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印度在边境上屡屡与我国发生摩擦。深究其潜在的想法,是可以与印度入常野心挂钩的。但其实,说到印度入常,那只是一条没有结果的不归路。
网上有个段子,讲的就是印度几次申请入常,请求扩大为六常,都是四票通过一票否决。而否决的常任理事国几乎是轮了个遍。
其实段子毕竟是段子,但也可从侧面看到五常的地位。在联合国,要通过增加常任理事国法案是要经过4个流程的。印度若寻求入常,那当真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除了自身实力以外,也由多方原因所决定。
一、 疫情之下:印度危机与转嫁
一直以来,网络上都流传着诸多"印吹"言论。不绝于耳的,莫过于"拥有8亿年轻人的印度,终将超越中国"。但是,在今年,这样的言论还能大肆传播吗?
先来看看疫情之下,焦头烂额的印度。一场疫情,足以让这个在印度威望直逼圣雄甘地的莫迪。所有成绩都化为泡影。看待疫情问题,就可以明显看出国家执行力。
如今,印度累计确诊即将突破千万大关,仅次于美国。与美国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密度是404人/平方公里,是美国的13倍。如此的人口密度,如此的数据,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印度前总理穆克吉已经感染病毒去世,且印度如今的医护人员感染数量,也逼近10万。
据路透社报道,对600个印度城市进行研究后发现有26%的被检测者携带新冠病毒的抗体。这意味着可能有至少1/4的印度人曾感染新冠病毒。神圣如恒河水,都不能"独善其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还深陷债务危机,外债1.4万亿美元,利息高达8%。许多人大概对于外债概念不清楚,其实外债有限期的,就是每年只还利息,期限一到,就把外债结清。
在疫情之前,印度每年要还的利息是其财政收入的26%,外汇储备却不到4000亿美元。疫情之下,又向亚投行贷了7.5亿美元防控疫情。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二季度GDP同比萎缩了23.9%。已近崩溃边缘。
分析国家实力,不仅要从军事,还要从文化输出,经济实力来看。印度也有印度梦,那就是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然而从如今来看,文化输出在亚洲比不过东亚国家,更遑论中国了。且印度入常,还有国际形势的重重阻碍。
二、从国际形势看印度入常
其实,如果单论本国实力的话,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印度如果不作妖,在一小块南亚还是能看的。但是偏偏"没有大国的实力,却偏偏得了大国的病"。
多年来,印度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想获得一票否决权。甚至拉了几个难兄难弟,号称"G4"入常,其难兄难弟就是日本、巴西和德国。
细一看,这四个国家其实都属于那个地区领导地位的。有人支持就一定有人反对,所以就架不住还有那个地区的"千年老二"看不下去了,跑出来跳脚。
这就是团结谋共识组合,花名为"咖啡俱乐部",这里面的成员,不用猜也知道,有韩国有巴基斯塔吗。成员为韩国、墨西哥、巴基斯坦、意大利、阿根廷,都是属于那个地区,不能比上也能比下的。
原本他们的成立目的是防止常任理事国扩张,毕竟怎么扩张也不好轮到他们。结果就蹦出来个"G4",这如何能忍。因此,渐渐的扩充常任这个议题,变成了咖啡俱乐部针对"G4"了。潜台词也就是"我们不能上去,你们也给我老实点平起平坐"。
结果这就造成了印度入常的坎坷之路。隔一段时间,印度就会向联合国递交一次申请,但每一次,都被直接驳回。毕竟在联合国审理的流程中,印度只要在非常国家中,不能获得压倒性的支持率,那么也是没戏的。
其实还有一点,印度估计是忽略了。那就是只有五常的联合国,才有权利,没有五常给予权利的联合国,联合国也就只能搭帐篷,救救灾了。在这个世界,只有五常一致同意的事,联合国行使授权,才有合法性。
这会儿印度兄弟,细细想来,好像也不容易。毕竟现如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史诗级任务",也就是跟五常打一架了。前车之鉴犹在,但其实,前车之鉴卡扎菲,还有前车之鉴。那就是中国。
在这里笔者要辟谣一下,许多人认为中国属于五常,是因为1945年战胜法西斯国家中,中国以战胜国姿态登顶五常。此后新中国就是继承国民政府的权利,才能够在五常里面。说搞笑点,也就是"沾光"。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绝对是大错特错了。如今在五常之中,如果拿出履历一看,中国绝对能吓掉一群妄想加入五常的小国。中国和原来的老五常,都打过架,如今竟然还能让西方国家扼住不住,拼命奔跑。
在英法美苏中,世界上的五大强国,中国都揍过。许多人调侃,咱国家是"发狠起来,连自己都揍"。所以如今中国在英法美苏中,世界上的五大强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都揍过,发起狠来连自己都揍。在二战之后,联合国响应了世界人民寻求和平的诉求,建立起来。
联合国有权制裁其他国家,那是因为有五常的存在。但是在刚刚成立之初,中国旁边爆发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挑战了联合国权威。到那时,才有人发现,没有新中国的配合,处理亚洲事务就是空谈。
中国在朝鲜战场,揍过英法美;在珍宝岛,刚过苏联老大哥;更早时,解放战争的意义更不必说。至少,如今咱们国家不必像旁边的日本那样,开飞机还得绕着美基地飞,当真是惨不忍睹。
如此种种,也奠定了中国在五常之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可以,在当下以及之前,中国无疑是敢把五常得罪一遍的狠人。如今又控制住疫情,实行弯道超车。
如今国内问题不断,焦头烂额,迫切寻求转移视线的印度,有这个魄力吗?他们曾经依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第三世界的领头羊。
然而在1962年,他们的野心,粉碎于青藏高原之上。直接被中国从第三世界盟主的宝座上拉下来。一句话,敢触及发展利益的,就是上帝,恐怕也要被拉下马来。
如果说成为第六常的最低条件,是打赢中国,那么在1962年,他们就已经失去资格。西方国家吹个人就吹曼德拉,吹国家就吹印度,更为如今边境上的摩擦大肆抹黑我国。其意思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的印度,声称自己有核武,有航母,已经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很可惜,世界在变,不是谁是唯一不变的。中国也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
印度士兵屡屡挑衅中国实控区,就是中国在自己区域修铁路都要害怕自己的"屁股",被解放军一脚踹飞之后也就只能抗议几句,就陷入疫情的"泥潭"里了。啥也干不了,但是中国,疫情过去,国民自信大幅度上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票否决权真的有那么好用吗?
好用,但是你得实力匹配才好用。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以压倒性的多数票优势,重新获得了常任理事国的权利,并将国民党代表撵出联合国。一直以来被人们调侃的一票否决,为什么在那一刻,没有起作用?
因为1952年,跟我们在朝鲜半岛打过一场仗的美国人,选择了沉默;1969年,刚刚和我国在珍宝岛干过架还占不到便宜的苏联,也选择了沉默;更不论早早于中国建交的法国,以及唯美国是从的英国。
那一天,代表国民党的中华民国,也没有对这个要把国民党驱逐出联合国的提案使用一票否决权,自己同意枪毙自己。所谓一票否决权,放在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手里,就是废纸一张,给了他,他都不敢用,这东西放在新中国手里,才是真正的一票否决权。
入常并不容易,中国奇迹无可复制。为了那一天,中国领导人几十年磨一剑,一代又一代人将主导全球事务,加强武力当做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一天,中国的梦想实现了。那一天,乔冠华以及中国代表团的笑声,响彻了联合国大会,飘扬过海,笑于炎黄子孙听。
三、印度入常与利好
既然国内财政缩水,分裂主义抬头,中央政府权威式弱,入常形势险阻重重,为什么印度入常之心不死?
其实,在这里,笔者以"利好"二字来讲述。潜在利好就是保持莫迪政府威望,依靠挑衅中国和申请入常来保持。
前者激发国民对于"1962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绪,从疫情的关注度里抽身;后者则是响应了印度的大国野心,使得国民向着同一个目标团结起来,那就是走出南亚,称霸亚洲。
当然,如果在入常中我国投了一次否决,那么莫迪政府想要的效果又是更上一层。国内有人妄想入常,国外就有人支持。国内有人支持,才能巩固莫迪政府的政策施行,以及掩盖危机。国外有人支持,支持者是为讨好印度多占据印度军火市场,而被支持者,往往飘飘然起来。
这里面就有屡次提议印度,去申请入常的俄英美。这三国国家都以出口军火占据国际市场。本身潜台词就是"反正我保证支持你了,你可一定要来买买买,但是不能保证你那边能成哦!"
说浅显点,就是花钱买军火,顺带买下入常之路的一票否决。结果这事还没成呢,印度就屁颠屁颠的赶去大国市场开始买买买,因此印度每年的财政支出,有很大一部分,都用来购入军火。
其实关于自己能否有实力入常,恐怕印度的精英阶层比我们都清楚。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他们对于这五常同意抱有幻想,还有他们国内的更深层原因。
第1、 我们一直都在说,印度其实本身就不是一个国家名称,那是代表一个地区,那个地区有着特别分散的文明,不是一个整体。
这也导致了印度的国情与许多国家不同,说是联邦制,其实本身还在邦联制转型到联邦制的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里,"政令不出新德里",就是他们存在的问题。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严重的民族、宗教、种姓等问题。这也造成了印度面对分裂的危机,即使在莫迪任职的这几年里,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幅提高。
但是必须要考虑政策延续的问题。基于此,就一定需要确立伟大的目标,满足所有人增强民族自信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印度入常了,可以很好的挑起国内各种势力的情绪。包括挑衅中国,也是印度转移视线,确立目标的手段。他们的野心,不只是称霸南亚,还在于真正打压中国,称霸亚洲。
第2、 利于抱团取暖,利于跟日本巴西德国等国的交流,共同维护利益,刷存在感。日本德国巴西也是一直有入常野心的国家。所以组建"G4",也是有外交利好的,毕竟这个国家,是需要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去帮助的。且日本也需要印度这样庞大的人口市场,廉价劳动力。
第3、 一直以来,都说印度计算GDP方式被更改,有很大水分。这也能够反应莫迪政府在上任之初,目标所不达。
即使是这些年国内威望空前绝后,但是根本上,莫迪在国际上,在与中国关系上,这样"不忘国耻"的形象,会更让国民感到总理的个人魅力。这也利于莫迪的威望塑造,以及政策延续。
曾经的中国,是数十年磨一剑。而印度,其实也是二十年磨一剑。历代领导人都在为了加强统一,提高综合国力努力。但,正如那句老话讲的,"你永远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
一场疫情,成为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有的国家来说,那是机遇。比如我们中国,足够有时间弯道超车。但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就已是不堪重负,在印度也打乱了几代人的努力。
毫不夸张的说,国际经济复苏,印度经济复苏,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中国,也有幸见证了何为"一夜回到解放前"。在这一场战疫中,我们终将实现弯道超车,将那千年文明,说于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