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2022年09月30日08:29:11 军事 1350

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 天天要闻

文:胡后法


俄乌战争被视为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地缘政治事件,并将成为百年变局的标志性事件,至今虽然已经过去200多天,但依然难分胜负。战争将僵持多久,以何种方式结束,目前无人能提供答案。日前,普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部分动员令,并在乌克兰四个州举行入俄全民公投。俄罗斯推出这两大动作,引发全球震惊,意味着俄乌战争将进入重要转折。

普京的大动作出于什么动机,外界不得而知,但起码可以证明以下两点:一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遇到了较大麻烦,“特别军事行动”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至今也无取胜“妙招”;二是俄罗斯不甘心目前进退两难的局面,也不会接受美国和西方通过支持乌克兰来消耗俄罗斯的做法,大有决战到底的架势。

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说明,普京对军事行动的估计是不足的。一是没有估计到乌克兰的抵抗能持续这么久,原先“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略利益”的想法已被证明是不现实的;二是没有估计到美国和西方对乌的军事和政治支持会如此强大;三是没有估计到美国和西方对俄制裁的力度会如此之大;四是没有估计到俄的传统军事优势难以适应美国支持下的新型战争形态。

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 天天要闻

普京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部分动员令。


如果仅凭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俄罗斯取胜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俄罗斯目前面对的是整个北约。美国挑起俄乌战争,实际上是深谋远虑的长远战略,其主要基于两大战略考虑:一是要长期弱化俄罗斯的国力,使其无法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威胁;二是通过挤压和威胁俄的生存安全,刺激俄罗斯不断作出回击,使欧洲永远感受到来自俄的安全威胁。当然,直接与俄罗斯开战,美国是不会干的。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做法是“流别人的血,谋自己的利益”,而挑起俄乌战争是最好的选择。

在国际地缘格局中,乌克兰本是无足轻重,但作为美国的战略工具,却可撬动欧洲的地缘格局。美国在欧洲设置一个火药桶,让欧洲永远感觉到俄罗斯是他们的威胁,从而永远乞求美国的保护。只要能保持美国在欧洲的霸权,乌克兰即使被打没了,美国也毫无损失。通过挑起俄乌战争,美国成功将欧洲与俄罗斯变成了一对死敌。在俄欧间播下“深仇大恨”,意味着在欧洲放置一个火药桶。

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 天天要闻

通过挑起俄乌战争,美国成功将欧洲与俄罗斯变成了一对死敌。



美国向乌克兰援助了大量武器,但这些武器的攻击性并不很强,没有战斗机,没有坦克,也没有中程以上的导弹。可见,美国并不想让俄乌战争演变成高烈度的战争。在美国的战略盘算中,美国需要俄罗斯在欧洲继续扮演挑衅者的角色,只有这样,美国才能把欧洲团结在自己周围,欧洲也才能把美国视为保护国,并接受美国的领导。

有人说,美国企图借助乌克兰摧毁俄罗斯,但这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美国至今对俄乌战争的处置还是留有余地的,美国实际上并不想让战争失控。冷战期间,美国通过与前苏联的对抗,牢牢控制了欧洲。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了,欧洲本可以与俄罗斯和解,使欧洲成为全球最稳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但这样的欧洲不符合美国利益。因而,美国在冷战后依然通过围堵俄罗斯,继续把俄打造成欧洲的对手,从而使欧洲继续与美国紧密捆绑。

美国的对俄、对欧战略,在冷战前和冷战后始终是一脉相承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直想融入西方体系,但美国并不接受。当年,无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都曾极力“巴结”美国和西方,表达投入美国怀抱的强烈愿望。即使到了普京时代,俄罗斯也没有放弃融入西方的希望,但这一切均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始终对俄实施战略挤压和遏制。这让俄罗斯的政治精英异常失望,在意识到融入西方的梦想破灭后,俄罗斯只好开始反击西方的打压,俄美和俄欧矛盾不断激化,双方关系走向对立。

俄欧互为敌对的状态意味着俄罗斯和欧洲将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之中,俄罗斯的资源优势、欧洲的制造业和科技优势将永远被美国扼杀。对乌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实际上是俄对美国自冷战以来对俄“围堵战略”的大反击。

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 天天要闻

美国的对俄、对欧战略,在冷战前和冷战后始终是一脉相承的。



普京发起对乌军事行动,其架势是要与美国“背水一战”,彻底铲除美国独霸世界这个祸害。如果普京的战略雄心得以实现,欧洲当然也将成为获益者。在俄看来,欧洲理应与俄站在一起,高举“战略自主”的旗帜,摆脱或至少减少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然而,欧洲不仅没有策应俄罗斯的行动,反而在反俄行动上比美国还要美国。美欧步调一致,借着俄乌战争,把俄围殴得“死去活来”。

美国和西方源源不断地向乌输送武器,试图以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拖累俄罗斯。对此,普京心知肚明。普京似已下定与美国决战到底的决心。毕竟战场不是在自己的国家,能否夺取或夺取多少乌克兰领土,俄都可以拖下去。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丰富能源和粮食的国家并不多,而俄的这两样“保命”物资都十分充足,因此经受得住美国和西方的各种制裁,这是普京誓与美国抗衡到底的底气所在。

除了在军事上对乌打击外,俄在经济上紧紧抓住欧洲的“软肋”,大幅减少对欧洲的能源出口,特别是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二战以来,欧洲经济的崛起与俄罗斯资源的廉价供给密不可分。冷战后,基本形成了以俄罗斯丰富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欧洲制造业与高科技为增长动力的欧洲经济格局。长期以来,欧洲人享用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俄罗斯的招数击中了欧洲的软肋。在欧洲,物价飙升,货币大幅贬值,生活费暴涨,生产成本成倍增长,企业纷纷转移。面对即将来临的冬季取暖,欧洲政治家们一筹莫展,民众怨声载道,欧洲经济陷入极度困难。有专家预测,如果目前的局面持续下去,欧洲的先进制造业将被击垮。如果说,欧洲和美国是在拖垮俄罗斯,难道俄罗斯的回击不是也在拖垮欧洲吗?

俄乌战争能否改变欧洲的地缘宿命? - 天天要闻

长期以来,欧洲人享用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欧洲目前出现的战略僵局,说明二战后的欧洲地缘格局固化了欧洲政治精英们的战略思维。对他们而言,美国是欧洲的唯一靠山,虽然他们也愿意与俄搞好关系,利用俄的资源优势,但前提是俄在美欧面前必须扮演“服从性”的角色,不得拥有话语权。但作为历史上的强大帝国,俄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屈辱”。

由于历史的原因,对美依附、对俄排斥的理念,已渗入欧洲建制派精英的“政治骨髓”。这正是欧洲的政治宿命,也是长期以来美国轻易操控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根本原因。只要这种局面不改变,欧洲的战略厄运也难以摆脱。普京通过俄乌战争,终于让欧洲选民们领教到与“俄罗斯彻底切割”的后果。

然而,欧洲老百姓并不完全接受对俄制裁变“自残”的极端做法。近来,民粹主义极右势力在欧洲风云突起。在瑞典、意大利、匈牙利等国,民粹和右翼政党纷纷被选民推上政治舞台,甚至执掌政权。在法国和德国,右翼政党赢得的支持也大幅上升。这些政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反对制裁俄罗斯。欧洲刮起的这股政治风云引起了全球关注,因为它不仅对欧洲,也对世界,尤其是对美国的霸权地位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但它能否从根本上扭转欧洲的地缘宿命,目前还不能抱太大希望。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华东某院大待岗! - 天天要闻

华东某院大待岗!

不过继承就是单纯好奇,怎么这行,前两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项目一个接一个,加班熬夜那是常态,怎么突然说没项目就没项目了,甚至到了实在没活儿分给大家,干脆让大家直接回家歇着的地步!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 天天要闻

奥斯福耗资百万,投建粉末喷涂生产线!

日前,福建奥斯福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奥斯福”),粉末喷涂生产线,在漳州市长泰区发展和改革局,进行县级权限内企业境内投资项目备案。此次粉末喷涂生产线的建设,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发电机组外壳等关键部件的喷涂质量和生产效率。
商务部: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 天天要闻

商务部: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答:近年来,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等6家公司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或参与对台军售,或与台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依据
关税风暴 美对华加征104%关税,如何守护你的钱袋子? - 天天要闻

关税风暴 美对华加征104%关税,如何守护你的钱袋子?

当听到美国对华商品加征高达104%的关税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游戏,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关税的变动,尤其是如此高的税率调整,将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成本和消费选择。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若不出意外,4月以后,国内将迎来4个变化 - 天天要闻

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若不出意外,4月以后,国内将迎来4个变化

近些年,国内很多人都感觉到赚钱越来越艰难了。而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大家都希望中国经济能够步入快速增长轨道。同时,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将助力经济稳步增长。只有这样,实体经济才能进入繁荣周期,老百姓的收入就能够“稳步增长”。而从现在情况看,国内投资和消
中国家庭存款30万,算什么水平?有人终于说了大实话! - 天天要闻

中国家庭存款30万,算什么水平?有人终于说了大实话!

在很多人的眼里,中国多数家庭的存款都应该超过30万。主要原因是,即使在中等城市,家庭存款达到30万也不够付首付款。此外,现在网上喜欢炫富的人有很多,不是晒出大量现金,就是炫耀巨额存单。这让人感觉中国多数家庭拿出30万,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在国内存款超3
古越龙山9年8次提价,“黄酒一哥”靠涨价走出“江浙沪”? - 天天要闻

古越龙山9年8次提价,“黄酒一哥”靠涨价走出“江浙沪”?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长河中,三大世界古酒之一的黄酒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尤其在早年间的江浙一带,家里添丁时父母都会埋下一坛女儿红或状元红,等孩子出嫁或金榜题名时宴请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