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专题调研:党政一把手这项“兼职”要干好!

2025年03月22日21:10:22 国际 3273

时至春分,万物勃发,生机盎然。

3月22日上午,市委书记曾赞荣督导调研林长制、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强化措施,系统施治,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何谓林长、河长?这些“长”在青岛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李村河水清岸绿,浮山公园绿道环绕……市民游客行走其间,往往会发现标明“河长”“林长”的标识牌。

这两“长”,都由地方党政领导担任,是保护江河湖泊、林草资源等的责任人。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青岛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下笔,来破解生态难题。

从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长制,到实施林长制,青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抓住了“党政同责、主体责任”这一牛鼻子。

除了河长、林长,青岛还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变革,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河流到森林的全生态系统保护,创新探索出一条青岛特有的绿色生态转型之路。

每条河流都有河长管

从胶东国际机场空港入青,乘机俯视大地,母亲河大沽河如同一条舞动的多彩绸带映入旅客视野,成为空港入青第一景。

经过多年治理和管理维护,大沽河从多年前常态断流、干枯寂静的河道,到如今生态盎然、游人接踵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市委书记专题调研:党政一把手这项“兼职”要干好! - 天天要闻美丽的大沽河

“治水靠一个部门、一项措施,单打独斗肯定不行。”青岛市大沽河管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作为省级河流,大沽河以河长制为为统领,建立起了省、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河长体系,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的治水合力。

正是河长制湖长制的推行,让横跨多个区市的大沽河在治水上找到了破解“九龙治水”困局的密码。

不仅是大沽河,在青岛上万平方公里土地上,466条大小河流纵横交织,497座湖库星罗棋布。

治河不易,长治更难。2017年,青岛率先在省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建立起了市、区(市)、镇(街)、村(社区)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解决了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这一体制框架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其他市领导为市级河湖长,并由分管水务的副总河长兼任市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的顶格河长制领导体系,高位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实施。

此外,青岛把河湖长制实施列入对各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构建了主体明确、职能清晰、体制顺畅、运行规范的河湖管理机制。

各党政领导上岗履职,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

河长制促进“河长治”。他们就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河湖“四乱”问题进行清理整治;积极探索青岛特色的治水“良方”,“一河一策”精准施治;以“智慧河湖”拓平台,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

目前,全市共设四级河湖长4558人,“民间(义务)河长”1061人、志愿者队伍1376人。

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深入推行,青岛河湖实现了质的蜕变。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11个国省控河道断面全面达标,18处城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创建了31条(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景象逐步显现。

5700名林长守护“绿色家底”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生态宏观上讲,河海相通,山水相连,林草相伴,青岛的“长”起于治水而不止于治水。

“林长”就是青岛在“河湖长“之后,生态治理的又一举措。

2019年12月,青岛开始全面建立林长制,同样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林长,多名市级领导任副总林长并兼任区域市级林长,明确21个市直部门为责任单位。同时,各区(市)、镇(街)、村(社区)均建立了相应的林长制组织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

市委书记专题调研:党政一把手这项“兼职”要干好! - 天天要闻绿林茵茵的崂山

为强化部门联动,青岛不断深化“林长+”协作机制,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模式,并将“生态警长”与“林长制”有机结合,已落成浮山、太平山、大泽山等生态警务室或生态联勤工作站68处。

各区市也在积极探索保障林长制落到实处的路径,如市北区与市浮山保护管理中心合作,在浮山建立“公益诉讼案件替代性生态修复区”,现已修复山林并植树约4亩;城阳区印发《关于建立“林长+森林法官”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林业保护的法律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林长5700名,设立林长制公示牌844个,形成了一张守护“绿色家底”的严密网络。

青岛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林业保护管理,探索民间林长工作。各区市共发展民间林长227名、志愿林长25名。

早前,白沙河湿地入海口11个河心岛上有人毁绿种菜、围岛猎捕,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志愿林长开展系统治理:设置警示标识、公开举报电话,联合环保、林业、生态警长定期巡视,广泛发动公众种植植被。经过系统治理,湿地重现近万只鸟类栖息的蓬勃生机,形成了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共同体治理范本。

持续扩绿,青岛的生态品质正不断提升。自2022年公园城市建设以来,完成造林1.96万亩、复壮古树600株,新改建城市绿道336公里、林荫廊道145条、立体绿化322处。

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

每逢节假日,到灵山湾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对于灵山湾镇街级湾长徐强而言,旅游旺季也是他的巡湾忙季。

在巡湾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他都可以通过app上传到区湾长制办公室,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分办。

徐强坦言,湾长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隔离,各部门联防联控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

新工作制度下,湾长与河长结成了最密切的工作搭档,双方建立了入海河流超标预警机制,接力监测和巡查入海河流水质,实现了灵山湾7条入湾河流水质全部达标。

清理拆除养殖设施,治理河道,整治入海排污口……在系统治理下,灵山湾实现了从海滩侵蚀到岸绿湾美、从杂污横流到鱼鸥翔集的华丽转身。

在青岛905.2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分布着49个海湾。海湾是近岸海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是生态保护的重地、休闲旅游的胜地和经济发展的高地。

市委书记专题调研:党政一把手这项“兼职”要干好! - 天天要闻美丽的海湾是青岛的名片

作为全国首个推行湾长制的城市,青岛已构建起市、区、镇三级湾长体系,设置了117名湾长,将49个海湾纳入精细化管理。

湾长制的推行让“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照进现实。通过加强入海河流水质监测,开展全市617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严控陆海衔接区域环境污染,推动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实现从陆源污染到海洋生态的全链条治理。

由此带来的,是青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目前,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在99%,灵山湾、崂山湾分获国家、省级美丽海湾称号。

从“河畅水清”到“湾美滩净”,再到“山绿林郁”,青岛一体推进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工作,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三“长”联动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岛篇章,也为沿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陆海统筹”样板。

记者|吴帅 刘栋

来源|青报观象山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 天天要闻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被不起诉人的住所地和违法行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实行政处罚?日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向异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并以办案为契机,实现湘黔四地联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为一起跨区域涉非法狩猎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