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学的时候,不写作业是常有的事,但不同的学生应对老师检查作业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会表现出很坦然,就是忘记了;有一些人会撒谎,说作业丢在家里了;还有一些人会感觉羞愧,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这些都是面对外在给我们的压力时,我们常见的表现,那今天我就来说说,心理学家把我们的反应都归为了哪几类
历年来,心理学家对压力的研究各种各样,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逐渐达成了共识:在压力反应中,大脑的反应和意识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意识是很复杂的,不同流派的心理学也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佛洛依德所提出的自我理论,他认为,人与生俱来的会持续感受到压力,而应对压力的策略就是防御机制,那我们有哪些防御机制呢?
一、拒绝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否认现实情况
当我们面对威胁的时候,会否认现实情况,并坚信自己的行为没有错。
比如,你工作上出现了失误,同事指责你,说是因为你上班时间玩游戏才会导致的,你会立刻矢口否认,而事实上,你的确是执行任务时打游戏了
又或者,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食欲不振,大人批评说他偷吃了零食,孩子往往也会立刻否认
二、 把刺激压抑在潜意识,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
当我们遇到非常痛苦的事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为了保护我们,会自动屏蔽掉这些记忆,这些事件它可能会被存放于潜意识中,这也是我们常见得创伤性后遗症 PTSD 患者的典型症状
比如,有些儿童在目睹一些血腥事件发生的时候,会出现吓傻了的症状,同时这段记忆会被屏蔽,面对这种压力疾病,催眠治疗是一种常见治疗方式
三、 把意识投射到外在因素上
当我们面对质疑的时候,常常会把原因归结到外部事物,简单地来说,就是把外部指向自己的威胁转移到其它目的上,达到为自己脱身的目的
比如:早上上班迟到了,会辩解说交通拥挤;当考试失败了,归咎于老师复习时划错了重点等等
四、通过对事件的重新解读,从而合理化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比如说面对应聘失败,我们会认为今年竞争过于激烈,获得职位的人都比我年龄大,这样一想,合理化就像滤镜一样,让痛苦的变得不那么痛苦
五、转移替代,把情绪发泄到与此无关的人或者事上
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外部给我们很多压力时,我们就会把这些负面感受转移到其他地方
比如:我们在工作上被领导批评了,我们会伪装的很从容,但回到家以后,就会对自己最亲密的人发脾气,搞的家人不知所措,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吃火药了
是的,吃了别人的火药,对着无辜的人喷火
以上就是表现就是我们面对压力的防御机制,是不是很常见?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就能理解为什么家人下班以后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还有哪些行为你觉得也是防御机制的一种呢?你觉得你属于哪一种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