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罗斯突然从世界上消失,对我们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个世界上突然没有了俄罗斯会怎样?我们只知道这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这本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的常识性问题,但如果透过历史、甚至本不相干的数学来分析,它可能会给你更有意思、更深刻的启示。

一、在大国博弈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

学过基本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三角形是一种稳定的形状,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学和建筑学中。

例如:埃及金字塔是个三棱锥形,埃菲尔铁塔也是个三棱锥,工程上用的起重机的吊臂是个三角形,建筑物中的钢结构也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三角形能够稳定呢?因为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就被唯一确定了。但是当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四边形并不能唯一确定。

三角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也就是最短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必然大于最长的第三条边,而永远不可能小于等于第三条边。

古代七大奇迹中,唯有金字塔以其稳定的结构屹立至今

神奇的是,纵观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而且包括世界历史,我们都不难发现,三个,五个,七个这样的奇数强国对峙维持的时间,比两个,四个,六个偶数的强国对峙维持的时间更长。

这是因为:数量相等,势均力敌的大国以及大国集团之间更容易爆发战争,而奇数大国形成敌对集团时,双方都在忌惮处于中间的那股力量,因此不愿意轻启战端。

这种原理也被应用在投票表决中:为什么仲裁团永远是3个人、5个人、7个人,因为当支持和反对某项提案的人数相等时,中间的那一票至关重要。

中国的历史非常生动地证明了这个规律。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开头就说了这么一段话:“自古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商灭夏,周灭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周朝实力衰微,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在春秋时代近300年时间里,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崛起,代替周天子当了诸侯的头,是为“春秋五霸”。

三百年间,五霸先后为诸侯长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随后赵、魏、韩“三家分晋”,加上本来就在春秋时代打下江山的秦、齐、楚和后来崛起的燕国,是为“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的格局之所以能够维持近二百年,是因为初期七个大国之间形成了一种“一个盯一个”的微妙对峙。

在前4世纪到前3世纪的一百多年中,魏国、齐国、赵国先后崛起为一流强国,结果很快遭到其他各国的联合打压。

公元前400年左右,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成为七雄之中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一时间魏国先后打败秦国、赵国,风头无两。

但是,自恃强盛的魏国胃口太大,一面连年进攻赵国,一面又与齐国争霸,最终在桂陵和马陵之战遭到惨败,因而衰落下去。“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经过司马迁之手更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段子。

接替魏国成为霸主的齐国也没有风光多久,公元前285年,燕国上将军乐毅率五国之师攻齐连克七十城,差点把齐国连根拔起,从此齐国江河日下,不复昔日之全盛。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元前300年左右,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大破匈奴,吞并中山,打败秦国,使得赵国一跃而为中原大国,没想到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部覆没,赵国自此一蹶不振。

战国前中期的岁月里,三大强国先后崛起,死死地堵住了秦国的东进之路,但随着三大强国均丧失决赛资格,剩下的韩国和燕国又没什么存在感,天下的平衡被打破,形成了秦楚两强对峙的局面。

公元前223年,在长达3年血腥的战争和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秦国最终消灭楚国,至此统一已成定局。至此奇数大国对峙的局面已维持了500多年。

秦灭六国四百余年之后,又有三国鼎立之事。

三国鼎立的雏形自赤壁之战后一直延续了50多年,由于蜀汉和东吴的实力之和大于魏国,三者之间的均势短期内很难打破,也就维持了长期相对稳定的局面。

公元260年以后,魏国国力大增,在籍人口总数(443万)已超过蜀汉的在籍人口(94万)和吴国的在籍人口(约250万)之和,于是魏国毫不客气地发动了统一战争。

三国鼎立

公元263年,魏灭蜀汉,公元265年,司马氏篡魏建晋,公元280年,晋灭吴完成统一。

这一次,奇数大国对峙的时间维持了43年,偶数大国对峙的时间维持了17年。

三国一统之后一百多年,又有南北朝对峙之事。

南北朝的开端并不是南北对峙,而是南朝宋对北方的一堆零碎胡人政权,所以东晋末年、宋朝初年,南朝频频向北主动进攻,试图统一中国。

只可惜宋武帝刘裕天不假年,开国三年就龙驭上宾,否则以其雄才大略,十年内完成统一并非空谈。

公元450年,统一天下的主动权又转移到已经完成北方整合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手中,此时真正的双雄对峙才刚刚开始。

两强格局下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和平,随着南朝统治层内讧不断,北魏频频向南进攻得手,将战线不断南移。

北魏骑兵俑

公元498年,迁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大举南伐,却在兵临长江之际猝然死去。北魏失去了距离统一最近的一次机会。

孝文帝驾崩之后,由于统治核心南迁对北部边疆的掌控能力削弱,北魏爆发了大规模内乱,终于在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此时的天下大势再一次回到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东西魏和南梁之间谁也吞不了谁,三方对峙了40多年。

三国的统治者大多数庸碌无能,这个格局本来是一潭死水,但在一片摆烂和躺平的氛围中,北周却出了一个“不讲武德”的年轻人:周武帝宇文邕

6世纪的中国佛教遍地开花,大量土地、人口都被寺院所占据,宇文邕立志富国强兵,果断向寺院出手要人要钱:寺庙,拆!和尚,还俗!寺产,没收!

僧人不甘心,威胁宇文邕说:陛下你拆寺庙,以后要下地狱的!(陛下今恃王力,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

宇文邕只用一句话就怼得对方无话可说:若能使国家兴盛,朕宁可下地狱。(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周武帝宇文邕

只此一言,足见其雄才大略。

北周通过灭佛和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力强盛,于577年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历史的车轮再一次回到了南北两强对峙的局面,但此时北朝在国力上已经全面压倒了南朝。

公元581年,权臣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并很快平定了三个地方大诸侯: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的叛乱,剩下的事情就只剩顺水推舟了。

公元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这一次,奇数大国对峙的时间维持了43年,偶数大国对峙的时间维持了12年。

二、兜兜转转几百年,历史总是在轮回

偶数大国阵营对立不能持久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在文艺复兴之后文明发展较快的欧洲更是如此。

公元18世纪早期,欧洲主要大国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瑞典,但当时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是当之无愧的欧陆霸主。

路易十四

法国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宫廷说的都是法语,派到外国的外交使节可以不会说所在国的语言,但必须会说法语。

至于英国人?那只不过是住在偏僻海岛上的乡巴佬和暴发户,法国肉眼可见的鄙视让英国非常不爽。

1700年西班牙老国王去世,路易十四的孙子成为西班牙国王,法国和西班牙实质上合并,五大国变成四大国。

但是很多西班牙本地人却不喜欢这个法国货,为了阻止法国吞并西班牙,1701年英国联合神圣罗马帝国、荷兰等国一起反对法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既然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仗当然要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打了,所以战争的结果是西班牙被打得稀巴烂,从此彻底退出欧洲强国行列。

然而令交战各方没想到的是,趁着西方各国打得不可开交,在彼得大帝领导下的俄罗斯迅速强大起来,突然发动“大北方战争”,胖揍瑞典。

彼得大帝:“我要打开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

战争的结果是五大国还是五大国,只是俄罗斯取代了原来西班牙的位置。本来欧洲大陆可以和平一段时间,但普鲁士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小国却突然在腓特烈二世的天才操作下迅猛崛起,五大国变成六大国。

结果,1756年以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瑞典为一方,英国和普鲁士为另一方,又爆发了“七年战争”,普鲁士靠着腓特烈二世超强的指挥能力和运气几次从灭国的边缘又挺了过来。

“七年战争”正式奠定了普鲁士的一流强国地位,而瑞典则逐渐淡出争霸欧洲的舞台,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五强并立。

新五强的格局维持了四十多年,法国、普鲁士、俄罗斯、奥地利四大国时而合作,时而互相敌对,但由于英国这个搅屎棍的存在,中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1799年法国拿破仑上台执政,连续击败当时的欧陆强国奥地利,使得欧洲权力格局又从五大国变成四大国,英国出于维护其超然地位的考虑,联合普、俄、奥围攻法国,从而导致了持续近20年的拿破仑战争

说起拿破仑确实是个奇才,在还盛行“排队枪毙”的传统线性战术的19世纪初期,这哥们就首创了用炮兵打开缺口,然后骑兵快速突进巩固缺口,再然后大队步兵跟上的全新战术。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

这种战术到了100多年后的中国,又被林彪的东野发扬光大,形成了“四快一慢”战术。像这样几乎等于降维打击的战术思想,环顾当时的欧洲几乎没有哪个将军挡得住这三板斧的。

而且,在拿破仑之前的欧洲将领们都提倡击溃战,而拿破仑率先看到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重要性,总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几仗下来敌国的主力被摧毁,只能宣布投降。

因此,拿破仑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把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强国轮番按在地上摩擦了十多年。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回到了英法普俄奥五列强的均势,总体维持了50年的和平,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德国统一。

随着意大利统一、德国统一、奥匈帝国建立,从1880年代开始,以英法俄等在全球殖民时代的主要既得利益者为一方,以德意奥等急于重新瓜分世界的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另一方,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当时,军力强盛的德国自信可以一打二,奥匈帝国和俄罗斯旗鼓相当,至于老六意大利则可有可无,双方可谓势均力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战争似乎难以避免。

20世纪初的欧洲成了火药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早就和德国勾勾搭搭的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阵营,对英、法、俄、意作战,随后,强大的美国为了坐收渔利中途卷了进来,导致同盟国最终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走向美苏对峙、两强并立的格局,这一次没有爆发新的世界战争,但却发生了持续40多年的“冷战”。

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突然没有了对手,即使是联合国的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也根本没有实力与之竞争。

英国本来就是美国的马仔,盎格鲁撒克逊人“死道友不死贫道”流氓价值观的祖师爷,冷战结束后跟在美国后面在俄罗斯和东欧大薅羊毛赚尽了便宜。

2000年前后俄罗斯依然有许多充当欧美吸血工具的寡头和英国不清不楚,甚至逃到英国当寓公,这就很说明问题。

法国虽然与美国面和心不和,但二战之后江河日下,虽然一直梦想着重新成为欧洲领头羊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靠在非洲的殖民遗产吃吃老本。

像戴高乐这样的强人估计几百年就出一个

毕竟像戴高乐将军这样敢公然退出北约,收回美军基地,和美国对着干的牛人法国几百年能出一个就不错了。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被西方通过“休克疗法”和“自废武功我们带你一起玩”忽悠得半身不遂,任由欧美欺压剥削,直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把手插进最后的缓冲区才幡然悔悟,然而为时已晚。

从18世纪的欧陆五强到20世纪的联合国五常,历史兜兜转转,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

三、没有了俄罗斯,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看来看去,能够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的只有中国了:中国有广袤的土地,十几亿人口,内部团结一致,还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如果发展起来是很可怕的。

整个90年代,美国对中国极尽打压、封锁、挑衅、恶心之能事,几乎每一年都在搞事情。

同时,美政府一直怂恿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蚕食中国海疆,试图压缩中国的地缘生存空间,打乱中国的发展节奏。

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海域巡逻

美国的霸权逻辑就是:我最好逼到你动手,你动手我就招呼马仔们一起上,他们来阳的,我来阴的,只要打一仗你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彻底完蛋,从此彻底丧失和我竞争的资格。

从冷战结束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中国整整忍了十年。

值得庆幸的是,从2001年美国打响所谓的“反恐战争”到2003年卷入伊拉克战争,差不多在十年时间里疲于奔命,没有太多精力再来顾及中国。

等到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将军队逐步撤出伊拉克,宣布要推进“亚太再平衡”时,才发现中国早已今非昔比。

2001年,中国的GDP总量1.3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6,大约是美国的12.6%,国防预算174.2亿美元,只有美国的5.5%;

2012年中国的GDP总量8.53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已超过了美国GDP的50%。中国国防预算1061.82亿美元,为美国的16%。

如图

2001年,中国海军最拿得出手的是从俄罗斯采购的2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其他的军舰超过4000吨的都很少,对美国海军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2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战舰开始大量下水,这年海军总共下水了包括052D首舰“昆明”号在内的15艘排水量1000吨以上舰艇,就数量而言世界第一,下水吨位世界第二,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

至于空军,连国产的歼-11歼-10带进口的苏-27、苏-30,中国3代机的数量达到了585架,而日本航空自卫队的3代机总共才只有286架,而且据传说中国的四代机已经接近定型了。

美国人紧张了:他们想不通,中国人到底是怎样趁着自己不注意,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突然发展起来的。

当然更让美国紧张的是,在英法两常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时候,中俄两国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2011年,中俄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6月5日,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参加联合军演的中俄军人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原先在美国授意下一直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和纠纷的区域性国家除了少数几个死硬派以外纷纷偃旗息鼓,这意味着美国自冷战以来针对中国设计的“溃疡策略”濒临破产。

但这一招对中国不灵不代表对所有国家都不灵,自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以来,美国开始在俄罗斯周边积极制造“溃疡”:

我先在涉及国家安全底线的问题上搞你,把导弹部署到你家门口,看你能不能忍?

你还能忍?那好,我找个小弟打你的小弟,看你能不能忍?

如果你还能忍,那好,我找个小弟到你的地盘上杀人放火,看你能不能忍?

好,你终于不忍了,动手揍了我的小弟,我立即给你贴上“侵略者”的标签,没收你的资产,对你实施全面制裁,并且扶持我的一群小弟群殴你。

俄罗斯军人

反正死的不过是我的小弟,只要用你的血肉作为诱饵,等到你倒下,这样的小弟我要多少有多少。

这一套用心狠毒的策略,除了干扰和孤立俄罗斯之外,还有更加深远的用意,即挑拨欧俄关系,拉拢欧洲以为反俄马前卒。

果然,在美国的这一手操作下整个欧洲陷于分裂,不仅俄罗斯和差不多所有北约国家严重对立,连欧盟内部支持对俄强硬和支持对俄温和的国家都形成严重的对立。

现在看来,尽管美国的对华压制战略并不成功,但对俄压制战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从2008年到2022年,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到如今的乌克兰,这些环俄罗斯国家先后燃起战火。

随着世界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距离2012年又是十年过去,美国深知自己能打的牌越来越少,目前对美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打败对手中较弱的那个,再集中力量对付较强的那个。

占领国会山的美国民众

如果世界上没有俄罗斯,中国将面临十分麻烦的局面:

毫无疑问,美国对付俄罗斯的那一套连配方都不用换,只不过肯定会把料放得足足的,变成双倍料乃至三倍料。

看看家门口的“萨德”,看看项庄舞剑的各种“演习”,再看看海峡对岸的跳梁小丑……

五常变成四常,剩下的英国、法国,连带着欧盟都没有选择,势必对美国言听计从,至于能够接替俄罗斯位置的国家,无论是日本、印度还是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都不同于俄罗斯。

四常三对一,其他人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胜负的天平向谁倾斜,那么选择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将会远远多于拔刀相助、雪中送炭的。

不像美国,他们可能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中国的财富、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基础设施……每一样都能让野心家垂涎欲滴。

最后的帝国

随着中国的力量不断增强,我们将会对捍卫世界和平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三足鼎立的均势一旦被打破,必将迎来提前摊牌,这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