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


【臻萃▪典藏】03
【书 名】 宋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
【编 者】 宝玥斋
【简 介】 林靖凯
【函套题签】 黄泽涛
【出 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 帧】 锦缎经折装装+牛卡纸函套
【页 数】 44页
【印 刷】 原大调频网
【尺 寸】 180×360(mm)
【版 次】 2018年1月第1版
【书 号】 ISBN 94-5 978-7-5675-6898-3
【定 价】 198元

黄庭坚,字鲁直。尝游山谷寺,喜其胜境,故自号山谷,洪洲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卒于崇宁四年(1105年),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熙宁五年,苏轼见其诗,叹为绝妙,遂以诗赠之;元祐元年,始见苏轼,以师事之,有“苏黄”之称。又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书法初得其叔父李常(公择)指导,继学周越草书;后见怀素自叙而变化,自称晚岁悟草书之妙,善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

◇◇◇实拍书影◇◇◇


◇◇◇锦缎经折装◇◇◇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卒于崇宁四年(1105年),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熙宁五年,苏轼见其诗,叹为绝妙,遂以诗赠之;元祐元年,始见苏轼,以师事之,有“苏黄”之称。又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书法初得其叔父李常(公择)指导,继学周越草书;后见怀素自叙而变化,自称晚岁悟草书之妙,善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




其大字行书墨迹《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卷,又称《书刘宾客诗》、《伏波帖》等,黄庭坚57岁书于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1101)。全卷纵33.6厘米,横535.5厘米。《伏波神祠卷》为黄山谷晚年得意之笔。伏波将军马援,汉名将,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道经此处,有《经伏波神祠诗》一首,黄庭坚此卷即取其内容。黄庭坚对这卷作品也自视甚高。


山谷本人对此作的得意,在其跋中已溢于言表。所谓“漫书数纸,臂指皆乏,都不成字”乃是客套谦辞,其言外之意,在表明创作心态的放松,一个“漫”字正可玩味;“都不成字”云云,也是其晚年对自己书法超迈之境的一种游戏式表达。




范成大在南宋属“中兴四大家”之一,诗书皆冠冕一时。他盛赞《伏波帖》“毫发无遗恨”以及对此书心手双畅、笔墨如意的分析皆很有道理。



文征明晚年的时候耗时数年临摹这件《经伏波神祠诗卷》,但也仅仅学到了其三四分的水平,便足矣在大字领域傲视群雄了。文征明评价此作道:“真得折钗、屋漏之妙。”




此作曾经宋龚敦颐(字养正)、明沈周、项元汴递藏,入清以后,初归棠村梁清标(1620~1691),不久入乾隆内府(今卷上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印),后归成亲王永瑆(有“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皇王子成亲王诒晋斋图书印”),成亲王以之刻入《诒晋斋法帖》卷四。后又经刘墉、近代叶恭绰、谭敬等人所藏,后归张大千收藏。《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著录,《听雨楼帖》、《诒晋斋法帖》等收录,现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此诗卷老练苍劲,为黄氏晚年代表作之一。宝玥斋现以调频网原大精印,用资鉴赏学习。

▼细节欣赏▼





喜欢黄庭坚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