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结果是车裂而亡,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

公元前361年,对于商鞅秦孝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年。

秦孝公和商鞅

3月,21岁的秦孝公继位了。他接手的是一个国力严重削弱,战略空间被极度压缩的秦国

山东六强已经成型,河西之地完全沦落于魏国之手,魏军的利刃就悬挂在秦国的首都栎阳门口。

6月,走投无路的商鞅逃奔入秦。他在魏国受人排挤,一度险遭杀害。天才改革家报国无门。

29岁的他身无长物,仅仅手持一本法经,经宠臣景监引荐进入宫门。

君臣一席长谈,相见恨晚,秦孝公任命商鞅做了左庶长,全面实行变革图强。

任命商鞅

商鞅不负君望,短短二十年,秦国一扫颓势,锋芒暴涨,强势登顶大国之巅。

打得魏国割地求和,迁都避祸,天下诸国无不谈秦色变!

商鞅立下汗马功劳,授爵封土,成就了一个臣子的无上荣耀。

然而,秦孝公刚死不久,商鞅就被继任的秦惠王判处车裂极刑,连累子孙后代满门抄斩!

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看来,有几个原因,导致商鞅必死不可!

01. 犯惹众怒

刚开始,变法在秦国并没有群众基础。

除了秦孝公,不论是贵族和百姓,都对新法的抵触很大。

起草新法

商鞅一上来就搞了几件狠活,第一个就是废除了贵族世卿世禄的权利。

这不是要了贵族老爷们的命了吗?人家本来安安稳稳地享受着世袭侈富,几百年来一直如此。

你一个卫国来的外人,上来就给砍掉了,断人钱财如同弑人父母,贵族们岂肯俯首就缚?

新法的第二个狠招是强制父兄子弟分家,规定秦人每一户,凡是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分家,各自承担赋税。

这样做对国家有好处,既节省了贵族的开支,又增加了国府的收入。秦王是高兴了,可是老百姓却不干了。

对此,他们坚决抵制!

商鞅就杀鸡儆猴,先拿宗室开了刀,太子违法,他竟然把太子老师公子虔的鼻子给割了!还给人脸上刺了字!

公子虔

那公子虔何许人也?那是先王的儿子,秦孝公的亲弟弟,正儿八经的王室正宗,这不是把宗室的脸面打得咣咣响?

老百姓一看,哎呦我去!这么狠?咱们还闹个嘚啊?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屈服于新法。

过了几年,大家也都习惯了,慢慢开始觉得新法也有不错的地方,就赞赏几句。

谁知被商鞅知道,就对秦孝公说,这些都是扰乱秩序非议新法的刁民,统统发配到漠北去修长城。

得!这下大家连话也不敢乱说了,乖乖地做个守法的好秦民就对了。

这样一来,秦人对他无不恨得咬牙,无奈上面有大佬秦孝公罩着,谁也拿他没办法。

等到秦孝公一死,新王开始对商鞅清算的时候,大家纷纷落井下石,硬生生把他逼上了绝路!

比如,在他逃跑的路上,没有路条客栈就不准他住,还讥讽他说,这不是商大人您制定的规矩吗?怎么,自己要带头违反呀?

商鞅累的半死,只得拖着疲惫连夜跑路。

后来,他的隔代小师弟韩非子,也遇到了相同的剧情,死在了自己制定的苛刻刑法之下。

看来,法家一脉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啊!

02.嚣张跋扈

商鞅做事,从来不会谦卑低调,他彰显富贵炫耀权势,处处透露着尊贵不凡。

他出门带着几十个护卫,前呼后拥,要乘坐豪华车辆,没有盖的不坐。

为人残忍刻薄,据说临死前的几个月,还在亲自监斩犯人,享受着掌控生杀的快感!

他曾经得意洋洋地问别人,我和当年的明相百里奚相比,如何呀?

众人无语,心说真不知耻,敢和先贤相比,你也配?腹诽不已,却不敢说!

有个胆大的冒死劝谏,说百里奚生活简朴,轻车简行,爱民如子,出门从不带侍卫,他死后,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伤心欲绝。

而您,贪恋财富,铺排奢侈,严刑峻法,不带卫士不敢出门,百姓对你是畏惧而不是尊敬,以德服人者才能昌盛,以暴制人者不能长久。希望您能听得进去。

话说得如此诚恳刺耳,商鞅也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03.功高震主

秦孝公活着的时候,给了商鞅巨大的权力。

他给了商鞅几百里的封地和十几座城池,不用交税,所有收益都属于商鞅自己。

他还允许商鞅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私军,名为护法,实际上只听命于商鞅一人。

临终的时候,他又把商鞅叫到榻前,嘱托他辅佐太子,如若不成器,可取而代之。

秦孝公把商鞅推上了荣耀的高坛,使得秦国民众只认商君,不知新王。

试问,以上种种,是哪个明君圣主可以揉进眼睛里的?

更何况秦惠文王很早就和商鞅不对付,那个触犯新法被整治的太子就是他!

两个师傅,一个没有鼻子,一个脸上刺字,奇耻大辱不会随着王位更迭自然散去!

前朝权臣,手握重兵,主弱臣强,遗仇旧恨,这是逼着新王嬴驷动手啊!

04.商鞅已经没了利用价值。

所谓鸟尽兔死,弓藏狗烹,历史上从来都不缺这狗血一幕!

秦惠王上台的时候,新法已经施行了几十年,深入秦人基因。

所有人都看到了国家的变化,百姓们也从耕战中获得了利益和军功,大家从刚开始的抵触变成了拥护。

此时没有商鞅,新法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

更何况商鞅的封地占据了好大一块,国家从中得不到任何利益,商鞅,已然成了秦国新的蛀虫。

所以在新王的眼里,此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还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杀了商鞅,既可安抚贵族,又可稳固王权,何乐而不为?借君人头一用!

于是,历史这样记载:

秦孝公薨世,公子虔告发商鞅谋反,秦王下令捉拿!

商鞅逃奔入魏,魏人阻挡,只得回秦。

商鞅起兵攻打郑国,想找一块安身之地,被秦兵围困,抓回车裂,灭其全家!



总之,商鞅不死,国人不服,秦王难安!

大家能接受新法,却不能容忍商鞅!

哪怕他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也非死不可!

往期故事: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各国在干什么?

从养马的家奴,到一统天下的霸主,看秦人如何一步步逆袭成功?

战国七雄里的几个败家子,一把好牌打得稀烂,把祖宗基业败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