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中状元,唐朝开国宰相李世民亲自召见,贞观之治谋划者房玄龄

说到贞观之治,大家都耳熟能详,是唐朝初年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世局面,那么如此繁盛之世,必离不开一位幕后英雄,那就是开国宰相房玄龄

“房谋杜断”一词,其中,房谋说的就是房玄龄,李世民登基后,把房玄龄称为自己的萧何,策划能力可见一斑,他官场处事谨慎,低调做人,最终能够平安卸任,那么,今天刘海哥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谋划大师-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唐初齐州人,房玄龄18岁时就中状元,授羽骑尉。房玄龄投靠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一、八面玲珑的政治全能人才

房玄龄自幼聪颖,善长兵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房玄龄曾拜孙武为师,学习兵法、韬略、治军思想和治国理念。公元617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攻入长安。在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下,房玄龄参与策划了政变的过程,为后来建立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人有远见:面对突厥侵犯,他临危不乱,以其聪明才智制定出奇袭方案;对待隋炀帝时,又是不计前嫌的宽厚仁慈;对待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亲兄弟时则是毫不手软。

房玄龄于隋末唐初的政治建树,主要体现在“文治武功”三方面。房玄龄虽为宰相,但为人刚直不阿,很少同僚、上下关系融洽。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他善于举荐人才;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谦卑的态度对待百姓,因而赢得百姓爱戴;在朝中权势显赫且资历较深的李世民面前,他对李世民十分尊重,从不与人发生争执。

房玄龄

李世民将房玄龄评价为“朕所能及”。不仅如此,李世民还亲自召见房玄龄入朝为官。他不仅得到了唐太宗对他的信任,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美名。在唐高宗时期,房玄龄先后担任过太子右卫率、东宫正使、左卫将军。后被封为并州刺史等职。因功劳受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表彰,在朝时被封为宰相。

二、谋人事谋军事谋世事

房玄龄“为人精微,多谋,无所不谋”;在唐朝初期,他与杜如晦程知节等人共同辅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房玄龄“善使权术,遇事能决断”;他精于军事,“以武克道而少有谋”;他对人才采取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在李世民即位后,他对国家政治进行了深入探索。

他认为当时世道人心复杂严峻、人心不一,所以他主张“有备而无患”、“不劳而不怨”;他“精于韬略”、“能决大事”;他善于利用时机争取人心;他主张“德行治国”、“用人相辅”。房玄龄还曾以“德”“仁”为标准要求唐朝初期政治家、军事家必须“德”、“仁”兼备。他提出“有备而无患”、“遇事能决断”,其治国之道是历代政治家所倡导并践行的。

贞观之治

房玄龄为官不倦,有很强的组织才能。贞观年间,他出任吏部尚书兼侍郎等职。房玄龄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得皇帝李世民的喜爱,常与太宗谈心,李世民与其结下深厚友谊,因此常夸赞他“性直识忠,性纯直”。贞观四年(627年)十一月(唐高宗永徽六年),唐太宗病逝于玄武门之变,年仅十三岁的李世民继位成功。

唐朝建立后,房玄龄历任工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并州都督、尚书右仆射等职;贞观十年(638年)十月晋升为宰相;贞观十七年(640年)正月封为郑国公少傅、国公等爵;贞观二十一年六月唐太宗去世后获赠为太尉、郑国公等职;贞观二十年去世后被唐朝追赠为太尉、国公等禄等职。从房玄龄的一生来看:他是一位很有远见、具有博学多才的政治家。

李世民与房玄龄

唐太宗登基后,与房玄龄等人一道,继续推行贞观之治的政策。所谓“贞观之治”,是指由前期的“贞观之治”过渡到后期的“贞观盛治”。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安定团结的时期,被誉为“盛世文明”。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府兵制、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军队建设和鼓励人民参军报国等。这些措施都为以后唐朝王朝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房玄龄“治功不求众,不求多,不图小。”(《新唐书》)在辅佐李世民统治唐朝前期,他力主修《贞观政要》,为李世民“治绩”“论功”“行赏”等提供了基本依据。他主张要重视“文治”以及注重“武备”建设,以武备治国,对唐朝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世民都十分推崇他的政绩且将他列为自己的国师。

三、在位低调为官不贪,卸任安心与民同乐

房玄龄是一个善于处理政务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个善于治国的宰相。房玄龄执政期间“文治”有余而“武治”不足。房玄龄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以武止文”。房玄龄推行“武德十条”“罢黜百家”等,对唐朝社会有很大促进作用。他为官清廉无怨,不会与百姓争权抢利,没有对权势做出过一点贪赃枉法,都一一做到了。房玄龄曾与魏征在房玄龄执政期间为贞观六年(639年)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称赞。

房玄龄为官不贪,与民同乐。他与武德九年召还,因为勤于政事,没有因个人得失而忧心。武德九年(635年)又奉诏出任益州都督,由于他经常外出操劳军务之故,给他加赠钱数十万贯。他也因其廉洁公正而得到百姓称赞。房玄龄因积劳成疾,不能再任官职而谢世。房玄龄身后,遗著称:“君子安身以教化天下人民。”

房玄龄

房玄龄一生从来不拿钱、物做交易,因为他认为钱是身外之物,物归原主没有什么不妥。他说:“我曾经做过宰相,深知金钱只是身外之物、不能作为自己行为指南;但如果可以做得到廉洁清正则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唐太宗贞观年间,他经常跟随太宗东征高句丽,回来后经常要求朝廷官员给他写封信说声“谢意”。

唐太宗让房玄龄担任侍御史,他说:“我从来不知道有什么谢意可以报答。”唐太宗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以前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廉洁清廉、公正廉明。”唐太宗问他怎么做到这些时他回答说:“我以仁德自许。”唐太宗认为他是个清廉廉明之人。后来他还曾任秘书监兼御史大夫等职。

也许,低调是房玄龄成为“贞观之治”的原因,但他的文韬武略,治世之能,可以堪称是“谋划大师”,他的为人处世,历史功绩,世人不会忘记,历史也会铭记。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刘海侃历史,关注我,下期我们侃点更有趣的历史那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