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和家属大呼神奇的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背后是什么科学理论?

2024年01月17日10:15:16 心理 1118

本文字数约:6686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在广州CBD,我们拥有了独立医疗机构平台

02、终于找到“神奇”的心理干预技术背后的科学理论

03、病理性记忆修复,其实是一种“记忆再巩固”

04、上医治家,家庭系统的问题要精准化解决

01、在广州CBD,我们拥有了独立医疗机构平台

上一篇“晴日技术迭代”专栏文章中,分享了我正式从治疗成瘾性疾病为主,转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为主,并详细解释了原因。

当时我从北方回到了广州,在一家民营医院进行第4次创业,创立了该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这次创业从2016年到2018年,持续了近3年。

在这期间,我们实现了多个临床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帮助大量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真正走向康复,还发现了幻觉、妄想背后的心理根源。

有一些患者的病情复杂、严重,去过国内外的顶尖大医院可疗效还是不好,属于“疑难杂症”,可经过了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后,也实现了撤药、康复,还回到了学校。

看着那么多患者、家庭渡过磨难,晴日归来,我和创伤修复师Lucy、还有团队的小伙伴们都有很大的幸福感、成就感。整体来说,我的第4次创业收获巨大!

不过,到了2018年年初,我和Lucy都觉得这一次创业最好停下脚步了。

当时,我们是以科室进驻的形式跟这家民营医院合作,我们没有完全的主导权,有很多经营和发展的事情上,必须考虑到医院董事会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医院董事会考虑的主要是利润,是“商人追逐利益”的角度,当然,这无可厚非。

但我和Lucy 的理念是,作为医者和创业者,我们除了要考虑经济收益、努力生存下来之外,还必须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意识地将部分精力和资源用于实现临床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

这样一来,我们跟医院董事会的理念就有了很大冲突,在有些问题上难以取得一致。我们意识到,要与合作者实现三观一致,永远同步,那真是太难了!我们萌发了独立创业的想法,这样就能实现主要由我们自己来主导了。

想到这一点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成立自己的专科医院,因为这样才能继续收治成瘾患者,他们需要一个相对隔离的物理环境,也就是住院部。

我是从事成瘾治疗成名的,这也是我当时最擅长的领域,从我的心理层面来说,这个念头很难轻易放下!幸好,Lucy一席话就让我清醒了过来。

她非常清晰地告诉我,当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独自成立专科医院,那就得找人合作,可这又会陷入跟合作者理念不合的困境。就算我们咬咬牙,勉强独自成立专科医院,可心理压力会非常大,为了生存,可能不知不觉中也会过于追求利益,偏离初心。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事实,先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设立自己的专科医院!

其实从现在回头看,我当时想开专科医院是一个执念,是Lucy对我的“认知提升”让我真正地放下了这个执念,恢复了更多的理性。

2018年7月底,我们主动从那家民营医院撤场,中止合作。

2018年8月6日,我们在广州CBD珠江新城成立了“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正式开始第5次创业!这是我们第一次独立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平台!

患者和家属大呼神奇的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背后是什么科学理论? - 天天要闻

患者和家属大呼神奇的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背后是什么科学理论? - 天天要闻

患者和家属大呼神奇的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背后是什么科学理论? - 天天要闻

患者和家属大呼神奇的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背后是什么科学理论? - 天天要闻

我第5次创业期间,机构里的相关图片

在这次创业中,我们实现了2个重大的突破。

其中一个解决了我长期以来的困惑,破解了我心中的大谜题;

而另一个,可以说是让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再上了一个台阶!

02、终于找到“神奇”的心理干预技术背后的科学理论

有了独立的医疗平台后,我们整体上沿用上一次创业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仍然以收治病情复杂、久治不愈的双相障碍、抑郁症患者为主。一切都进展得比较顺利,一个个患者真正走向康复。

但很快,我们在一名青少年患者的诊疗中遇到挫折。

这名患者叫毅军,情绪剧烈波动,休学在家,看过多名权威精神科大夫,但效果并不理想。

毅军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症状,只要看到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他就会暴怒,情绪激动,大发脾气。他的父母说,他们看过的精神科大夫很可能就认为儿子的这个状态属于轻躁狂/躁狂发作,所以诊断为双相障碍。

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症状肯定是后天的心理创伤导致的。他大发脾气是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后的激越状态,不是真正的轻躁狂/躁狂发作。

我们跟毅军建立基本的信任后,由创伤修复师Lucy对他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寻找并处理他的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根据我们大量的经验,这应该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可是很奇怪,Lucy连续做了几次病理性记忆修复,效果都不太好。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我跟毅军父母详细沟通,发现毅军每次接受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回到酒店跟父母见面后,就会把修复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当天Lucy处理了他的什么问题,找到了哪些叠加性心理创伤,当时他父母做了什么对他造成了心理伤害,让他形成了怎么样的扭曲认知,等等。

他父母听了之后往往很惊讶,有些事情他们已经不记得了,“我们真的有这么对你吗?”就算有的事情他们还记得,但也理解不了,“我们当时都是为了你好啊,怎么就对你造成心理创伤了呢?!”

总之,父母和毅军当天晚上会详细地“复盘”,父母会不停地跟毅军解释,有时候甚至是跟毅军争辩,说他的记忆出错了,或者是理解错了父母的本意,毅军很烦躁。

我们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通常来说,如果患者真正进入了深度催眠状态的话,他们过后不会完全记得Lucy找到了哪些病理性记忆事件,只记得一部分。但毅军能够清晰地记得,这说明他的催眠深度不够深,而且对Lucy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是不够高的。

还有,毅军每次接受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后,马上就跟父母详细讨论,这是其他患者不会做的。所以,这个细节很可能也影响了病理性记忆修复的效果。但为什么会有影响?我们也不知道。

这个挫折让我很着急,我很想赶快找到Lucy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技术的科学心理学理论。这个技术肯定不是念经作法、跳大神,其背后肯定有科学心理学理论。如果能尽快找到的话,理论能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解开上面的困惑,提高诊疗效率。

于是,我抽出更多时间翻阅心理学、精神医学的前沿文献、杂志,变换着关键字不断搜索、查找,顺着一条条线索希望能找到心目中的答案。

终于,我发现了“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这两个科学心理学的理论,与Lucy所采取的心理干预技术高度契合。

相关研究显示,病理性记忆可以在大脑内持久而强烈地存在,导致一系列精神障碍,比如成瘾、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惊恐障碍、焦虑障碍等等。而且,病理性记忆包括心理创伤记忆。

不过,我们发现,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等背后的心理创伤并不是大众传统理解的那种心理创伤,不是非常重大、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的那种;而是相对比较小的心理创伤事件,但数量非常多,而且经过不断叠加以后,对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在病理性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它的分类,提出了“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个概念。

按照这个重大的发现,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其实是患者遭受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不断自我否定所导致的。

而有很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也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在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时,他们异常愤怒、激动、失去理性,这其实是不少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的激越状态。

从这角度来看,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这部分患者其实属于“抑郁症伴激越状态”,不是真正典型的双相障碍。

我们还发现了病理性记忆的另一个分类——令患者感到非常兴奋、甚至亢奋,但损害了他们心身健康的记忆,我们暂且将它称为“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比如有的患者从小到大反复被过度夸奖,变得自负自大,这容易成为真正轻躁狂/躁狂发作的心理根源。

有的患者小时候多次因为“能吃、吃得多”而被过度夸奖,这有可能成为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的根源。

还有,成瘾患者普遍都有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那就是他们滥用成瘾物质、或者进行成瘾行为时非常兴奋、亢奋的体验,在大脑中非常牢固,这是“心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还发现了病理性记忆的第三个类型——完全的外归因模式或者完全的内归因模式,不过这是后话了,当时我们还没有这个发现。

03、病理性记忆修复,其实是一种“记忆再巩固”

那什么是“记忆再巩固”理论呢?

人类大脑中有很多已经巩固的长时记忆。以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长时记忆是持久的、不容易被改变了。可是,近10年来,这种传统认知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科学研究发现,长时记忆再次被激活时,会进入不稳定状态,在这个窗口期内,记忆可以被更新、修改,然后再稳定下来。这个过程就叫做“记忆再巩固”。这个窗口期大概是长时记忆被激活后的6个小时内。

看到这些科学研究进展时,我豁然开朗!

Lucy的临床深度心理干预技术,其实就相当于先寻找到病症背后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将其激活,然后再进行高效化的修复。

这包括释放记忆中的强烈负性情绪,纠正不良的认知并提升认知层次,消除记忆中的躯体不适感,消除记忆中令患者感到压抑的情景画面等。然后在大约6个小时后,新的积极记忆再稳定下来,这实际上就是“记忆再巩固”的过程。

而上面所说的毅军,他的病理性记忆修复效果不理想,是因为在记忆还没有再次稳定下来之前,他和父母进行了讨论,父母的评论和态度再次“修改”了这部分记忆,进而削弱了修复效果。

有了上面的理论发现后,我们从此对患者、家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患者接受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后,通常已经是傍晚甚至深夜了,他们和家属回去后不能讨论相关话题,好好休息即可。

等到6个小时后新的积极记忆稳定下来后,也就是第二天白天,我再和患者、家属进行理性复盘和认知提升。临床实践技术背后的科学理论,果然能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正式把这项技术命名为“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

随着对科学心理学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还能深入了解并解读“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主流精神科认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病因不明,其实是因为有很多病理性记忆储存在患者的内隐记忆层面,患者想不起来,更说不出来这些记忆与病症的关联。

那从表面来看,患者好像没有受到多少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就是得病了。所以,大部分精神科大夫认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主要病因不是心理社会因素,是遗传因素、神经递质浓度的异常,尤其是双相障碍。主流精神科并不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只看症状。

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对精神心理障碍也比较低效,主要也是因为它们只能处理患者的外显记忆,没法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精准化找到相应的病理性记忆。

也就是说,患者只能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讨论记得的事情和想法,无法触及那些想不起来的病理性记忆。

最典型的例子是,很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讲的道理,其实现在很多患者都懂,甚至懂得的道理和见识比前者还多,但他们就是无法缓解症状,“知易行难”。这往往就是因为内隐记忆层面还有大量的病理性记忆,如果这些“病根”一直存在,康复自然难以理想。

我以前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曾经上过精神分析流派的培训班,也对患者使用过精神分析,但效果并不好。在精神分析流派中,有“潜意识”的概念。

应该说,在弗洛伊德生活的那个年代,他能提出“潜意识”这个概念是非常超前的,他意识到有些记忆是人们意识不到的、潜在的,但确实会对人的精神心理产生影响。

可是,直到现在,精神分析流派还是没法说清楚某个心理问题、症状的背后,到底是源于潜意识里的具体什么问题,如何高效解决。

临床中有不少患者接受过精神分析,他们发现,只要出现了精神分析师解释不了的问题,就会说这是患者“潜意识里的问题”。可到底是什么问题、什么事件导致的?精神分析师还是说不清楚。

所以有的患者说,“潜意识就像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而且他们会有种无力感,虽然知道是自己的“潜意识”里出现了问题,但又不知道是啥,也控制不了,他们感到非常无奈。这也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一大局限性。

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就能高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但知道是内隐记忆层面中的问题(有病理性记忆),还能精准化找到具体是什么问题和事件、并高效化地修复。

而且,这背后有科学心理学、科研成果的支撑,不是只能靠自圆其说、且一直不属于科学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

这个重大的突破真的让我非常高兴、兴奋,因为它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找到了Lucy采取的这项神奇精准化心理干预背后的科学理论!

04、上医治家,家庭系统的问题要精准化解决

除了找到了理论支撑这个突破之外,另一个突破令临床诊疗的效果大大提升——加强了对患者的认知提升干预,还加强了对父母的家庭治疗。

在上一个创业阶段,也就是跟广州一家民营医院合作时,我们在上面两方面都是做得不够深入的,尤其是家庭治疗。

患者父母虽然知道自己过去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不足,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心理伤害,这是孩子患病的部分原因。他们也知道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可是,到底是哪些事件、父母的哪些做法让孩子形成了病理性记忆?我们并没有详细告诉父母,也就没法督促他们深刻地自我反省。有的患者父亲曾经很苦恼地对我说,“何主任,我也知道我要反省自己,但到底怎么反省?我觉得我没做错什么啊!”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所谓自我反省是比较表面的,难以做到位。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父母仍有可能在无意中再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孩子的病情相对而言就容易反复。

所以,进入第5次创业后,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认知提升干预,而且对父母实施更加深入的家庭治疗

每次Lucy对患者实施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后,当天晚上,她会详细告知我,她处理了什么问题,在内隐记忆层面发现了哪些病理性记忆,以及她如何引导患者进行提升等。第二天,我会将她找到的相关内容以我的方式分别告诉患者和父母。

对于患者,我们会详细解释这些病理性记忆为什么会导致他们出现相应的症状,他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既要看到客观因素,也要反省自己的不足,避免再次在同类型的事件中形成病理性记忆,别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

患者常常会恍然大悟,甚至有种顿悟的感觉,因为有很多病理性记忆他们本来已经不记得了。

而且,他们本来有一些幼稚的、扭曲的认知,父母无论怎么跟他们解释,他们都难以接受。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明明快成年了,甚至都已经成年了,怎么思想还是很不成熟,还很轴、很犟?

其实这背后就是病理性记忆还没修复,尤其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患者敏感多疑,很偏执。有精神分析师说这是“固着”,但没有高效解决的办法。

那患者的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后,我们再引导他们调整、认知提升,就顺利很多了。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过去的认知是有问题的,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加强,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提升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心态更加谦卑。

而且,认知是有层次的。我和Lucy教给患者的,是我们在那么多年人生阅历中感悟出来的认知和智慧,很多孩子的认知层次一下子有了飞跃!父母发现孩子像脱胎换骨一样,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应对非常成熟、理性,有时父母都不如他们。

而对于父母,我们会让他们更清晰、具体地知道孩子的患病根源,知道自己具体是在哪件事情中、用了什么错误的方式,导致孩子形成病理性记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那他们后续就要针对这些点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会改善得更快,孩子的康复也会更快、更稳定。

我们甚至会跟父母们分析,为什么他们过去会有那样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孩子患病了,往往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也是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最常见是偏执型、强迫型的人格异常,他们也需要深入的心理干预,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

而人格异常的背后,其实也跟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中的负面因素有关。如果父母能深入理解到这个层面,他们能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患病经历,并且,更能下定决心要从孩子这一代开始,把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一刀切断!

事实上,很多父母听了我们上面的分析后,是备受震撼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以前一些无意中的行为,竟然对孩子造成了那么大的心理伤害。更没想过,家庭土壤对孩子的成长那么重要,原生家庭中的负面因素会影响那么深远。

而且,随着Lucy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她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越来越炉火纯青,效率越来越高,对于一些症状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父母欣喜而震惊,对我们更加认可和信任,我们再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时,他们也更愿意发自内心地接受,并付出实际行动。这对孩子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技术是真正能称得上“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不但精准化地修复患者的病理性记忆,还精准化地解决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这就是我常说的“下医治病,中医治人,上医治家”,精神心理障碍的高效诊疗必须解决家庭土壤的问题。

近年来“精准医学”的概念非常盛行,而我们率先实现了“精准化心理干预”,这是划时代的、颠覆性的进步。

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已经超越了主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与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有患者、父母说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更像“心理按摩”,而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是“在人的灵魂上动刀”。

当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发展到这个程度时,成功康复案例就越来越多了。

下一篇“晴日技术迭代”的专栏文章中,会重点分享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能让读者们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病理性记忆内隐记忆层面等专业概念,以及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到底能让患者实现怎样的康复效果。

#精神心理# #病理性记忆# #心理创伤#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