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
即精神迷茫,表现为一种不稳定的思维混乱的主观形态。其原因在于个性价值观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人们与社会脱节,由于情感得不到共鸣,必然会产生自我怀疑、否定自我个性的心理现象,长此以往,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个性价值观即文化个性的精神价值取向,取决于诸如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以及人们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历史因素。但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个性时有脆弱,特别是,在强大的社会整体价值观惯性之下,个性价值取舍始终处于服从的地位。
社会整体价值观在个性价值观之间的博弈过程中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在世界共同体的今天,不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无时不刻地冲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对此,文化融合,建立共情,是心理学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即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如何不断地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心理学实践的本质
心理学应该从人的本性出发,去研究人的心理,如人本主义就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人的本性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如在治疗心理疾病时,药物是精神的一种自然(规律)砝码,艺术是精神的社会形式。
心理学实践的本质是文化融合,并触及生命根本,否则,就无法彻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触及生命根本必然是对一切生命历史之探究,这就是建立精神框架,由此体现出心理学实践的哲学意义,或者说,解决心理问题只能依靠精神带动。
哲学思考是充实(文化的)精神内涵的过程。哲学观点不是用科学来证明其真伪的,事实上,我们不得不依靠生命感受来强化与生俱来的生命精神,于是,哲学带动了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一门科学,是历史规律,但心理问题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
由此可见,心理学实践的可持续性就在于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否则,就如同超人精神的尼采,最后疯掉了,具体而言,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个性之间提炼出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以此安慰失衡的心灵,尼采的问题就在于他只信自己,无视他人。
心理学实践的可持续性
即全联教育商会《人生学》实践的可持续性。《人生学》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心理学实践提升到了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的精神高度。
精神是最具带动性的生命感受,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归结为生命感受,只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现象,才能实现更多的生命感受,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们内心世界的客观需求。对此,全联教育商会《人生学》是生命感受之集大成者。
从实践立场出发,《人生学》共120多万字,涉及领域广泛,分为十章,每章两个方面,共二十个方面,即人生哲学、人生幸福、劳动致富、职业生涯、事业发展、职务晋升、婚姻爱情、家庭教育、心理维护、营养健康、社会适应、积极心理、妇幼保健、老年养生、美容按摩、运动康复、成瘾矫正、身心疾病、传统文化、人格提升。
在理论角度上看,《人生学》的视野宽阔,涵盖十个方面的内容:一、人生的价值是奉献;二、人生最宝贵的是人品;三、人生的信仰是力量;四、人生的资本是健康;五、人生中应该充满爱;六、人生珍贵的是伴侣之情;七、人生必须清除“心灵垃圾”;八、人生必须顺其自然;九、人生切勿悲观;十、人生有梦才快乐。
从精神的整体性上讲,《人生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文化个性,其儒家思维重在培养人的社会性之历史沿袭(教育实践),道家思维在于思维辩证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启迪,而佛家思维是对一切生命精神本质的历史借鉴。
同时,《人生学》的西方文明思维,指《人生学》与西方主要哲学思想之间的相互融合,譬如,《人生学》的黑格尔精神内核、《人生学》的康德道德先验、《人生学》的弗洛伊德心理支撑等都是《人生学》精神空间所涵盖的人类文明之精神脉动。
可见,《人生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丰富多彩的,这决定了其未来社会实践的精神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切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在此,历史就是有文化沉淀的优势,现实就是有文化的精神带动,未来就是有精神带动的可持续性。
在具体的心理学实践中,持续性就是要杜绝单纯的、绝对的机械论、鸡汤论、形而上学神秘论,而是要试图回答一切生命问题,并坚持每时每刻的、全方位的、动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化个性之间的整体性运作(提炼出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表现为个性之间平等的、共同的、谁也离不开谁的精神带动状态。
譬如,建立线下线上带动体系,实现《人生学》各种资源的社会化。资源涵盖实践支撑、理论带动,还有潜在的重要的“粉丝群”(参与者)。
社会是人的社会,粉丝化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了“粉丝群”,就有了精神带动的基础,对“粉丝”而言,《人生学》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譬如,建立《人生学》培训档案制度,将每一个《人生学》的参与者都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大数据机制,实行每时每刻的全方位的动态的思想交流。
精神带动具有层次性,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点和精神需求,每个地区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所以,心理学实践的区域(块)链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区域链建设就是要求每个地区都能够以自身实践立场和文化特点担当起《人生学》的整体性角色。
事实上,任何社会事件都会冲击人的心理,心理问题是每时每刻的,这就要求《人生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要与时俱进!要主动!要敏感!有效率!譬如,战争、病毒、防疫,对人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于是,人们就会期望《人生学》给出答案,这无疑考验着《人生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能力,同时,也为“区域链”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作者单位:夜莺出书网理论部)
本文由夜莺出书网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