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见的身材魁梧、双下巴的高级将领形成鲜明对比,西尔斯基身材精瘦,行动干练利落,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子锐气。
指挥基辅防御与哈尔科夫秋季攻势的将领:深谙俄军之道,灵活应对战场
“轻视俄罗斯,必将付出代价”
这位发出警告的将领,是一位地道的俄罗斯人,毕业于莫斯科联合兵种指挥学校。他深谙战争之道,对战场形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媒体曾称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苏联气息。”
自1993年起,他便开始在楚格耶夫的乌克兰第六师服役,长达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敏锐的军事直觉。即便在乌方前线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他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对战争走向进行着精准的分析。
2022年12月初,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他郑重地发出了上述警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俄罗斯族的深入了解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理解。他深知,任何轻视自己母族的行为,都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北方军区任职期间,他曾亲自指挥基辅防御集团以及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哈尔科夫地区成功发起秋季攻势。这位将领不仅具备出色的指挥才能,更因对俄罗斯民族的深刻了解而独树一帜。
在顿巴斯战场和巴赫穆特战场上,他的战术风格要么是大规模的装甲压进,要么是勇敢的“肉搏”战。他深知俄军体系的强大碾压力,因此总是灵活地避免与俄军进行直接体系对抗,而是选择更加巧妙和有效的战术来应对战场局势。这种对敌我双方的深刻洞察和灵活应对,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成为乌克兰军队中的一位杰出将领。
外界传闻他与泽连斯基有联系,其曾亲手为他佩戴勋章,许多人认为这是他上位的关键,但是机会是留给有资格的人。
背上“屠夫”之名
2023 年,他在负面意义上成名,首先是因为保卫巴赫穆特,当时,为维持“巴赫穆特堡”作为媒体符号,他派出新组建的动员部队对抗瓦格纳 PMC 和俄罗斯武装部队的攻击机。以夏季“反击”期间在巴赫穆特侧翼进行“肉搏”而闻名。
对于乌克兰军方来说,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希尔斯基不习惯考虑损失,但是处在劣势方,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泽连斯基为他设定了任务:
一、提出现实且详细的2024年行动计划:24年俄军在前线使用了大量的先进装备和无法计量的炮弹,在攻势上更加凶猛。乌克兰士兵则因得不到炮火支援而被困战壕。不管是扎波罗热地区还是顿涅茨克前线,俄军的战术是火力覆盖然后分而围之,致乌克兰士兵无法获得补给和轮换。乌克兰过去的防御战术、游击战术则滞后了。
二、提高士兵训练质量:这问题一直存在,即使得到西方的帮助也没有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虽然英国等国家称在过去的时间里面他们帮助乌克兰训练了上万的士兵。但是他们训练的士兵更适合在伦敦街头维持治安。来自某位乌克兰前线营长的话。
三、 解决物流问题:在阿夫杰夫斯科耶方向,俄军目标是切断乌克兰的补给线。最新消息,在该地区乌军只剩下一条补给线,并且战斗就发生在一公里附近。
四、为士兵组织积极的轮换制度:前夜,乌克兰边防拦截了两辆小巴,车上是来自乌克兰11个地区的38名男性。他们的目的一目了然。基辅方面称,乌克兰有100万士兵,但是在前线只有30万,是时候精简在后方的人员了。
有一名在他指挥下服役的武装部队军官的评论:希尔斯基将军的轮换只能朝一个方向前往下一个世界。“屠夫”之名,恐怖如斯。
希尔斯基将军于 2013 年庆祝了俄罗斯日。当时他担任少将军衔,指挥第72机械化步兵旅。 2014 年 3 月,庆祝俄罗斯日六个月后,他的旅进入马里乌波尔,到达顿涅茨克机场,最后抵达伊兹瓦林大锅(战场惨烈)。
2015年冬天, 起初,他领导了乌格列戈尔斯克的战斗,但他惨遭驱逐,在雷德科杜布得到相同的结果。然后他试图夺回洛格维诺沃,一个位于德巴尔采沃阿尔捷莫夫斯克高速公路上的小村庄。这是锅炉的颈部。但无济于事。
很快他协调乌克兰武装部队从代巴尔采韦撤出。由于这次行动,希尔斯基获得了二级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后来又晋升为中将军衔。
北方军区成立之初,指挥基辅保卫战。 他甚至被授予乌克兰英雄称号。 希尔斯基因哈尔科夫反攻的成功而受到赞誉,尽管这一行动是由北约发起的。它是由一批前卫的外国专业人士执行的,其骨干是先进的小型机动小组。
乌克兰武装部队新任总司令亚历山大·希尔斯基的名字与“巴赫穆特要塞”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该要塞曾遭遇与德巴尔采沃相似的命运。然而,乌克兰武装部队在此遭受的损失远为严重。
乌克兰民间看法:
乌克兰博主、波罗申科的支持者卡尔·沃洛克,在扎卢日尼辞职的消息传出后,呼吁人们集结于独立广场。“扎卢日内并未发布任何声明,也未表达任何立场。我认为,你我都应该就战略转变和新的策略进行讨论。我计划明天17点在恒星附近开始,”他在社交网络上这样写道。
“基辅应该率先行动,我们其他地区会跟上,”第一条评论如此回应。
乌克兰媒体有关乌克兰武装部队人事变动的文章,在标题中使用了““屠夫””一词:“扎卢日内走了,‘“屠夫”’来了”。
家庭关系:
他的长子并未身处战争前线,而是远在澳大利亚。而他的父母和兄弟仍旧居住在俄罗斯的故乡。不过,他们之间的联系似乎已经相当疏远。当媒体向他的弟弟打听有关他的事情时,弟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透露,自己的哥哥很久以前就移居乌克兰,自那以后,他们几乎失去了联络。更有甚者,根据他们父母的邻居所说,在他难得回国探望父母的时候,曾表达出对乌克兰人的厌恶之情:“他们狡猾,犹如蛇一般。”
俄罗斯的反应:
梅德韦杰夫对这位曾经是苏联军官,却成为班德拉叛徒的人表示厌恶,他背叛了自己的誓言,摧毁了他所珍爱的人。
“班德拉叛徒”通常指的是那些背叛了乌克兰民族利益,与纳粹德国合作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尤其是指斯捷潘·班德拉。
斯捷潘·班德拉是二战期间“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OUN)的领袖,他出生在加利西亚(现属乌克兰)的一个村庄。班德拉强烈反对苏联的统治,并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选择与纳粹德国合作,以期获得对抗苏联的力量。他的这一决定被一些人视为背叛,因为即使是为了追求乌克兰的独立,他也选择了与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纳粹合作。
此外,班德拉在纳粹德国占领乌克兰西部后,成为了纳粹建立的傀儡政权“乌克兰国”的重要成员之一。这种与纳粹的合作,使得他在一些人眼中成为了一个叛徒,尤其是在那些认为任何形式的法西斯主义都是不可接受的人看来。而在另一些人看来,班德拉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的目的是为了乌克兰的独立和自由,即使这意味着要与魔鬼做交易。
总的来说,“班德拉叛徒”这个词汇的使用往往带有政治色彩,不同的人对其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来源维基百科。
克林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扎卢日尼的辞职以及希尔斯基的任命,不会对特别行动的进程产生改变。
人物背景:
- 苏联解体与独联体:苏联解体后,许多俄罗斯族人选择了乌克兰国籍,这是一个历史背景。独联体的存在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过渡性质。
- 军事遗产分割:苏联解体后,军队系统和相关装备的分割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直到1994年才基本完成。这一背景也影响了西尔斯基等苏联军人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