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有过许多秘书,在众多秘书之中,唯独他与毛主席成为了忘年交,他与毛主席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毛主席曾与他戏言,说他死后应立一墓碑,上书“读书人之墓”,没想到他却英年早逝。
他就是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他给毛主席当了18年的秘书,而他之所以能成为毛主席的秘书,除了他有真才实学外,也离不开毛主席慧眼识人,毛主席发现他的时候他毕竟才23岁。
田家英是四川双流县人,他真实的名字叫曾正昌,“田家英”只是他是笔名,他是属于少年得志的那种青年才俊,他在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生活靠母亲支撑,田家英从小就发奋苦学,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在田家英9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无奈田家英辍学在药店当了学徒,此后他自学知识,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小说,如《东周列国志》、《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等,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田家英一直希望能当一名作家,据田家英曾经自述,他从12岁起就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文章,不过有证可查的是,他在1936年就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散文,当时他才14岁。
此后他一直使用笔名“田家英”发布文章和一些评论,逐渐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田家英辗转7000多里奔赴延安,直到1944年抵达延安,第二年就入党了。
他在延安正是靠一手好文章一鸣惊人,1945年,他写了一篇千余字的杂文《从侯方域说起》,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之后被毛主席读到了,毛主席对作者深厚的文史功底颇为赞赏,后得知作者仅23岁更加欣赏。
当时正好毛岸英回到延安,毛主席打算为毛岸英挑选一位教历史和语文的老师,田家英与毛岸英相仿,毛主席就请他当毛岸英的老师,正是如此,田家英与毛主席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1948年,革命将要迎来胜利,毛主席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秘书的工作也多了,需要新增秘书,于是在胡乔木的推荐下,田家英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在相处中毛主席发现田家英忠厚老实,细心干练,对他很放心。
基于此对田家英的放心,毛主席的存折、稿费和印章都交给了田家英保管,因此田家英也被称为“大管家”,为了更好地配合毛主席工作,田家英调整自己的作息,与毛主席保持一致深夜工作。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田家英也一直保持与毛主席同步工作的习惯,然而毛主席对田家英的器重却让江青一伙看不惯,1965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召集了田家英、陈伯达等人谈话。
起初几个人在一起讨论马列经典内容,后来毛主席情绪好,又谈许多其它话题,没想到这次谈话被江青知道了,江青就要田家英整理出谈话纪要,田家英在整理时删减了一些毛主席的讲话。
在田家英看来,毛主席的谈话是随口说的,并非正式讲话,不是每句都要记录下来,没想到江青一伙给田家英扣上了“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1966年5月,给毛主席当了18年秘书的田家英被停职反省,遭受冤枉的田家英不惜以死相抗,田家英去世时年仅44岁。
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江青一伙被绳之以法,此后平反工作才陆续开展,1980年,田家英得以平反,此时距离他去世已经14年,同年3月28日,在八宝山礼堂为他补开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