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上位史,转折点在于中原大战,阎锡山战败,退隐大连。傅作义受张学良的烟火情,同时蒋介石出于分化阎锡山势力的目的,出任晋军军长,绥远省主席。并逐步以绥远为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作为阎锡山的手下,是晋绥军的一员大将,南征北战。傅作义是晋南荣河人,阎锡山是晋北五台人,晋军中流传的口头禅——“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自然,傅作义不在此序列。
阎锡山手下一员大将
傅作义前期军事生涯中,与国民军宋哲元、奉系张学良交过手,涿州守城之战,傅作义威名远扬。
在涿州与张学良交战,一战成名,受到赏识
甜蜜期一过,傅作义的功高盖主,引发阎锡山的猜忌和龌龊,处处受到掣肘。中原大战后,因与张学良的香火情,被任命为晋军35军军长,绥远省主席,逐渐脱离阎锡山势力,开始自主发展。
在绥远积极抗日,阻滞日军
绥远抗战
1938年,傅作义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并在绥远设立官部,这意味傅作义脱离阎锡山的晋军序列,自成一系。傅作义主政绥远期间,积极发展水利、提升军事防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抗战时期,在绥远进行积极抗日,阻滞日军,打出了红格尔图大捷、百灵庙大捷、大庙大捷等胜仗。
总揽华北五省二市军政大全
与蒋介石、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
抗战胜利后,傅作义驻守北平,逐步掌控华北地区。军队在35军的基础上,扩编为3个军,此时傅作义能够指挥的部队已达10多万人。其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总司令,总揽冀、晋、热、察、绥、平、津华北五省二市军政大权,权势胜过了阎锡山。
北平和平解放,与周总理合影
内战发生后,傅作义审时度势,最后促成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