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梦想能“长生不老”,甚至很多皇帝还采取了一些手段来追寻自己的这个“梦想”。
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因东巡时看见海州湾上的海市蜃楼,就认为该景象是仙人所化,遂派徐福前往寻找仙人求药。
徐福诈称海中有大鱼,徒然前往恐难以上岸求药,须派能武善射者同往。
于是秦始皇派500名武士射手陪同徐福,携带能工巧匠百人,童年童女数百,入海前往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
徐福东渡未能找到长生不老药,回来又怕秦始皇怪罪导致自己小命不保,就留在了“平原广泽”(现在的日本九州),至此秦始皇的“长生梦”宣告失败。
即便秦始皇失败了,但后世依然有很多皇帝仍然乐此不疲,当然没有一个能成功的。
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皇帝没几个寿命较长的,但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却多数寿命较高。
《当代生物学》杂志研究分析了1392年至1910年朝鲜王朝一长串宦官的记录,研究人员提取了81名平均寿命为70岁的宫廷宦官的详细出生和死亡数据。
但在同一时期,同一社会经济阶层的非宦官的寿命却从50.9岁到55.6岁不等。
二者相差了15到20年。
那么这个数据是巧合还是有科学依据呢?
其实在欧洲,科学家很早就关注过一个现象:公羊被阉割后,寿命要比正常的公羊长不少。
要知道哺乳动物寿命的上限被许多因素所约束,如果抛开可以调整的一些客观因素,比如饮食,环境等等,在最为理想状态下,哺乳动物寿命的上限就只会受到DNA衰老的影响。
如果DNA已经衰老了,那么动物也不可能活得长。
所以要让哺乳动物的寿命延长,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延缓DNA的衰老速度。
科学家们经过对DNA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所有哺乳动物DNA的两端都有“端粒”,在生物的生存的过程中,DNA会不停地复制,DNA每复制一次,“端粒”相应地就会变短一些。
而当DNA一旦复制到第50次左右之后,“端粒”就已经短到极限,短到极限之后的DNA就会导致其无法维持DNA的正常结构。
这时DNA的结构就会瓦解,动物就会死亡。
基于阉割之后的公羊,寿命普遍长于没阉割的公羊的现象,新西兰的奥塔哥大学和美国的加州大学等学校的生物专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就曾经仔细研究了这个现象。
他们对比了阉割后的公羊的DNA衰老的速度和正常雄性公羊DNA的衰老速度。
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被阉割后的公羊“表观遗传时钟”的指针要走得明显比未阉割公羊的慢。
大概要慢多少呢?慢60%左右!
这就意味着,阉割后的公羊寿命相比没阉割的公羊要长60%!
随后他们扩大了研究范围,结果惊人的相似,不光是公羊如此,其他哺乳动物,比如蝙蝠,白鼠等等,在实验中也有同样的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也是哺乳动物,那么男性人类阉割会不会也延长寿命呢?
文章前面列举了朝鲜王朝宦官普遍寿命长于同一社会阶层的非宦官人群。
因为我国古代各类文献比较多,就有科学家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情况,结果跟朝鲜王朝的宦官相似,而且得到的数据更为系统和完整。
他们发现中国古代帝皇的人均寿命只有区区40岁,而太监们的平均寿命要比众多帝皇大30岁,达到了惊人的71岁。
而且相比来说,帝皇们的各类客观生活条件,比如服装饮食劳动强度心理满足感,都要远高于太监们。按道理来说,“养尊处优”的帝皇们,命应该比经常被“欺负”的太监们更长才对。
但是实际的结果却恰好相反。
结合着种种科学实验,配合大量的统计数据,基本可以说明人类男性阉割后的寿命也是长于不阉割的男性的,只不过这肯定还需要更进一步详尽的研究,毕竟这个结论不能临床实验,相信也没办法找到志愿者接受这个实验。
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真的如此,我相信也没有男性会愿意只是为了长寿而去进行阉割吧?但事事无绝对,武侠小说里,岳不群,东方不败,不是就为了练成绝世武功而不惜“挥刀自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