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摘录
第十四章 心理障碍
第八节 精神疾病的污名
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2022.09.16
★污名
是一种不体面的记号或标签,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它是针对个人的一整套负性态度,会使别人将他或她排斥在正常行列之外。
★针对患有心理障碍个体的负性态度来自许多方面:大众媒体将精神病患者形容成有犯罪倾向的;关于精神病人的笑话可以被接受;家庭不愿承认其成员的精神痛苦;司法术语强调精神病人缺乏行为能力。人们还会隐藏自己的心理痛苦或精神疾病史,这也玷污了他们自己。
★精神疾病的污名如何从多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个研究选取了84名因精神疾病住院的男性病人,其中,6%的病人报告因住院而失去工作,10%的病人报告他人拒绝租房给他们,37%的报告他人躲避他们,45%的病人报告他人曾利用他们患精神疾病的病史来伤害他们的感情。只有6%的男性病人报告没有遇到排斥事件。这一组男病人经过一年的治疗,心理健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如此,他们对污名的知觉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尽管他们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病人仍然没有期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更友善的对待。
这类研究表明,许多心理障碍病人的经历具有极大的双重性:寻求帮助(使自己的问题被贴标签)一般来说能带来症状减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污名;治疗引起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污名又降低了生活质量。
★有精神疾病的人常常内化他们被排斥或拒绝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带来负面的交互作用。
★当人们相信别人将“精神疾病”的标签贴到自己头上时,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他们自己感到不自在:被拒绝的预期可以引起被拒绝,精神疾病可以成为生活中另一个不幸的自我实现预言。
★研究表明,曾经与精神疾病患者打过交道的人的态度较少受污名所影响。
例如,让一些学生读关于一个名叫吉姆的男人患精神分裂症后康复的故事,那些曾经与一些精神疾病患者打过交道的学生对吉姆的前途持更乐观的态度。类似地,如果学生曾经接触过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对其危险性的评估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