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反王李密(六):一把上好的牌被打了个稀烂

(接上节)


六、一把上好的牌被打了个稀烂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十月,王世充屯兵洛水北岸,架设浮桥,准备渡河决战。因为上次作战的胜利让李密有点骄傲,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只带了一千人就出来迎战。俗话说骄兵必败,刚一接战时间不长,李密就败了,而王世充则趁机攻击李密的营寨,想一战解决李密和瓦岗军

但李密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败了但气势未倒,很快就组织反攻。这次,他带了几百名敢死队员,从半路突然冲出截杀,出其不意的攻击让王世充措手不及,再加上援军迅速赶到,王世充的大军瞬间溃败,军士争相夺桥逃命,落水淹死好几万,尸体几乎堵塞了洛水,六名部将被李密斩杀,只有王世充一人狼狈逃脱。

李密借着胜利一鼓作气拿下了偃师,在东都附近修筑了金墉城(大概在今河南孟津金村一带),部众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隋朝的大批将士纷纷投降,江淮之间的大片地方也争相归顺,李密成了中原最强大的一支反隋武装,将士们都纷纷劝他称帝。但李密却不想在这个时候称帝,他想先拿下东都洛阳再称帝也不晚,因此对将士们说:“东都未平,且勿议。”但洛阳他注定是拿不下来了,称帝也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几个月后东西两都都会有新皇继位,这两个新皇他一个也干不过。

这一年五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扬州)杀死了隋炀帝杨广。李渊废掉杨侑称帝,隋越王杨侗也在洛阳称帝,宇文化及也从江都一路北上,逼近洛阳。感到自身难保的杨桐想借瓦岗军抵挡来势汹汹的宇文化及,于是遣使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行台大元帅,封魏国公。而李密居然接受了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封号,带领着瓦岗军为杨侗卖命,拼死抵挡宇文化及。

六月,宇文化及统兵十万到达黎阳,李密也带着瓦岗军一路追击,两军隔河对峙。

李密则以太尉、尚书令、东南行台大元帅、魏国公的身份怒骂宇文化及:“你这厮原本不过是匈奴的奴仆,父子兄弟都受朝廷隆恩,而且还娶了公主为妻。皇上失德你不能苦谏,反而虐杀了皇上,做下这等恶事,今天还想往哪儿跑?”

自知理亏的宇文化及被骂得哑口无言,沉默了一阵后也开始破口大骂,尽是污言秽语、不成章法。看来他是豁出这老脸不要了,让李密尝尝市井无赖骂人的滋味。李密一下子被骂蒙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看着左右无奈地说:“就这样的粗鄙庸俗之人,尽敢谋杀皇帝,我一定要灭了他。”于是,先派出五百人,偷偷烧了宇文化及的攻城器具,大火竞烧了一天一夜都没有熄灭。

宇文化及先到黎阳是为了黎阳仓的粮食,但驻守黎阳的是猛将徐世勣,他根本攻不下黎阳。而李密则一直拖着他就是不出站,等到他军粮将尽的时候又假装讲和,答应供给粮食。宇文化及就让饱受饥饿的兵士放开肚皮吃,吃饱了好和李密一块去打洛阳,但等到最后一粒粮食吃尽的时候,李密答应的馈赠还没有到来,他才醒悟过来,但已经上李密的当了!恼羞成怒的宇文化及岂能善罢甘休,拼了老命要和李密决一死战,战斗中李密被流矢射伤,索性屯兵汲县坚守不出。宇文化及无可奈何,只有劫掠了汲郡,跑到魏县(今河北大名附近)去了。

正当李密和宇文化及互掐的时候,王世充却在紧张备战,他一面整饬装备,一面犒赏部众,重新提振士气,准备和李密再次决战。同时,也在洛阳对向杨侗建议招安李密的元文都下了手。这时候,李密正带着得胜之师准备进入东都作杨侗小朝廷的魏王尚书令,当听到元文都被杀的消息后,马上原路返回金墉城。李密本想着也在洛阳演一出李渊在长安上演的受禅大戏,可惜让王世充断了他的这个念想。这还不够,王世充还要给他致命一击。

除掉翟让后,因为没人掣肘,李密也慢慢骄纵了起来,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体恤将士了,再加上府库里积蓄也不多,打了胜仗的将士们几乎得不到封赏,而李密又注重对新入伙人员的赏赐安抚,一直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好处越来越少,人心也就慢慢开始离散了。

瓦岗军的成份本来就十分复杂,既有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又有隋朝的降将,还有收编的杂七杂八的武装。他们投奔瓦岗寨无非是想依靠这个庞大的军事集团谋取利益,李密也是想借助这些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就是各怀各的心思,并没有共同的目标。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当利益不能满足这些人的胃口的时候,也就是瓦岗军土崩瓦解的时候。

按理说,瓦岗军拿下了天下最大的几个粮仓,这是最坚实的战略储备,但李密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他对饥民赈济没有节制,只要来人就发粮食,以至于有些人背不动了就随意扔在路上,好好的粮食就被这样随意糟蹋。李密对此不但熟视无睹,还且还十分高兴,自以为粮食很充足,司库的苦苦劝谏只当是耳旁的一阵清风,徐世勣的规劝换来的是被外派屯兵。更为要命的是,他拿粮食和王世充交换布帛,这简直就是在资敌,当王世充粮草积充裕了,不再找他交换了,部下过来投降的人也越来越少的时候,他才幡然悔悟,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兵精粮足(这一点要感谢李密)的王世充率领主力倾巢出动来找李密决战,先头不对是渡过黄河的派数百骑兵。李密派出去迎敌的十几员大将居然被这数百骑兵打得伤的伤、残的残,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

第二天,李密留下王伯当驻守金墉城,自己率领主力从偃师出发,背靠邙山结阵待敌。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裴仁基建议派出二万军队趁着敌军精锐尽出的机会直捣东都洛阳,一旦洛阳告急,王世充必然回军救援,然后找准战机一举消灭,当然也有可能一举拿下东都,那样就可以效仿李渊逼杨侗就范,李密则可以据东都称帝,再以此为根据地争夺天下。李密也觉得裴仁基的建议不错,但部将们又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谁都说服不了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李密也不知所从,裴仁基的建议也就这样被搁置了。

这就是李密,因为“顾盼无常”而不能临机决断,手中握着能够让天下百姓吃五十年的粮仓和三十万军队,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但屡屡错过争夺天下的机会,错过了这次进军洛阳的机会,它将逼迫重新踏上逃亡之路。

就这样,一把上好的牌让李密打了个稀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谢谢阅读,原创不易,要是您喜欢这篇文章,烦请关注账号,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