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26岁的他任凭烈火焚身一动不动!全身只有插入泥土的双手没被烧焦……

70年前的今天,

1952年10月12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

上甘岭壮烈牺牲。

在那场战斗中,

为了不暴露始终未动,

他任凭烈火焚身,

……

邱少云以年仅26岁的生命,

换取了潜伏部队的安全。

70年后的今天,

邱少云的事迹依旧震撼并感动着万千网友,

#邱少云牺牲时手指几乎都插入土中#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网友纷纷留言,缅怀邱少云:

“他战斗的地方叫上甘岭,他是战士邱少云。向英雄致敬! ”

“我们能生活在如此安全的国家,全心全意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奋斗,都是邱少云等千千万万的烈士拼出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追忆

最坚忍的潜伏英雄——邱少云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

不怕死

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

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

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将要前往朝鲜战场时

邱少云在给家里的信中写下这样的话

这封信也是邱少云

唯一的一封家书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开赴朝鲜战场,在队伍里,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年轻战士,他的名字叫邱少云。

1952年秋,在朝鲜战场上,为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我军先敌实施战术反击。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奉命向金化以西391高地实施反击作战。

反击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要通过3000多米的开阔地,若我军从阵地直接发起冲击,且在敌人火力下运动会出现严重伤亡。因此,上级决定在发起反击的前一晚派进攻部队秘密运动至开阔地的草丛中潜伏,等待第二天黄昏时发起进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草丛距离敌人的前沿阵地只有60米。在敌军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一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0月11日夜,我军500余人进入潜伏区,邱少云就是其中一员。几小时后,天色渐亮,一道道铁丝网,密密麻麻的地堡群清晰地出现在我军战士眼前。

12日中午12时,敌人发动炮火袭扰,由远至近打着燃烧弹。忽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点燃了他身上的伪装。

“轰的一下子

给我炸了一脸

邱少云头上

一下子蹿起了好大的火”

锁德成是当时距离邱少云最近的战友,几十年过去,老人仍清楚记得,当时阵地上的惨状。

火舌在蔓延,邱少云浑身上下冒着火苗,火苗趁着风势,很快就结成一团烈火,整个把他包围了……

其实,在邱少云的身后就有一条小水沟,他只要滚到水沟里或者踢开腿上的伪装物原地滚动,火马上就可以扑灭。但邱少云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

火越烧越大,他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地上,唯一细微动作就是手指头使劲地往泥里扣……

这个画面,让在不远处的郭安民泪流满面:

邱少云身上的火在燃烧

只看到他两只手往泥土里插

身体在那个位置没有动一下

邱少云没有动,旁边的战友也没有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对他们同样是种煎熬。战友们和邱少云一样清醒地忍受着痛苦,也清醒地知道任何一个救火的动作都会暴露整个潜伏部队,造成更大的伤亡。

在战友的泪光中,邱少云几乎被烧成了一具焦炭,他忍受着烈火焚身的、难以想象的痛苦壮烈牺牲!

下午5点,在潜伏了19个小时以后,邱少云的战友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一举攻占391高地。

邱少云用生命换来了潜伏部队500余名战友的安全和391高地反击战的最终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5军政治部留存的《一级英雄共产党员邱少云同志的事迹》(部分)

战斗结束后,直到17日凌晨,战友们才在一片烧光的坡地上找到了邱少云的遗体。

只见烧焦的遗体蜷缩着,全身唯一没被烧焦的,就是插进泥土里的那双手……

后来,邱少云所在部队离开朝鲜的时候,在391高地的崖壁上刻下了二十几个大字:

为整体,为胜利

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

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为表彰邱少云烈士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战后,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70年后的今天

我们缅怀邱少云

我们致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

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

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

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

一直往前!

(内容综合整理自CCTV国家记忆、中国档案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