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2022年10月14日23:10:08 心理 1541

文/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


知乎上有人问,孩子上初一了,女孩,最近强烈要求每晚要锁门睡觉怎么办,大家有同款娃吗?


结果下面的回答多半是挺娃,而不是挺家长的。


我也写了个回答,我说,不知道有没有同款娃,但我相信有很多同款父母


结果很多人在评论区说,因为自己锁门,妈妈把门砸了,还说她不对。


还有人说,已经结婚了,父母进房间还是不敲门。


说实在的,我的家庭氛围相对轻松,小时候农村也没有条件给每个孩子安排一个房间,所以多半是跟大人一起睡,要不要关门这个问题,好像从来没想过。


但评论区很多人的回答,还是让我很吃惊,原来真的有父母无法接受孩子关上自己的房门。


这几年,原生家庭是个很火的词,貌似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很糟糕,自己很受伤。我也回答过很多类似的问题。


对于年少时的创伤,大概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疗愈。而且有的人能够自愈,有的人可能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


不管怎样,自愈和成长都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课题。


就算是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也不能免俗,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直在自我探索和疗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自性化。


在《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一书中,资深心理医生李孟潮通过分析荣格一生最重要的30个梦,解密了荣格不为人知的人生痛苦、仿徨、超越和成长,探索荣格的自愈与成长之路。同时这也是李孟潮老师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01.荣格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1875年,中国的同治帝去世,光绪帝继位。这一年,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出生在瑞士


荣格不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但关于有两个哥哥,还是三个哥哥,没有确切的证据。


荣格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神职人员,但父亲其实对自己的信仰是不确定的。他告诉荣格,可以去写任何他喜欢的专业,但不能做神学家。


现实中,荣格对父亲的感情是很矛盾的,他既渴望父爱,但对父亲的无能也非常不满。荣格曾说过,他觉得男人很可靠,但男人总让他失望,不是他的理想性客体。


荣格的母亲有精神疾病。而且父母关系不合,在小荣格三岁的时候,他们开始闹离婚。对荣格来说,女人是不可靠的,和女人之间形成了不安全型依恋。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代表着男人,母亲代表着女人,父母是孩子对人际关系的最初形象。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会深刻地影响着孩子长大后的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但对于荣格来说,父母给他的印象是,男人可靠但让人失望,女人没让他失望但不可靠。这些直接奠定了荣格成年后的人格基础。


小时候的荣格已经表现出自己内倾感知觉的特性。内倾感知觉就是把视觉,嗅觉,味觉等感知觉功能运用到内心影像和躯体知觉上,也就说小荣格是个内向敏感的孩子。


得益于他的天赋,荣格可以把自己很小的时候做的梦,都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在荣格的日记体小说《红书》中,记录了大量荣格的梦。在本书中,作者李孟潮老师选择荣格不同年龄段的30个重要的梦境,来揭秘荣格的成长,伤害,挣扎,自我疗愈,成长,超越,重生的一生。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因为家庭和荣格自身的敏感,荣格的童年是孤独的,而少年则面临凤凰男,学渣恐惧的问题,青年时的荣格则开始用梦想疗愈空虚,成为一个受伤的疗愈者。中年时的荣格开始了性、爱、婚姻的重生整合,有过两个情人,跟妻子为此闹过矛盾。老年期的荣格则开始直面生死清洁,表现出了智慧老人的原型,完成了自己的自性化。


而荣格能够从童年的创伤中自愈和成长,离不开疗愈日记,以及诸如画画,玩游戏,瑜伽等疗愈的方法。

02,疗愈日记,用结构化写作来疗愈


疗愈日记是荣格最常使用的疗愈技术,荣格的作品大部分来自他自己的疗愈日记。书写是一个很好的疗愈的方法,它能够帮我们把白日的自我、意识的自我和无意识的核心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探索梦,调整自己的心理疗愈。


但写作疗愈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本书中,作者李孟潮老师给出了一个结构化的梦记录工作表,方便新手记录和思考自己的梦。具体的表格如下: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在这个表格中,编号就是梦的编号,当你记录了很多个梦的时候,有个编号,可以很快地回忆起整个梦境。比如,在本书中,作者给荣格的30个梦做了编号。


梦境故事,就是把梦中的故事记录下来,能多详细就多详细。


意象则是整个梦境记录中最关键的部分。意象分两大类,一类是容器,指的是梦境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空间。比如,你做梦回到小时候,那可以记录下梦境中的大概年龄,梦中在什么地方,比如,家里,公园等等。


另一类的内容物,指的是梦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器物。内容物可以分为阳性元素,阴性元素和转化性元素。在一个具体的梦境中,这些元素不是都必须有的。


阳性元素指的是男人、颜色明亮的、有温度的动物等。


阴性元素指的是女人,颜色暗淡的、冷血动物等。


转换性元素则是指转化了梦境的人物或事物。


比如,梦见鸡汤,鸡是阳性元素,鸡汤是阴性元素,火是转换性元素。


如果你分不清阴性元素和阳性元素也没关系,因为阴阳是二元对立,可以互相转化的。


最后的个人理解部分,则是做梦的人由梦境悟道,形成对自我的理解,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等等。比如,梦到自己回到小时候,可以想一想,最近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跟小时候未完成的课题有关。


03.创造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疗愈性空间


前面我们说了,荣格有个不完美的童年,除了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梦,从小荣格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疗愈自己,这个方法就是创造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疗愈性空间


第一个方法是游戏。


游戏是孩子乃至成人调整自己内心的重要的防御方式。


荣格小时候的游戏之一是玩火,他认为自己点的火会发出神圣的气息。荣格还喜欢搭积木。


当荣格到了中年,家庭事业一团糟,自己诊断到了精神疾病爆发的前夜,在写作疗愈日记的同时,荣格开始了游戏疗法。


荣格会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会用积木搭建小房子或城堡。甚至后来他真的建了一座城堡,并且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捡石头。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李孟潮老师在本书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如果突然开始玩他小时候喜欢的各种游戏,我们就知道,他开始自发地进行心理治疗了。这时我们可以鼓励他或她,多玩一玩。


小时候我们喜欢玩各种在大人看来无聊的游戏,特别是小伙伴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发展友情,是孩子离开父母进入社会的预演。


长大了很多人可能会通过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或者手办等,让我们沉浸在游戏中时,游戏就像是现实生活的避难所,可以让我们暂时的逃离烦恼高压的生活。


在游戏营造的跟现实不同的疗愈空间中,去让自己满血复活。


当然,作为成年人,不能把游戏当成逃避开始的工具。


毕竟,生而为人,我们还是有很多责任的。


第二个方法是运动。


运动其实是在我们和自己的身体之间建立了深层次的链接。


很多时候,焦虑的我们忙着去闯荡世界,去认识更多的人,去赚更多的钱,当往往会忘记关怀自己的内心,去向内看。


而运动可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呼吸,脉搏等等。


特别是运动带来的身体的酸痛,会很直接地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关怀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身体建立链接。同时运动带来的大脑多巴胺的分泌,也会给我们带来愉悦。

成长是每个人贯穿一生的课题,让心理学家荣格带你自愈,带你成长 - 天天要闻

比如,荣格喜欢瑜伽,可以说,荣格大概是心理治疗历史上第一个给西方人介绍瑜伽的治疗师,也是第一个使用瑜伽进行自我疗愈的治疗师。


荣格认为,瑜伽会让他平静下来,继续关注无意识的工作,放开对情感的束缚,重新开始和内心的声音对话。


你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在运动中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内心建立链接。比如的,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对抗性的运动。


除了游戏和瑜伽,荣格还经常用绘画,雕塑等充分调动内倾和外倾的感知觉进行疗愈。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发现,荣格用来自我疗愈的方式,包括写作,梦境分析,游戏,瑜伽,绘画,雕塑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可以一个人做的,都需要沉浸在集中,或者说跟外界隔离开。其实都是在向内看,是在与内在的自己建立深层次的链接。


就像荣格说的:向外看的是梦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


你也可以试试荣格的方法,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04,结语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荣格,他的一生依然逃不开父母婚姻破裂,母亲精神病,被性骚扰,学渣恐惧,中年危机等命运的劫难,跟我们所经历的迷茫与清醒,痛与乐都差不多。


但荣格通过一生的自我疗愈,找寻到终极的幸福,实现了自己。他用分析梦,游戏,运动,绘画,雕塑,找寻原型等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生命故事。


《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是荣格的故事,是李孟潮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那就让这本《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来开启我们的自愈与成长之路吧。


作者:记不住正态分布的蔷色,爱读书爱学习的全职妈妈,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