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议会近日通过一项引发争议的法案,旨在改革该国庞大的穆斯林宗教财产管理机构。由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府声称该法案将增强透明度,而反对党则谴责这是针对少数族群的"攻击行为"。
根据法案内容,印度全国24个穆斯林宗教财产管理委员会(Waqf boards)将接受重大改革。这些机构目前管理着约90万英亩(36.5万公顷)的宗教捐赠财产,形成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房地产帝国,使其成为仅次于铁路和国防部门的印度最大土地持有者之一。
议会事务部长基伦·里吉朱在周三提交该法案时表示,改革将遏制腐败和管理不善,打破少数利益集团的垄断控制。经过长达十多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辩论,下议院于周四凌晨通过该法案,预计上议院也将于当天晚些时候批准。新法案将赋予公务员监督宗教财产管理委员会的更大权力。
内政部长、莫迪亲信阿米特·沙阿强调,改革有助于"追查那些为个人利益出租宗教财产的人"。他表示:"本应用于支持少数族群发展的资金正在被盗用。"根据新规,非穆斯林将被纳入管理委员会,但沙阿称其参与仅限于"行政事务"。
反对党强烈谴责这一改革。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指责这是"边缘化穆斯林、篡夺其个人法律和财产权利的武器"。他指出:"虽然当前目标是穆斯林,但为未来针对其他群体开创了危险先例。"
分析人士认为,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此举意在巩固其右翼印度教基本盘。该党此前支持"清真寺侵占印度教圣地"的争议主张,并主导在阿约提亚被毁的莫卧儿时期清真寺遗址上建造大型印度教神庙。批评者担忧,此次改革可能加剧印度2亿穆斯林群体面临的社会边缘化压力。
随着宗教少数群体权益问题再次成为印度政治博弈的焦点,这项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莫迪政府在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方面迈出新步伐,也预示着印度社会不同宗教群体间的紧张关系可能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