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的介绍,欢迎关注!
瑶王李荣保,桂平紫荆山横冲村人,也算是民国时期,在广西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
关于他的生平故事,《桂平县志》中也有相关的介绍,因为他前半生和新桂系走得很近,后半世又一度成为匪,与人民为敌,所以在一个历史时期中,是被定为“反面”人物来记录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反面”人物,在历史潮流中,却有着正面的有意义的选择。
正如他的生平简介中说的,他和新桂系有着交集,据说他还和李宗仁拜过把子,称兄道弟的,在李宗仁的帮助下,他回到紫荆山也是杀过贼,剿过匪的,不说多大功绩,那也是保了一方的平安。
他剿清紫荆山腹地的土匪后,带领瑶民定居下来,并且在当时的省政府的同意下,成立了十八山区公所,他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桂平十八山区的区长,由于十八山区主要是瑶族同胞聚居,作为区域最大的官,由此成为了民间所称呼的“瑶王”。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实行区改乡,十八山乡好像复杂了,所以,把“十八”组合,成为了“木”,“十八山”就变成了“木山”,这也是今天桂平紫荆木山村的地名来历了。
在当时的政策下,木山乡实际上有点民族自治的意思了,并且沿用了旧时大藤峡瑶民区域的“石牌制度”,所谓石牌制度,就是把有关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则,制成若干条文,把它刻在石碑或书写在木板上,当众宣布,让全体成员遵守。石牌头人则负责检查石牌条文的执行情况或处罚那些违反石牌法的人。
通俗的讲,这也是类似于古代的土司制度,李荣保作为乡长,石牌头人,也等同于古时的土司了。
当然了,作为地方有权有势的人,李荣保自然有他的膨胀之处,为了稳固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武装,他还是用心发展经营着这一带的瑶区,可以说今天的金秀瑶族自治县之所以能成为民族自治县,和他的经营累积多多少少有点关系。
关于这一段,很多网文都说他掌握着生杀大权,私设公堂,逼债抢人,无恶不作,等等,反正为了达到统治区域的目的,压榨着地方,不是个好人。
不管怎么说吧,他的个人简介到了这里以后,自1933年到1950年间,就是一片空白了,这十几年间他干了什么,正史中似乎就不被提到了,只有桂平的坊间才有他的传说。
其中就有传说,在1944-1945年间,在日军入侵桂平期间,李荣保在西山巨赞法师的帮助下,曾和日军干了一仗。
这怎么回事呢?
就说一代抗日爱国的佛门高僧,释巨赞法师在日军的不断南侵过程中,一路南下,来到了桂平西山龙华寺驻锡。但在1944年,因为日军的入侵桂平,加之巨赞法师也是日军所想抓到的人,于是,他只得避走乡里。
在1945年春,据说他得到将有一队日军到金田乡下扫荡的情报,于是他跑到木山乡找到了李荣保,并联合地方民团商议伏击这一队日军,最后在金田古东村一带,李荣保瑶民武装及地方民团武装的配合下,歼灭了一百多日军。
这一段历史,有点传奇的色彩,一位佛门高僧,一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瑶民武装,加上地方的民团,主导了一场歼敌一百余人的伏击战,所以,很多人对此有怀疑态度,认为这真的就只是“故事”,而不是史实。
并且由于后来历史对李荣保为人的定位,所以,除了地方坊间传说,一般很少人提到他的这一段高光时刻。
这段历史真不真实呢?
如今在木山村,还真的发现了一样抗战文物,就是一方石刻。石上刻着二十几个字:“乙酉春桂平民团XX抗日瑶王李荣保X队歼敌于古东 陈公哲勒”(X:代表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不认识的字)。
这可以说是对李荣保抗日歼敌的一个记载实证,也算是一块功德碑,署名的陈公哲可不是一般人,是精武会创始人之一,如果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提霍元甲,陈真可能更多人都知道了,他们的演译的那个精武背景,“精武体育会”据说就是由陈公哲所创。
抗战时期,他避走广西,1944-1945年期间正好在桂平范围,不说他亲身经历,起码是近距离的知道李荣保伏歼日军这事,所以,就写下了这个碑文。
如果按照歼敌一百余人的记载,那这场伏击战,不但是李荣保的高光时刻,那也是桂平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只可惜,在1950年间,李荣保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这就是另外的定论了,但无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场战斗过程,真的不应该被埋没。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桂平西山:西山门牌楼上的“西山”二字很普通?不,这是翰林手迹
广西人文:古代科举史话——桂平最后的科举举人,国语运动参与者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两个命运雷同的人造就两本地方志
抗战胜利75周年之缅怀三六:广西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桂平县
广西人文:土司文化二——向武土州黄九霄在桂平的野史与正史传说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八——差点扼杀了金田起义的科举解元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十二——为捕获南王的贪财桂平知县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