同比下降0.02%;16-18岁近视人数为4839万人,同比下降2.2%。
2020年中国8-12岁人口近视率为36.3%;13-15岁人口近视率为69.8%;16-18岁人口近视率为79.1%。
2、白内障阶段
老龄化促使中国的白内障患者数量持续上升,2025年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有望超 300 亿。中国是全球白内障患者人数最多也是白内障治盲人数最多的国家。2019 年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约有 1.26 亿人。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发病率的小幅提升,预计中国内白障患者人数将保持持续增长。据华厦眼科招股书数据,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1.5 亿人。患者数攀升促进中国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迅速从2015 年的约人民币 111.4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约人民币 194.5 亿元,据华厦眼科招股书预计 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 338.5 亿元。
总结:从屈光、近视和白内障的规模来分析,中国人口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逐年增长的,特别中国青少年和老龄人的规模逐年增长,是处于成长性的阶段。
1.3行业竞争格局
1、民营医院发展迅猛
1980 年国务院批准了原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标志着中国民营医院开始迈出第一步,打破了公立医院独占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局面。随着后续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和颁布,国家给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体系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我国民营医院迎来了蓬勃发展阶段。
2019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 22424 个,同比增长 6.90%,公立医院数量为 11930个,同比减少 0.85%,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公立医院减少的主要原因为随着国企办医院的改制加速、兼并收购的增加以及 DRGs的推进导致公立医院集中度不断提升;虽然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硬件设备、人才资源等诸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受医改政策红利影响,民营医院整体仍将保持较为迅猛的发展势头。
接下来看一看“国内公交vs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2015-2025E)”,如下图:
可以预计到2025年,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可达到1103亿。
目前来看,眼科企业上市的有:爱尔眼科、朝聚眼科、光正眼科、欧普康视、德视佳、希码眼科。2020年爱尔眼科、朝聚眼科、光正眼科、欧普康视、德视佳、希码眼科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19.1亿元、6.3亿元、6.8亿元、0.63亿元、4.7亿港元(约3.84亿人民币)和7亿港元(约5.71亿人民币),如下图:
根据图片2020年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43亿,爱尔眼科、朝聚眼科、光正眼科、欧普康视、德视佳、希码眼科分别占比为:26.88%、1.42%、1.53%、0.14%、0.87%和1.3%。
从数据可以看出,爱尔眼科在上市公司里,占绝对的优势,而且是绝对的龙头。
我们再来看一看2012-2018 年我国公立及民营机构眼科市场占有率:
爱尔眼科、华夏、普瑞和新视界,占有率分别是:31%、9%、5%和4%,一共是49%,40%≤CR4<70%,则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
2、爱尔眼科以网络布局和业务体量构筑眼科医疗服务机构的绝对优势
民营眼科医院机构主要分以下几类:全国、欧美区域为主爱尔眼科;以全国区域为代表是华夏眼科和普瑞眼科;以区域性为主的有上海新视界、爱瑞阳光、光彩明天、朝聚眼科、江河集团和何氏眼科;以地方性为主的有艾格眼科和瑞视眼科。
其中,全国、欧美区域性布局的眼科连锁医院规模是最大的,覆盖最广。到2020年底,爱尔眼科在大陆有300余家医院,欧美香港有80余家医院,而第二名华夏眼科有51家,是远远小于爱尔眼科。而爱尔眼科在2020年底的的营业收入达到119.12亿,比第二名华夏眼科的营业收入多将近5倍。
这以上数据来看,爱尔眼科绝对上是龙头企业。
参看文章:爱尔眼科也跌得太狠了,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