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2025年05月17日18:33:03 国际 1812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在去年2月 2日,《观察者网》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提到印度经济的崛起值得我们正视观察,不出十年他们很可能是“第二个中国”。

此观点一出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印度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崛起是必然的,我们需要正视并借鉴他们的优点,以此来补全我们的短板。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也有网友认为,虽然他们看似有人口红利,但实际上因为经济发展的“底子”没打好,所以根本不足为惧。

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印度发展经济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他们真的会崛起成为下一个强国吗?

一、印度的发展模式

从2014年莫迪登上印度总理的宝座后,就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并在此后的10年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说道这里大家肯定有疑问,莫迪好大的口气啊,上来就说要搞制造业,甚至还想取代我们成为“新世界工厂”,他的底气到底是哪里来的?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其实人家莫迪在上台前也是亮眼政绩的,要知道曾经他领导印度一个发展十分贫瘠的邦脱颖而出,成为全印上下经济增速最快、外贸出口额最高、基建水平最好的邦,这给他的总理选举加分不少。

在他执政伊始,就大刀阔斧的制定发展印度制造业的一系列政策,一时间众多外媒也吹捧世界将引入“印度时代”。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印度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几乎复刻中国,兴建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基建项目,大力吸引外资入驻印度市场,同时推动数字支付系统,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多项改革计划。

如今印度经历了“十年大蜕变”的高速发展时期,尤其2022年印度的GDP为8547亿美元,一跃超过昔日世界霸主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这一消息让印度国内民众感到振奋不已,莫迪政府也对此进行大力宣传,甚至放话称“印度制造”从来都不是梦,以后一定能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这时的莫迪雄心壮志,中美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印太地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天赐良机就在眼前!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其实他们想的也没有错,从特朗普第一次总统任期以及后来的拜登政府,都想要极力拉拢印度,不少美国科技公司也都在这期间选择去印建厂。

逐渐膨胀的印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2020年莫迪政府开始实施“对华脱钩”战略,不但在国内封禁了中国数百个APP、对在印的中企百般刁难、对华部分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断两国的直航、甚至还收紧签证政策。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他们声称这样做是不想被中国的商品“操控和绑架”,如此激进的手段,甚至比美国还要强硬。

印度到底哪来的自信,认为只要跳出中国供应链体系,就能发展出印度供应链体系呢?他们的优势有哪些?

二、印度的优势

其实印度自身确实有一定实力,要知道他们作为全球除了我们以外,唯一一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自然比不少国家要强。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尤其莫迪选择以“制造业立国”,想要利用出口导向经济快速拉动发展,同时国内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大搞基建扩大内需,以此实现良性循环

自2021至2024年期间,印度的平均GDP增速保持在6.5%,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的两倍,印度央行甚至在去年6月的时候预测增速将达到7%。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印度能取得如此成就,确实引人瞩目,根据印度去年发布的2023年财政报告来看,2024年印度的服务出口增长了11.4%,远超全球平均8.9%的水平,总出口额高达3450亿美元。

根据相关专家分析,如今印度最强劲的出口已经不再是IT服务业,而是曾多拓展到商业资讯、技术支持以及业务运营等多方面。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这已经颠覆了以前大家说起印度时,想到的就是客服行业的印象,根据多家跨国企业提供的数据来看,摩根大通在印度有超过5万名员工;英特尔英伟达等超过85家跨国半导体企业都在印度有不少的员工;德国奔驰在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雇佣了近6千名工人,这是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德国外最大规模的研发中心。

可以看出来印度的人口红利不仅仅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更是帮助了印度储备了大量的优质人才。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按照人口结构来看,印度每年约有超过1千万年轻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这样庞大的劳动力基数,推动了他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

除了人口优势外,地缘关系让他们搭上了一班“顺风车”,美西方过去几年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这让他们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吸收了一波撤出中国的外资企业。

美光、苹果供应链企业以及微软等等跨国企业纷纷入驻印度,印度本土企业通过收购这些现成的外资企业,从而快速建立一系列相关产业体系,这发展速度可比当初的我们快多了。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基建、人才、资金……在印度看来崛起要素自己已经齐备了,为了向美西方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同时也想要提升国内劳动力的就业率,印度选择和中国“脱钩断链”。

在他们看来,这些高科技企业来都来了,我提高关税让中国货进不来,那岂不是下游的产业链都能让我们本土企业承接,经济不但能跟着飞涨,还能让更多人就业,肯定是赢麻了!

梦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如坠冰窟,印度腾飞的奇迹是否真能延续?他们如今的情况又如何了呢?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三、实际结果不及预期

这里我们先说结论,莫迪政府的预期不但没有达成,反而沦为了国际社会的笑柄,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意识到,印度根本无法快速取代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

今年3月21日,路透社报道称莫迪政府将终止一项自2021年发起的激励计划,这个高达230亿美元的 计划原本是用来吸引外资从中国撤离,选择来印度进行投资,从而带动发展本土制造业。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这个激励计划涉及的产业十分广泛,包括光伏、无人机、汽车、纺织医疗器械等14个领域,根据印度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参加该计划的企业多达750余家。

但其中不少企业并没有启动生产,截止2024年10月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该计划中的企业共计生产了价值1519.3亿美元的商品,占该计划目标的37%,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印方政府不高兴也就算了,那些老老实实生产的企业也不高兴,因为补贴发放的进度太慢了,而且有些企业还因一系列注入“未达到最低增长率”等理由拒绝给予补贴,这让他们不由怀疑这个计划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

印度智库的专家对此感到很失望,认为这样关键的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已然成了笑话。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从莫迪在2014年提出的制造业发展规划来看,预期印度2022年制造业占总GDP的份额应为25%,后来看到数据实在跟不上,中间还将期限延后到了2025年。

然而就如今的情况来看,制造业占该国GDP的数值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还下降了。

2015年印度的制造业占比为16%,而去年年底的数据仅有13%,离25%的规划的差距越来越远了。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彭博社早在莫迪政府选择“对华脱钩”开始,就对印度的发展表达了担忧,2023年6月他们刊文称:“印度的制造业离不开中国,只有融入中国产业链体系。”

印度本身的工业化进度很慢,营商环境更是严峻,就连低端的制造业都无法彻底取代中国,更别说想要在国际贸易逆全球化的当下,挑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了。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兼“盟友”,特朗普重返白宫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让印度的制造业“雪上加霜”。

“印度是世界上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相信印度能照顾好自己,美国的科技企业该考虑回来建厂了……”

特朗普在5月15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道,同时他还十分自豪的表示,印度政府提出不想美国60%的商品加征任何关税,这在他看来可以说是值得炫耀的“胜利成果”。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去年两国之间双边贸易总额高达1290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恶为457亿美元,特朗普认为就是因为美国的那些科技产业在印度建厂,所以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对比中美谈判的结果,印度多名学者纷纷表示,莫迪政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将印度摆到美国平等贸易伙伴的地位,反而一再的做出让步,这对于国内的制造业发展将带来沉重的打击。

中国需要正视印度崛起?学者警告:不出10年,印度或是第二个中国 - 天天要闻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莫迪政府不改变对中印贸易的态度,那么印度的制造业发展进度会十分缓慢。

就如今的国际贸易形势来看,印度下一个十年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他们能认清现实,从务实的角度出发看待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达成互利互赢才是最好的办法。

结语

自从我们发展起来之后,很多国家都说想要复刻我们的发展模式,真正成功的却寥寥无几,其实他们的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生搬硬套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印度想要超越中国,至少要解决掉自身基本的种种难题,为自身制造业发展打好基础,否则别说超越中国了,就连越南他们也比拼不过!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印度基建想借鉴中国模式,但绝非易事”》2023-12-29 20:34:03 来源:观察者网

《进入“莫迪3.0”时代:印度经济的现状、机遇与挑战》2024-06-24 20:57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印度政府被曝已决定,终止230亿美元激励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2025-03-21 18:01:22 来源:观察者网

《“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目标,要通过中国实现”》2023-06-08 21:30:51 来源:观察者网

《【深度分析】毛克疾 :印度要“替代中国”?从数据看印经济真实成色》2025-03-12 14: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入户调查!大沥人请积极配合! - 天天要闻

入户调查!大沥人请积极配合!

头条推荐盐步老龙“起龙”、锦龙盛会!大沥端午龙舟欢乐季周六开锣!近日,国家统计局决定于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两次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致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如下↓↓↓尊敬的住户朋友:您好!感谢您参与人口固定样本跟访调查!
和谈不到2个小时就结束,俄罗斯占据了优势 - 天天要闻

和谈不到2个小时就结束,俄罗斯占据了优势

图为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谈判 昨晚我没能睡好,在我提到伊斯坦布尔会谈普京赢了之后,引来了许多朋友对我的指责。 他们质问我是“俄粉”吗,是不是在为普京撑腰? 其实看看今天俄乌....
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会见李书福,提出一个希望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会见李书福,提出一个希望

撰文丨董鑫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5月15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在哈尔滨会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行。 在会见中,梁惠玲说,希望吉利控股集团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深化与....
泽连斯基要在土耳其等普京,普京会前往吗?背后有着什么秘密? - 天天要闻

泽连斯基要在土耳其等普京,普京会前往吗?背后有着什么秘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日要闻 Today's news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俄乌局势的惊天大瓜——泽连斯基放话要在土耳其“亲自等普京”,而普京刚提议无条件谈判!这场“隔空喊话”到底是真和谈,还是新套路?背后又有哪些大国暗战?咱一条条扒开说!一、普京敢不敢去土耳其?关键看这个“护身符”泽连斯基喊话谈判地点选在土耳...
哥伦比亚 从“向北看”到“看世界”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 从“向北看”到“看世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5月12日刚刚抵达北京,13日他就带着女儿直奔长城。而且还在好汉碑前合影,他还跟我们分享了这次中国之行,他说,虽然他女儿跟他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从来没来过中国,所以这次一定要带自己的女儿一起来看看中国。
韩国大选将至,尹锡悦退党,执政党“切割”能否挽回民意? - 天天要闻

韩国大选将至,尹锡悦退党,执政党“切割”能否挽回民意?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当地时间17日上午通过社交媒体宣布退出国民力量党。大选在即,国民力量党内部持续传出要求与尹锡悦“切割”的声音,以免拖累选情。总台记者 唐鑫:当地时间17日上午,被弹劾下台的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宣布退出执政党国民力量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