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最近这几个月,股市上的大白马们遭遇了大屠杀,曾经专治不服的医药、白酒带头,其他白马跟跌,半年内诸多个股腰斩,医药茅、机场茅、家电茅、酱油茅、快递茅……甚至茅台本茅,都没能躲过大跌的命运。
看看A股总市值“蒸发”排行榜前30,就知道大白马们扑得有多厉害了:
这前30名的大白马,这几个月就跌去了8万亿市值,平均跌幅35.69%,跌得最惨的中公教育,最大跌幅达到74.31%,比打三折还便宜。
35.69%的平均跌幅很多吗?这跟港股、美股里的大白马们完全没法比。
先看港股,光是腾讯阿里美团三家,就蒸发了超过8万亿,段永平赶紧抄底,乐得都笑出花了:
港股里跌的最惨的30家中国内地公司,包括互联网巨头、银行等等,这几个月市值蒸发了22万亿港元,合约18.3万亿人民币,平均跌幅超过51%,堪称集体腰斩。
美股里的中概股能幸免吗?
也没戏,教育公司跌90%以上都正常,30家跌得最狠的公司合计没了2万亿美元,合约13万亿人民币,平均跌幅达到居然达到60%,全场四折了。
巨头无一幸免。
算下来,这些大白马们今年从高点跌掉接近40万亿市值,快赶上5个月的GDP了。
今年的这波下跌埋了很多人,不光散户,还有很多机构,绝大多数公募、私募基金,都在今年迎来了集体回撤。
春节时被捧上天的张坤、刘彦春、葛兰、曲扬、王宗合这些基金经理,基本都是重配消费、医药、互联网,这波全部扑街。
比如张坤的基金,规模约900亿元的偏股类第一基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当中,一手的腾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美团这些消费和互联网资产,大面积扑街。
60日内涨幅,仅有一只股票是红的,其余全绿,大多数都跌了二三十个点。
再比如刘彦春的基金,重仓也多数是白酒和医药。
他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规模582亿,前十大重仓茅台、五粮液、老窖、迈瑞、药明康德等等,8月20日暴跌5.42%。而刘彦春管的集英成长两年,最大回撤已经达到约40%。
看最近一段时间的涨幅,一片绿。
这些顶流基金,很多是去年今年刚扩充的资金,多数是高位进场,如此大的回撤,基民们损失惨重。
前几天,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搞直播,女主播直接就被网友骂哭了。
亏欠太多,大家心态都不好。
那这些大白马为啥最近跌的这么狠呢?
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为利空不断,也是。
比如医药板块,遭遇了多年未见的大利空——集采。
这次集采的灵魂砍价模式让所有医药公司陷入恐慌,甭管是胰岛素还是造影剂、心脏支架还是骨科关节,都得来竞标,价低者得。
竞标成功的公司,虽然拿下大单,但是利润率超级低。
比如齐鲁制药的利伐沙班(10mg)大降98%,多西他赛也降价94%,压缩到这个地步,老百姓得实惠了,但是这些公司利润大跌是必然的。
有些药品注射剂价格低到三毛钱一针、药片低到两分钱一粒:
你说我不参加集采不好吗?
可能更惨,非处方药还能想辙卖药店,处方药、注射剂、医疗器械一类离了医院,怎么卖?谁敢买?
药品集采到现在这么长时间,整个医药板块的业绩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从净利润增速下降到净利润下降,甚至有些公司面临亏损。
比如最大的“药茅”恒瑞医药,在集采过后,出现了10年来首次业绩增速下滑,高增长的逻辑被打破,股价从高点到现在已经腰斩:
再比如白酒板块,也是多个消息逐步刺激,股价步步惊心。
先是消费税的调整,然后有相关部门约谈白酒行业的一些负责人,内容关于预防白酒在春节期间、中秋、中秋之前出现提价,甚至还有相关部门要整治茅台镇的投资热,摸底调查一级市场的产业资本盲目投资白酒产业。
利空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出来,打击了整个白酒板块。
最强的龙头茅台,中信证券一度喊出了3000元的高预期:
的确,茅台的股价也一路涨到2603元,之后就开始跌跌不休,最近跌到了1525元,六折直降。
医药、白酒不行,一路被追捧的互联网公司则遭遇到反垄断难题。
其实早有征兆,去年11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就给《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股价长期上涨的互联网巨头们掉头向下,走上一路下跌的模式。
随着立法推进,同时开始了对巨头们的敲打,凡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吞并别人或者抢市场的行为,都不允许。
阿里巴巴的二选一、美团的二选一都被立案调查。
有22个涉及阿里、腾讯、美团的收并购案件都被处罚:
● 如阿里网络收购天鲜配、收购纽仕兰、收购广州恒大足球等股权案,阿里创投收购五矿电商股权案;
● 腾讯收购58股权案、腾讯收购小红书股权案、腾讯收购搜狗股权案、腾讯收购猎豹移动股权案以及腾讯收购蘑菇街股权案;
● 北京三快(实际就是美团)收购奥琦玮股权案等等。
● 不只是收购,虎牙斗鱼的合并也被审查,然后流产了。
● 滴滴也没被放过,旗下公司与一汽集团、华夏出行、特来电、西藏奥通(浙江滴时及杭州滴时)、北汽新能源、时空电动车、海南交控、南网电动、海南电网等设立合营企业案都被立案调查。
这些并购、收购和合营,有的只是罚款,有的干脆被叫停,在这种背景下,股价能有高增长才怪了。
地产就更不用说了,调控不断、三道红线压顶,前几年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很多公司还当笑话看,现在才体会到这三个字的艰难。
地产不行,大家电的销售也渐渐乏力,格力、美的、海尔等公司的利润开始出现了下滑,董小姐都亲自开始直播了,但是效果差强人意。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资本市场连利润的增速下滑都会有很大反应,利润下滑更不必说,资金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各种细分领域的龙头也纷纷被屠。
比如前期大火的免税概念,过于乐观的预期被刺破,资金纷纷离场,当时涨得最猛最火爆的中国中免,就从402元跌到200元出头,接近腰斩。
再比如机场板块,去年下半年好不容易回暖了一点,今年面对疫情来回反扑,又继续跌了,曾经千亿市值的上海机场,也差不多跌去了一半。
当然,要是比惨,谁也比不过教育培训行业。
比如好未来从90跌到5.6,曾接近4000亿市值的公司,如今只剩不到零头。新东方、高途也基本差不多,虽然没有直接退市,但是股价基本没法看了。
当然,利空政策只是表面状况。
就算没有利空消息,这些白马们前期涨幅已经很高,多数资金有获利了结需求,北上资金也纷纷撤退。
就说茅台吧,2020年2月份,刚开始闹疫情那时候,股价是950多块钱,过了一年,到2021年2月张坤封神的时候,股价涨到了2600多,这个增速茅台的业绩跟不上啊,获利了结的资金很多,回调的压力自然非常大。
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现在很多大白马在干什么呢?
消化估值。不回调就不正常了。
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点负面反应就很大也很正常了,有分析师就说了:
“我们评估IVD集采政策也好,白酒座谈会也好,实际上政策对行业和企业的短中期盈利影响比较有限,更多的是觉得产业和市场的政策导向不明朗,担心高盈利的企业的中远期前景。所以情绪宣泄极致,市场反应剧烈。”
操纵这一切的,其实就是经济大趋势不乐观,支撑不了这种景气度。
就像任泽平说的——我们可能处于经济周期在从滞涨到衰退过程中:
这么讲问题就有点深了,那基本又回到了“投资就是赌国运”这个大逻辑上,如果你有信心,那就抚平伤口、安心吃面,从大周期看,有些白马股是会回来的,但有些大白马基本回天无力了,比如最近严查的教育行业,业务被严查,空间被挤压,想要重回那个无所不能的年代,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