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为何不愿落叶归根,归葬老家项城?

袁世凯死后,为何不愿归葬项城,落叶归根?袁世凯为何死都不愿归葬项城?不是不愿,而是有苦难言!

安阳袁林

在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洹水北岸,有座占地近130亩的墓园,格局与明、清的皇陵相似,那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袁世凯墓,又称袁林、袁公林。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河南项城人,故有人称其为“袁项城”。

作为项城的袁世凯,为何死后不归葬老家,而是“移居”几百里之外的安阳呢?细说起来,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因为他不是嫡出,在家庭中的地位低,生前倍尝屈辱,所以死后才选择“离家出走”的。

清末的项城,老袁家可谓是大户,所以,老袁他爹袁保中过得也是三妻四妾的幸福生活。袁世凯的生母就是他爹的小妾刘氏。一个庶出的孩子,注定是在矮人一等的,所以,从一出生,他就被过继三叔袁保庆,因而与自家兄弟的关系一直都是不冷不热的。

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当世响当当的上层名流,但是,一回到项城老家,他仍抖不起半丝威风——他的庶出身份,时时刻刻在提醒他,在老袁家,他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而让他受刺激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回乡葬母。

1901年,随他一起生活的母亲刘氏突然病故。由于当时的时局混乱(庚子之变后联军兵驻京、津一带),身为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曾吁请回籍葬母。但是,慈禧却没准他的假,只待“大局定后再行赏假”。

为了给老袁一个精神安慰,慈禧敕封刘氏为一品夫人,建坊题褒。联军事情搞定,已是第二年秋季了。九月间,慈禧赏假40天,赏银3000两,袁世凯才于十月里回到了项城。

​袁世凯

袁世凯母亲刘氏的棺椁早由山东运回河南项城,暂停袁寨待葬。袁世凯回来后要把刘氏葬进袁家祖坟。但是,却遭到他人的反对,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二哥袁世敦

袁世敦虽是次子,但以长门身份不让刘氏安葬在袁寨北坟地,理由是庶妻不能与嫡妻并排安葬,只能葬在外围。

袁世凯虽然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但是,面对如此无礼的哥哥,他竟无力反抗,在这一点上,他就赶不上他同时代的谭延闿

谭延闿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纵横清末民初政坛达20多年之久。他当过清末湖南咨议局议长,是清末立宪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更是民初政坛为数稀少的几个“不倒翁”之一。

但是,与袁世凯一样,他也有个尴尬的身份,那就是庶出。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也是晚清的显贵,做过巡抚、总督等封疆大吏,有妻妾多人。

老谭除原配陈夫人外,还有颜夫人、李夫人等4位侧室。谭延闿就是谭钟麟的小妾李夫人所生。

谭延闿书法​

1916年,谭延闿的生母李太夫人在上海病故。第二年,谭延闿扶灵迎葬长沙。谭宅位于谭姓族祠的后进,灵柩出殡必须经过族祠出门。

但是,按照族规,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因此,族人力劝谭延闿不要坏了族规,从族祠侧门抬出,有人为此还挡在大门口。

谭延闿目见此状,怒不可遏,一气之下仰卧棺盖上,命扛夫起灵。灵柩抬到族祠大门口时,他大喝:“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族人见状,顿时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只好让路,让扛夫抬棺从族祠大门出殡。

袁世凯葬礼

袁世凯没有谭延闿“卧棺葬母”的豪气,他无法拧过长门袁世敦,只有妥协,含泪为母亲改地另葬。

葬礼虽然非常隆重,但是,老袁心里就像堵了层污泥般难受。更可气的是,他的二哥袁世敦不仅不参加殡仪,还穿着红色外衣到处逛当。

袁世凯墓

经此风波,兄弟俩的关系算是彻底闹掰了,袁世凯一气之下发誓再不回老家项城。即使被迫回乡归隐期间,也是“垂钓”于安阳洹上村,可见其受伤之深。

当然,他死后就更不愿归葬故里。所以,临终前才留下了“扶柩还籍,葬我洹上”的遗言。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