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又是“遥控刺杀”?法赫里扎德事件后,外媒称伊朗革命卫队高官再遭暗杀

2020年12月01日22:24:06 军事 1209

深度|又是“遥控刺杀”?法赫里扎德事件后,外媒称伊朗革命卫队高官再遭暗杀 - 天天要闻

伊朗著名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遭暗杀才过去短短几天,外媒爆料又有一名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于上周末遇害,暗杀手段与法赫里扎德事件一样,都采用遥控定点清除。不过,伊朗官方尚未证实这条消息。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新的袭击事件被证实,那么以色列将再次成为“重大嫌疑对象”,表明特拉维夫正依靠精准的情报网络和频密的高技术暗杀,对伊朗核心人物和重要目标施加强大威慑。其目的是在美国政府交接的敏感时刻,挑动美伊关系,给伊核协议打上死结。

舆论认为,在本月16日各方将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会晤的背景下,如何避免波斯湾被拖入“黑暗漩涡”,成为当务之急。

防不胜防

法赫里扎德遇袭身亡3天后,伊朗官方11月30日为他举行葬礼。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在出席葬礼时,透露了更多袭击细节,表示敌人是用电子设备暗杀法赫里扎德的。参与此事的有伊朗反政府组织“人民圣战组织”,以及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等。

根据伊朗媒体最新公布的情况,事发当天,法赫里扎德乘坐的车辆被子弹击中后,他误以为车辆出现故障,下车查看。就在此时,一挺远程操控的机枪从一辆停在150米之外的汽车里开始射击,击中法赫里扎德及其保镖。随后这辆汽车发生爆炸。整个行动持续3分钟,全部由远程遥控完成。在案发现场收集的武器上,印有“以色列军工产业标识和参数”。

“遥控刺杀”的描述,与伊朗媒体此前报道相矛盾。先前报道称,爆炸的尼桑皮卡首先阻拦法赫里扎德的车队,随后一队武装人员突袭,当街射杀核科学家。

正当伊朗举国沉浸在国宝级科学家身亡的悲痛中时,另一则坏消息接踵而至。伊拉克军方人士11月30日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穆斯利姆·沙赫丹11月28日深夜至29日凌晨遇袭身亡。暗杀手段与法赫里扎德事件一样,都采取了遥控定点清除。

事发时,沙赫丹乘坐一辆装载武器的车辆,经过叙利亚与伊拉克交界地区。无人机对其发动突然袭击,沙赫丹和三名随行人员当场毙命。

对此消息,伊朗官方暂未证实。但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称,知情人士否认了相关报道,指出在伊朗核科学家遭暗杀后散播此类报道,目的是影响伊朗舆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表示,尽管伊朗官方尚未证实消息,但也没否认消息,而且媒体披露了被害者身份,因此消息为真的可能性非常高。以色列充当幕后黑手的嫌疑很大,因为它上周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发动多轮空袭,定点清除伊朗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不久前刚刚造成至少8名军事人员死亡。新的袭击事件很可能是空袭行动的一环。

猎杀+威慑

按照《以色列时报》的说法,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近期一系列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是以色列所为。有观点认为,以方举动显示,即便美国总统“换人”,以色列仍会延续在中东地区打击伊朗目标的政策。

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磁性炸弹、遥控摩托车,以及10年前就配备的武装无人机,都曾被用作暗杀工具……这个国家还擅长遥控皮卡、船只、无人机和机器人。几乎所有装备都可配备火炮或导弹,在数百英里外的控制中心操作。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同样写到,对以色列而言,遥控车辆向目标开火不是什么新技术,以色列国防公司拉斐尔将这类远程武器系统出售给至少25个国家。在加沙地带周围,以色列还布设远程遥控炮塔,服务于“区域封锁”。

孙德刚指出,如果一系列事件被证实是以色列所为,那么这不是它第一次使用高科技手段打击伊朗境内目标。相比以往,如今以色列的打击手段更偏重‘任务导向型’,也更加现代化——借助空中卫星导航、地面接收遥控的“地空一体化”现代作战模式,既减少了攻击成本,将己方人员损失降至近乎零,又清除了目标,避免伤及无辜授人以柄。

“对想要定点清除的目标,美国和以色列早已列入黑名单。但特拉维夫先前碍于时机和政治因素按兵不动,因为杀死像法赫里扎德那样的科学家违背国际法。不过眼看特朗普任期仅剩一个多月,以色列可能选择了赶紧下手提前布局。它不愿看到拜登政府改善美伊关系。”孙德刚说。

军事专家杜文龙表示,几起事件中以色列恐怕难脱干系。相比传统暗杀手段,遥控射击、无人机进攻这类“高技术暗杀”更隐蔽、更高效,也更具威慑力:“第一你不知道谁干的,第二不知道袭击从哪冒出来,第三可以把恐怖情绪大幅扩展。”

杜文龙还提到以色列精准的情报网络:摩萨德对所有进入黑名单者实施24小时监控,往往长达数年之久。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018年说“记住法赫里扎德这个名字”的时候甚至更早,核科学家可能就被盯上了。“摩萨德的情报网络覆盖了全球所有以色列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目标。”

杜文龙指出,频密的高科技暗杀行动,可以建立起强大威慑。“释放的信号就是:伊朗的核科学家和革命卫队高层都是不安全的,活到哪一天,由不得自己。”

反击的诱惑

杜文龙指出,接连的刺杀行动,无非想在美国政府交接的敏感时刻触怒伊朗,致使美伊关系恶化,给伊核协议打上死结。现在看来,伊朗反应克制,防止落入圈套,美国多位人士也发文谴责暗杀行动。

《国会山》报指出,包括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布伦南、美国前外交官菲茨帕特里克等多位人士谴责暗杀“鲁莽”,认为这不会让美国、以色列更安全,希望德黑兰抵制“反击的诱惑”。几位知名民主党人担心一系列事件破坏拜登即将进行的任何外交努力,呼吁“外交才是最好的前进道路,而不是谋杀。”

孙德刚指出,在特朗普任期余下的约50天内,美伊关系会迎来非常危险的时期。关键看伊朗如何反制,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首先,大规模上演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应能避免。“伊朗会集中力量对付以色列,而与沙特缓和关系,对美保持克制。它会利用代理人把战线推向以色列周边,借重的对象包括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甚至巴勒斯坦的哈马斯。”

其次,在实施核计划方面将变得更为坚定。美联社称,伊朗议会近日提出议案,内容包括把浓缩铀纯度提升至20%以上、复原阿拉克核反应堆并修建一座新的核反应堆。议案将给欧洲国家三个月时间来放松对伊朗关键油气部门的制裁,并恢复伊朗与国际银行体系的联系。

最后,可能推动军事现代化,助力弹道导弹研发。尤其是10月中旬联合国对伊朗武器禁运终止后,伊朗有望从俄罗斯等国购置武器提升国防能力,这方面力度有望加大。

孙德刚认为,在上述背景下,定于12月16日召开的维也纳伊核问题会晤很难取得突破。一方面紧张气氛不利于各方凝聚共识,另一方面伊朗鲁哈尼政府压力巨大。《德黑兰时报》11月30日报道称,在保守派占主导的议会中,许多议员誓言将大幅提高铀浓缩水平和规模,并停止伊朗与联合国核监督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甚至呼吁退出伊核协议。

《纽约时报》11月30日报道指出,暗杀活动可能加剧美伊之间的敌意,使外交关系改善更加困难。如果此事最终导致伊朗改变计划,转而寻求发展核武器,那就是一场悲剧,可能引发整个区域的核军备竞赛,并令中东继续处于失序状态。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每日一词|载荷专家 payload specialist - 天天要闻

每日一词|载荷专家 payload specialist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美军最大的弱点是什么?“美版知乎”点赞最多的三个回答 - 天天要闻

美军最大的弱点是什么?“美版知乎”点赞最多的三个回答

一名国外网友,他在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军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提到这个问题让人想到更多的是很难想到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其军队会有弱点,但实际上的美军可谓是存在许多的弱点与缺点,针对这个问题先来看下各国网友
沿黄九省,要“抱团”了 - 天天要闻

沿黄九省,要“抱团”了

近日,“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沿黄九省(区)代表共同发起《关于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倡议》,推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合力打造国家和区域物流枢纽,畅通连接日韩、欧亚、东南亚的陆海联动大通道。
俄外长答记者提问:西方国家在“筑墙” 金砖国家在“筑桥” - 天天要闻

俄外长答记者提问:西方国家在“筑墙” 金砖国家在“筑桥”

当地时间11日,在下诺夫哥罗德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期间,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发布会上回答总台记者提问时表示,是西方国家用砖筑起了隔离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一道墙,但他们应该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只能导致持续的对抗。总台记者 王德禄:在10日的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用中文称金砖国家为“大金砖”。然而我们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