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崔杼借宫闱丑闻一步登天

齐桓公死后,经历了“五子争位”的齐国,在近五十年的内乱中国力已经逐渐衰落,而后发生的“崔庆之乱”更加剧了姜氏齐国的没落。

五子争位,齐国公室乱象终结

“五子争位”的过程动荡不堪,齐桓公五子轮流成为齐国的君主,齐侯无亏不到一年,齐孝公十年,齐昭公二十年,齐懿公四年,齐惠公十年。每一任国君都要残杀上一任的子嗣。到了齐惠公,才从兄弟相残、叔侄相杀的乱局中挣脱出来。

齐惠公死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齐顷公,从这开始,齐国君位又回到父子相承的轨道上来。然而,齐国的稳定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崔庆之乱前的齐国公室乱象

再次将齐国推入动乱旋涡的两个重要人物正是他的儿子齐灵公和他的夫人声孟子。

丑闻曝光,国母诬陷柱石谋反

事情要从鲍叔牙的曾孙鲍牵撞破声孟子与庆克的奸情说起。

公元前574年的一天,庆克再次打扮成宫女,如同往常一样混入宫中。事不凑巧,这次被鲍牵给撞上了。

“天子二手”国、高二氏世系图

鲍牵把事情禀报给了执政卿国佐。国佐暴跳如雷,一国之母与自己的堂兄弟通奸,这要是传出去,齐国的国体何在?

国佐训斥了庆克。虽然是齐桓公的孙子,但是面对执政卿,又是“天子二手”之一,庆克还是胆怯了,灰溜溜躲在家里,也不敢进宫。

《左传·成公十七年》:“齐庆克通于声孟子,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鲍牵见之,以告国武子,武子召庆克而谓之。”

声孟子长久不见情人到来,难免焦躁。知道是国佐和鲍牵从中作梗后怒火中烧,但深居后宫,只得暂时隐忍,寻觅报复良机。

公元前574年,晋国召诸侯盟会,准备征伐郑国。齐灵公率国佐参加盟会。盟会结束后,齐灵公回国,留国佐参战。

声孟子抓住了国佐不在的机会,以高无咎、鲍牵在国君回城时,没有打开城门就进行安检为由,诬陷两人谋反,打算另立君主,还谎称国佐是主谋之一。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借机清洗,国君或许并不昏聩

就齐灵公而言,这事儿就算是你妈告诉你的,你好歹也查证一下吧。

然而齐灵公很轻易就信了自己老妈的话。或许这也是齐灵公自己在等待的机会:除掉国高二氏,然后独掌大权。

归国后他不仅把“天子二手”之一的高无咎给流放了,还砍了鲍牵的双脚。

《左传·成公十七年》:“刖鲍牵而逐高无咎,无咎奔莒,高弱以卢叛。”

之后高氏当家人换成了听话的高厚,鲍氏当家人换成了鲍牵的弟弟鲍国。

‬逼返高氏,崔杼领兵借机上位

高无咎被放逐,流亡到了莒国。小宗高厚成了家主,原本作为大宗继承人的高弱自然不甘心,更何况自己的父亲都被赶出齐国了。高氏的封邑在卢城,高弱一不做二不休,开始纠结兵将,据城造反。

事情一步步发展到这里,齐灵公自然要对高氏斩草除根。他任命崔杼为大夫,庆克为副手,带着部队去卢城平叛。

大军包围卢城,而此时在外征战的国佐也已经得到了消息。然而鞭长莫及,愤怒的他只得全速赶回,至于国佐回国后的事情,暂时不表,下回再说。

一场宫闱丑闻,让齐灵公进行了一场清洗,也为齐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未来的权臣崔杼,在这场平叛中赚足了政治利益,开始上位。屠龙者终成恶龙,崔杼正是齐国“崔庆之乱”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