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任务海域上空
11月7日央视报道,解放军空军歼击机某部队,成功挑战连续10小时的歼击机飞行任务,打破我军此前单次飞行8小时30分的历史记录。10小时,对飞行装备和飞行员的要求,都十分严苛;而这一数据的达成,在军事领域的意义也颇深。专家表示,在世界战斗机飞行史上,这个记录都应当是名列前茅的。那么,连飞10小时,究竟难在什么地方?让我们跟随歼击机部队的飞行拍摄了解一下。
长时间飞行,首先考虑的就是油耗量。从飞行装备看,考虑到飞行速度,歼击机的载油量,一般都是有限的,因而通过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项目之一。此次打破记录的战机,从画面上看,似乎是苏-30战机,本机载油量超过9吨,航程可达3000公里,最快飞行速度2马赫(2120公里/时),如果保持这一速度,那么满载油量大约可供3000公里飞行1.415小时,而一般情况,都会保持巡航速度0.95马赫(1007公里/时)飞行,大约满油可飞3小时,那么10小时飞行全程就需要进行3到4次空中加油。
运油-20(绿)轰油-6(灰)同框
因此,空中加油机的选择,也是一门技术。一般的战机加油,我们可以选择轰油-6进行加油操作,这也是我军目前自制的唯二加油机,另一架加油机,就是运油-20,从名字上就能判断出,这两架加油机的机身平台,分别来自轰-6(D)和运-20。据介绍,轰油-6的最大载油量仅37吨,自身消耗一半多,且因配套加油软管的特殊性,可服务的战机,目前仅有歼-10和歼-8D;歼11系列和苏-30,则需要伊尔-78加油机的帮助。
而运油-20则不同,最大载油量为66吨,最重要的是,拥有伊尔-78加油机一样的软管配置,更有优势加油硬管可选,但目前运油-20还为达量产阶段,所以暂时也不做考虑。选择了伊尔-78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最考验飞行员技术的时刻了。我们看到的只是双管对接,对飞行员来说,操作的精确程度关系到联动双机的安全,连地面加油稍有不慎,就会经历F-35因加油而坠毁的惨剧,高空加油的危险指数,则更大。
乌克兰交付中国的第3架伊尔-78加油机
相比苏-30的原型,苏-27,苏-30多处空中加油管,符合画面描述,也符合任务要求。此外,据“环球时报”11月9日分析,此次参与挑战任务的苏-30,应当是双座型,俗称教练机。但此时副驾驶座飞行员的任务,就不再是指导,而是在像开长途一样,有人陪着,有人替手,从这一角度来说,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长时间的高空作业,驾驶负担和心理负担都会减轻一半。
另外,飞行空域对执行任务也有影响,据节目介绍,此次任务执行区域,位于海洋上空,和军舰试航时一样,海风、海水具有一定盐碱腐蚀性,那么蒸腾而来的海洋上方气流,同样存在腐蚀性。而从公开数据来看,苏-30在我军服役已有大约20年之久,长时间在海洋上空飞行,不仅是对飞机性能的考验,更是对战机常年维护工作的校验。
10小时飞行任务中加油图
此外,高空飞行作业,对飞行员供氧、供能保障也十分看重。飞行员在机舱内不仅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可活动空间窄小,因此能量充足的食品,对保证大脑供氧充分的需求,不容小觑。据介绍,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食用的是便携高能食品,供养机制一般而言有机载制氧、也有液态氧供氧。执行任务的这支队伍,主要是往返于南海诸岛,每次巡警总耗时10小时左右,因此,这项挑战,对我军在南海的执勤、安保工作,意义重大。对于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海岸线、边境线绵延不绝的国家而言,飞行员全域巡航的责任在肩,更是重如泰山。(猫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