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2023年11月15日13:56:05 心理 1366

一个孩子是如何掉入抑郁症深渊的?

当18岁的蔓玫在学校宿舍割腕轻生的消息被传开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个15岁就考进大学的天才少女,一直是他人津津乐道的神话,没有人会把她与重度抑郁症患者联系在一起。

然而,蔓玫却已经深陷抑郁很长一段时间。

严重的时候,她会无声地痛哭,会拼命撕扯自己的头发或抓自己的身体又或是发呆一整天。

关于青少年抑郁症,人们似乎总是有一些偏见,觉得孩子只是压力太大了,放松放松就好了。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假若他们患病,更多的人会觉得是他还不够优秀,他的内心还可以更强大。

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从几个学霸少年抑郁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窥见那走进抑郁死角的孩子,他们的心里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风暴。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是什么困住了他们?

@蔓玫 学霸少女的抑郁之路

在他人眼中,蔓玫是个天才少女。

别的小孩怎么也学不透的知识点,她一学就会,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除了学习好,蔓玫在绘画方面也很有热情和天赋,后来还在出版社的邀请下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书。

从小乖巧懂事,学习好,擅长绘画,这是外人对蔓玫的印象,也是一直推着她往前走的外力。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然而,没有人可以一直保持“高速前进”。

当蔓玫为自己定的目标越来越高,当她开始费力地满足父母的期待却力不从心时,她开始感到疲倦。

父母对她的关心是真切的,然而成绩下滑后他们的失望也是真的。

有时候她开始产生怀疑:到底父母爱的是优秀的哪个她,还是她原本的样子?

这种对生命的追问与思考,成了蔓玫无法解开的圈套。

18岁那年,她在宿舍割腕自杀,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昔日让人羡慕的天才少女成了让人不解的抑郁症患者。

@钟华 活在父母高期待下的孩子

相比蔓玫,钟华的烦恼则更具普遍性。

和不少中式家庭一样,钟华的父母望子成龙,母亲对她要求严格,凌厉的眼神、呵斥的语气充斥着钟华的整个青春。

如果钟华考了班级前三,她等来的不会是妈妈的夸赞,而是下次要考年级第一;考了年级第一,等来的依旧不会是夸赞,而是下次要考全校第一。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母亲的高期待,让钟华感觉自己像是一只不停转圈的驴,眼前挂着胡萝卜,但她拼尽全力就是够不着,这成了一种没有尽头的绝望。

父母仿佛在她心里挖了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黑洞,这个黑洞让她的内心精疲力尽,千疮百孔。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他们为何会抑郁?

或许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我好好的孩子会抑郁?

尤其是纪录片中,这些学习自主性极高,学业上从不让人失望的孩子,为何也会走向抑郁?

在大众眼中,优秀的孩子拥有超高的智商,不只在学业上,在生活或是社交里也有着和年纪不相符的成熟,过早地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所以,他们的抑郁情绪隐蔽性更高,当他们试图“求救”时,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父母的不解。

子烨原本也是一名学霸,从意识到自己生病,到让父母同意带她去看医生,她整整求助了两年。

最后一次,她像发了疯似地在家里发脾气、扔东西、砸门,以死相逼,才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去看医生的机会。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回忆起自己被确诊那天的情形,子烨说:

“我们从医院回来的时候,我妈非常地难过,一副天塌下来的感觉,然后我爸就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就说回家再说,回家再说,我自己觉得终于有这种白底黑字的东西可以证明我是真的需要休息的。”

你看,想要停下来休息,想要被认可,想要做自己,这才是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而每个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抑郁时,最难的一关是承认我的孩子不如我期待的那样“完美”了,放手让他做回自己。

抑郁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强控制欲的父母。

在高度内卷的社会里,父母对孩子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却忽略了一个人无论是头脑资源还是精力都是有限的,强加给孩子的压力会加重孩子追逐成功过程中的成本和痛苦,甚至会养成孩子的完美主义,在遭遇挫折时加重他们的心理失衡。

抑郁女孩钟华就描述父母高压下自己的痛苦和迷茫,“‘我希望你考得更好’和‘我希望你考进前10名’的期望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会更加折磨人,因为它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你也不会有达到目标的成就感,你每次考得更好,家里都会说你可以考得更好,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所以,当孩子确诊抑郁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他已经不开心很久了。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另一方面,孩子的抑郁来自于“自我攻击”。

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要求越高,当他的自我意识觉醒时,内心就会面临更大的冲突。

网友曾描述这种矛盾的内心感受:

“小时候最怕母亲的眼泪,我没什么天赋,在学业上其实已经尽力了,但是总觉得对不起父母,童年为了追赶别人很累”;

“父母永远不会满足,每次我考第二名都会换来奚落,考试至今是我的噩梦”;

“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度压力大到想死,但是又不敢恨父母,只能恨自己没用。”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说:抑郁是对躁狂的防御。当孩子无法疏解情绪,就会把这种愤怒指向自己。

这种愤怒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不允许,他不允许自己不优秀,不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一丝丝滑落。

于是,在不断的“自我攻击”下,他们的心灵早已不堪重负,积郁成疾。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抑郁的是孩子

需要成长的是父母

在纪录片的最后,蔓玫一直在患病—康复—复发中度过,但因为有丈夫之言一直陪在身边,加上有文字和绘画这两个情绪出口,她终于找到了一种与抑郁共处的方式。

钟华也由于得到家人很好的理解和陪伴,恢复状况是三人中最好的,如今的她是一名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大学生。

子烨则没有再回到学校,她加入了对抗抑郁的互助社群,一边在编辑部里通过文字帮助更多抑郁症患者,一边参加自考提升学历。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抑郁症让三个孩子后续的人生开启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给所有的父母带来了新的思考: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预防及应对孩子得抑郁症呢?

首先,父母要对抑郁症保持敬畏之心。

抑郁症虽然是一种精神类疾病,但是它跟感冒发烧一样,每个人都有患病的可能。

正如蔓玫所言:

“不见得要有多么惨绝人寰的起因,也不见得就是什么稀罕离奇的病症。它固然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性命攸关的,但也是普通的,必然存在的,随处可见的。它可能发生在身边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存在失控的条件与可能。而我们自身,既没有那么强大,也没那么脆弱。”

正确地看待抑郁症的存在,像敬畏身体疾病般敬畏它,才会有意识地去预防,才会在发生时积极地面对。

其次,为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

要接受自己原本优秀的孩子抑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实在无法接受,或许可以暂时撕下“抑郁症”的标签,把这当作是陪伴孩子感受生活的契机。

在钟华确诊后,钟华的父母就把家里布置得如同疗养院。健康、温和、接纳、平等的环境,为钟华的康复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而钟华父母的做法,也被主治医生称为陪伴的模范。

因此,试着暂时放下那些学习目标,放下考试,放下升学,全然地陪伴孩子,感受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看法。

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改变自己和孩子之间不健康的相处模式?可以听一听我们的3天家庭心理学体验营,里面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操作练习,可以带给你一定的启发。

最后,如果上面的做法让你感觉到很焦虑,甚至无法不要求孩子学习,你需要去觉察,是什么在推着你不得不往前走?

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和笔,写下你认为在孩子的一生中,对孩子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如金钱、地位、幸福、健康、自信等等。

然后再写下三条可以帮助孩子得到这种东西的方法,如你写下的是健康,那么就写一条如何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

最后,把你写下的三个方法和你现在对孩子的要求进行比较,看一下哪些目标是一致的,哪些是有差距,甚至背道而驰的。

这可以帮助你发现当下哪些事情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哪些是你为了一些外在的因素,如他人的赞美、认可而让孩子去做的。

文章最后,想把电影《学爸》中雷大力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

“其实当爹妈的都一样,都拼命踮起脚尖,想把娃举得更高些,但好像我明白了,他的人生跟我们想要给的人生可能不是一回事,他的人生应该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再说,小鲤鱼一定要跳龙门吗?这个世上有江河湖海,我想只要是他想去的,总有一湾水,能让他好好活着。”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18岁“天才少女”割腕自杀:抑郁,是孩子在向你求救 - 天天要闻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和不执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Kiwi

编辑丨一帆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

心理测试:你喜欢哪个观音,测上天赐你什么样的人生?选择A的你:你的人生将是和平、和谐和充满爱的。你注重精神成长和内心的平静,因此你会倾向于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你可能会成为一位心理学家、咨询师或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人处理内心的困扰和痛苦。选择B的你:你的生活将是慷慨和慈悲为怀的。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

心理测试:四个玩偶选一个,测你有怎样的性格?A:你是一个纯真、善良、乐观的人。你非常注重感情,总是积极面对生活,并且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和善意。你的性格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通常你比较擅长照顾和关心他人。
接纳强迫症,和强迫症共处 - 天天要闻

接纳强迫症,和强迫症共处

强迫症患者每天无休止的强迫行为或强迫思维,让患者始终处于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的痛苦中,每天都非常的煎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他们非常排斥强迫症,一心想着和强迫症对抗,想早日摆脱强迫症。
心理学家: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 - 天天要闻

心理学家: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

近年来,社交媒体和广告行业对外貌的过分强调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外在美。然而,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不推荐选择漂亮的女性为妻。他们认为,过分追求外貌可能对婚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指出,过于关注外貌可能导致忽视更为重要的品质和价值观。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 - 天天要闻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

心理测试:哪处风景让你沉沦,测出这辈子你活得容易?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前的风景或许能为你揭示未来的走向。那么,哪一处风景最让你心动,愿意为之驻足呢?ABCDE测试结果仅供参考选择A的你,生活中注定不会轻松。你拥有一颗聪明的大脑,总是能洞察先机,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规划。
改变拖延症只需三步 - 天天要闻

改变拖延症只需三步

拖延症,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实则像是一个无形的“时间小偷”,悄然间偷走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然而,改变拖延症并非遥不可及,只需三步,我们便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第一步,认清拖延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任务或挑战的恐惧和逃避。
以身作则的力量 | 细说心语 · 心理老师日志 - 天天要闻

以身作则的力量 | 细说心语 · 心理老师日志

“哼!我没有丢,我不接受惩罚!”在心理课堂游戏环节中,一个学生大喊。维持原判还是知错就改?心理游戏(击鼓传花)时,一名学生违规了,学生不服气不愿意接受惩罚,我当时的处理是,既然不遵守规则,那就出局不能参加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